顯示具有 47 Lab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47 Lab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山寨版 47 Lab RCA 頭

朋友傳來「團購」 47 Lab RCA 頭的網頁,一看價格覺得相當實惠,正在想不知道到團購主如何談到這麼好的價錢,再仔細一看,這顆頭居然支援 0.65mm 的單芯線!不像我之前買的頭只建議使用 0.4mm 的線。再看了照片,做工也頗有差異,原來是仿製品。其實要山寨、要改良也不是不行,音響圈的 clone、抄襲所在多有,但好歹也聲明一下是「致敬」,不要欺騙買家(受害的往往是一腔熱血的音響初哥)。都 2017 年了,在台灣還有這種假團購之名,行魚目混珠之舉,我也是醉了。

正廠 47 Lab RCA 頭


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試聽 Sparkler Audio S301 全音域喇叭


前陣子發現 47 Laboratory 網站上的聲明,又看到了 Sparkler Audio 的網站,才知道 47 Treasure 已經與 47 Lab 分家了。47 Treasure 的電路設計師塜原和俊離開 47 Lab,到山梨縣自創新品牌 Sparkler Audio,47 Treasure 的業務交移至新公司之後,也終止生產,取而代之的是 Sparkler Audio 的新產品。

雖然不明白分家的內幕請由,但對於這個結果終究感到可惜。47 Treasure 結束後,47 Lab 不再推出套件,而 Sparkler-Audio 接下來的產品計劃也是未定之數,縱使仍然有高音質的套件,但少了木村準二的工業設計,外型的獨特性與整體完成度總是遜上一籌。

Sparkler Audio 的第一個產品是全音域書架式喇叭 Model S301,據說這原本是 47 Treasure 的產品,只因雙方終止合作,在新品牌下出發。我素來喜歡全音域喇叭(事實上我所用過的喇叭全是新音域喇叭),對 47 Treasure/Sparkler Audio 也向有信心,於是借了一對來試聽。


音箱用榫接膠合
Model S301 體型小巧,算是小型的書架式喇叭,口徑 10 公分(三吋)的全音域單體,反射式音箱,無分音器。原本以為單體是特別訂製品,結果竟然是我們 DIYer 的老朋友 Fostex 的產品 FF105WK。FF105WK 當然是便宜而且人人皆能取得的單體,相比之下,音箱卻頗有學問。音箱並非常見的 MDF 貼皮,而是用松木實木板(無垢材)拼接而成。不僅如此,木板的接合不用鐵釘,卻是用木椿榫接,很有日本工藝品的特色。

我對 Fostex 的單體聲音十分熟悉,過去曾經長期使用過 FE103E、 FE103 Memorial、 FE127、 FF85K 等單體,當中 FF85K 就是 FF105WK 的前代 FF-K 系列的小一號單體。我對 FF 系列印象深刻,鋁質的高音錐讓中高頻帶著一股可愛甜美的音色,十分討喜。不過,過去總覺得這些小尺寸的 Fostex 單體除了低階下潛階度有限,規模感和氣勢也小了一號,時有玩具的感覺,即較口徑較大的 FE127 也是如此。放在書桌上當作小系統當無不足,但置於喇叭架上正經地當作主要系統來聆聽,終究有點勉強。

低音反射孔開在音箱底部
Sparkler Audio 這對 S301,中高頻甜美清澈的音質,一如我腦海中當年那對 FF85K 小喇叭,然而低頻與規模感,卻讓我感到意外。低音反射式音箱常見的缺點是,低頻量感集中於某個中低頻段,更低的頻段則下不去,於是有一種虛胖浮腫的聽感。這對 S301 也是低音反射式音箱,但低頻下潛深度超過預期,而且低頻量感隨著頻率下降而穩定地衰減,聽感相當自然。同時,低頻的反應速度很快,乾淨結實,幾乎聽不到箱音。在我的印象中,即使 Fostex 單體配上落地式背載號角音箱,也少有這樣的低頻深度,而且背載號角更難有如此快速乾淨的低頻。

另一個優秀的地方是規模感。S301 放在我的主系統上聆聽,營造出來的音場和氣勢,並沒有比我的現役喇叭 JX92S VTL 差多少。原本設想的「玩具感」,這回竟聽不出來。比起過去我用過的所有 Fostex 喇叭,S301 的聲音確實是成熟許多,表現全表,已經足以構成主系統,嚴肅地鑑賞。不過單以音質來說,我還是更喜歡十年前購入的 FE103 Memorial。紀念版的振膜採用特殊材質,音色更為纖細高雅,氣質勝於甜美可愛路線的 FF105WK。而和我目前的主役喇叭 JX92S VTL 相比,S301 的聲音活潑亮麗,表情鮮明而積極。不過,這兩對喇叭終究屬於不同量級。沉穩斯文,不急於表現的 JX92S,不論是質感、氣質、寬鬆、餘裕,或是深入音樂情感的表達能力,都在 S301 之上。現在光買一對 JX92S 單體,就差不多可以買一套 S301 完整套件了,兩者自然是不同檔次的喇叭。


這組套件售價五萬日幣、完成品六萬日幣,單以物料成本來說,自然遠低於此價格。然而,自己購買單體,再訂製音箱,弄下來也要幾千塊,但要做出 Sparkler Audio S301 這種水準的音箱,不論是工藝、外型、還有更重要的聲音,絕非輕而易舉的事情。從這個角度來看,再比較價位接近的他廠喇叭,又會覺得以不到兩萬塊台幣的價格買一對 S301 頗為值得。對我自己來說,S301 表現未及現役的主喇叭,但若放在夠大的書桌上當電腦喇叭使用,倒是氣勢非凡。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神奇的 47 Lab STRATOS 單芯線

前年在東京秋葉原的 Oyaide 商店訪勝,看見門口地上放著一箱「風漬品」,各種線材配件,外觀微有瑕玼,便以低價出售。當下喜不自勝,蹲在門口就翻找了起來。最驚訝的是我發現當中有一包 47 Lab 的線材套件 4708 OTA 裡的單芯線 STRATOS 的切線。外觀看不出明顯的問題,但兩公尺只賣 200 日元。更令我興奮的是,原來 Oyaide 就有切售 STRATOS,不必一口氣買整組 OTA Kit。而且,Oyaide 賣的 STRATOS 還有兩種尺寸,一種是 OTA Kit 裡的 0.4mm,適用於訊號線和喇叭線,另一種是 0.65mm 原廠說可以做成喇叭線。於是,除了特價的風漬線之外,我也各買了一點切線回台灣。


在 Oyaide 同樣也有看到 OTA Kit 裡十分特殊的 RCA 接頭,但四顆就接近一萬日元,於是作罷。回國之後,由於沒有 RCA 頭,這些線也就暫時放著,直到2012年的八月看到 6moons 的評論,才又拿出來玩。

第一篇評論是講 OTA Kit,這篇文章我早已讀過,作者 Jeff Day 除了盛讚這 STRATOS 奇妙的單芯線之外,居然還說,STRATOS 作為數位線,也比他過去所使用的都好,不只是很有音樂性,連音響性的表現也有過人之處,這點讓我非常意外。第二篇則是 Jeff Day 用三種 RCA 頭製作 STRATOS 線,經過比較之後,他說,47 Lab 的接頭,細節最多,聲音最直接,但 Eichmann 卻更有音樂性,整體的平衡也更好。Eichmann 的 Bullet RCA 「子彈頭」,其實我已經用很多年了,一直很喜歡那清楚、自然、富有音樂性的聲音。

既然 Eichmann Bullet 配在 STRATOS 線上已經很好,甚至比原廠的特殊端子更配,那就不必執著於 47 Lab 的 RCA 頭了,馬上把手邊庫存的一對 Eichmann 紅銅版 RCA 頭找出來,再從舊的數位線上拆下另一對,當即做了一對一公尺長的 STRATOS 線。做法一如 Jeff Day 與 47 Lab 網站上的圖片,兩條等長的 STRATOS 線,一正一負,接上 RCA 頭即是。正負兩軌之間沒有固定,各走各的,自然而然略成平行,不必互絞、不須屏蔽。

接上一聽,果然和 6moons 的評論寫得一樣,這對線相當不錯。既然這是單芯線,自然具備純淨、力度、凝聚力、顆粒感等等單芯線的先天優勢。出乎意外的是,這對單芯線的頻寬延伸,遠遠超出我的預期。過去試聽過許多單芯線,不論是銅線或銀線,在頻寬這方面,總是有一好沒兩好。高頻漂亮了,低頻就不夠下沉;低頻量感夠了,高頻又太暗。因此過去我所有的訊號線都是多芯線,為求頻寬響應的均衡。原本以為這是單芯線先天的限制,無可奈何,不料 47 Lab 的 STRATOS 卻像作弊一樣,輕鬆越過了藩籬。



STRATOS 的頻寬不只比我過去用過的諸多單芯線好,甚至比不遜於使用多年的多芯 Cardas 李茲線。尤有甚者,STRATOS 高頻延伸甚至還好上一截,空氣感大幅提升,音場的高度瞬開開闊起來。低頻下沉的深度不遜於 Cardas,不過量感較少,沒有 Cardas 迷人的蓬鬆感,取而代之的是反應快速、結實凝聚的低頻。

47 Lab STRATOS 既然這麼好聲,又這麼便宜,馬上找兩三個朋友,向日本 Oyaide 網站合買一整卷,總長一百公尺。我也順便買了四顆 47 Lab 特製的 RCA 端子,來與 Eichmann 比較。



47 Lab 的 RCA 端子極為特別,澈底顛覆我對 RCA 端子的認識。每一個端子,由兩塊塑膠零件組成,一邊接訊號(上圖中白色物),一邊接地(上圖中黑色物)。接線的方法也很特別,不用焊接,也不是壓接,而是人人都會的小勞作。塑膠零件裡穿有孔道,把 STRATOS 裸線穿入孔中,再折回拉緊,如此而已。也就是說,RCA 頭未使用時,裸線只是鬆鬆的纏在塑膠零件上,但是一插入母座,裸線當即緊壓在母座的導體上。一黑一白正負兩塊塑膠零件,平時也沒有固定,而是各自獨立。插入母座之後,兩件塑膠則迫緊在母座上,牢固無比,比一般 RCA 端子更難抽拔。與其說這是「端子」,不如說只是一個治具,讓導線在最少的干擾與影響下,直接與母座緊密接觸。於是導線本身的個性與特質,得以最大可能地展現。



這 RCA 端子結構奇特,聲音也非常有個性。一般來說,47 Lab 的器材音響性並不突出,魅力在於獨到的音樂性和良好的平衡感。他們的 RCA 頭卻完全互補,速度快、動態強、頻寬延伸好,聲音直接毫無修飾,甚至有點粗獷,具有原始的野性。與 Eichmann 相比,47 Lab RCA 頭更加亮麗明艷,充沛著狂野的能量感。但是說到底,最後呈現出來那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開闊感,倒是和其他 47 Lab 的器材一致。

47 Lab RCA 端子價格不便宜,做一對訊號線,90% 的成本都在端子上。除此之外,這端子配上 47 Lab 的器材固然不錯,但用在別的系統,或許癖性會較為明顯。其實,用 Eichmann 或甚至其他便宜的端子來代替,也都能做出相當優秀的線。我用便宜的 RCA 頭試做了一條,聲音也有很好的水準,一對一公尺的線卻只要五六百塊。天底下哪裡找得到這麼超值的線材呢?既然 6moons 的 Jeff Day 提到,他用 47 Lab STRATOS 做喇叭線和數位線,聲音也都很好。我也跟著試著做了一條數位線,結果這條一點也不計較阻抗,完全違背規格的線,在我手邊所有數位線中,聲音居然也是第一檔次!我不曉得該如何解釋了。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人生第三部擴大機:47 Treasure 0347


去年在東京 47 Laboratory 的「總部」聽到新擴大機套件 47 Treasure 0347 的聲音,就很有好感。過了幾個月,終於也買了一部,成為我的第三部擴大機。

我的第一台擴大機是 Colin 製作的單級 5842 耳機擴大機。那是十幾年前還在念高中時買的,那時還沒開始玩喇叭,買來推 Grado SR-125Alessandro Music Pro。雖是耳擴,但 Colin 在 5842 上裝了喇叭端子,說是推廣小功率擴大機。有一陣子 Alessandro Music Pro 送回美國原廠檢修,一時無聊,拿家庭劇院的 AV 喇叭,接上 Colin 擴大機聽,想不到一聽就入迷了。廉價的 AV 喇叭絕對談不上多好,但全音域單體用小功率管機小小聲聽,聲音相當純淨鮮明。從此之後走上不歸路,開始玩全音域喇叭。AV 喇叭很快地被我換成了一對用 Fostex FE-103 Memorial 做的低音反射小書架,Colin 5842 只有 0.6W,近距離聽簡單的音樂,音質真好。幾個月後,美國原廠送回一副全新的 Alessandro Music Pro,直接被我打入冷宮,一眨眼十年,到現在耳機仍尚未完全 run 開。

差不多同一個時間,那時為了修改 CD-Player AMC CD-8b,沒日沒夜的閱讀 diyAudio 的文章。當時在 diyAudio 上最紅的就是 NOS TDA1543Gainclone。試做 NOS TDA1543 之後,驚為天人,想不到如此精簡的電路,聲音卻遠勝我改了半天的 CD-Player,從此對 diyAudio 深具信心,也就試著做同樣架構精簡的 Gainclone 來玩。當時 5842 已經用上了各種好料,加上了管整流,音質非常優異,但功率太小,聲音緊了些,聽管弦樂曲究竟是施展不開。Gainclone 開聲時,我非常驚訝。Gainclone 的功率是 5842 的數十倍,推力更好並不讓我意外。神奇的是 Gainclone 的聲音還非常細膩柔美,一點也沒有尋常晶體機刮耳吵鬧的毛病。以純淨鮮活的角度來說,Gainclone 仍然略遜 5842 一籌,但整體表現畢竟全面多了。於是,Gainclone 成了我的第二部擴大機,中間經歷少許修改,一路用到了現在。

去年在 47 Labs 聽到 0347 的聲音,覺得走向和 Gain Card 頗為不同。0347 是全離散元件設計,和使用 OP-Amps 的 Gain Card 完全一樣。工程師塜原和俊說,0347 的電路架構與耳擴 0147、前級 0247 相同,都是電流回授的設計,只是輸出功率更大。其實我對自己的 Gainclone 頗為滿意,並沒有換掉它的動機。但我對 0147、0247 那鮮活的聲音懷著好感,OP-Amps 用久了,也很想試試看離散的晶體機。0347 和 Gainclone 一樣好照顧,尺寸小、耗電少、不發熱,又沒有消耗品,可以整天開著隨時聽音樂,完全符合我的使用習慣。於是,今年 2012 年,終於買了 0347 的套件,完成我人生中的第三部擴大機。

47 Treasure 的套件,絕對不算好裝,連高手 RJM 都曾感到挫折。我先前已經有組裝 0147 的經驗,0347 的設計與布局相差不多,所以順利了些。雖然裝機過程複雜,所幸 47 Treasure 的套件有詳實的說明手冊,從電路設計、元件、裝組技巧開始,一步一步帶領玩家。即使我厚顏地自認是有經驗的 DIYer,仍然從組裝套件的過程中領會許多。

組裝步驟從由簡入難,從機殼元件開始,再來是電源,接著是放大板和繁複的走線。安裝零件的先後順序都經過考慮,說明手冊裡還有詳細的檢查點,減少出錯的機會。

機箱底板用三顆圓頂的螺帽來當腳墊,簡單有效成本又低。
我很欣賞這種設計。
鐵板折成ㄇ字型充當底盤,也是經濟有效的設計。
喇叭端子、RCA 座都是很 light 的款式,品質不錯。
主變壓器,18VAC輸出,120VA。RS 製品。
47 Lab 的產品,不用期待發燒料,
電阻電容都是俱有一定水準的工業級產品。
輸入交連電容是 Nichicon Muse BP 系列,是屈指可數的音響級零件
按照指示把電解電容的外皮剝除,據說可以減少靜電附著。
一個聲道的放大板。小小一張 PCB 塞滿電晶體,輸出功率是 30W。
最特別的是有兩顆電晶體接成二極體,
用瞬間膠黏在功率晶體上作溫度補償。
喇叭保護器就是一根保險絲,串在訊號輸出的路徑上,十足簡潔。
原以為這根保險絲會影響聲音甚鉅,而試著更換,想不到差別卻很小。
47 Treasure 的套件走線都很繁複,不過由於 0347 是後級,
省了訊源選擇和音量控制,比 0147 與0247 省事。 
47 Treasure 系列一貫的工業設計,用白光 LED 打在壓克力板上。
一台30W的雙聲道後級,不到 A4 尺寸。
小巧的機身,帶有簡約復古的味道。
從 Gainclone 換成 0347,一開始聽到了有點凌亂而緩慢的聲音。過了半個小時,聲音漸漸穩定了,但相較於調整多年的 Gainclone,似乎沒有什麼明顯的升級感,Gainclone 比較快速凌厲、精緻細膩。放著一夜 break-in,隔天醒來再聽,聲音又好了點,慢慢聽出了一些好處。

0347 功率不大,電流輸出也不大(30W@8ohm,40W@4ohm),但聲音很平穩,自然而開闊。速度不快但卻沒有停滯感,有一種悠揚的流暢性,似乎把音樂的細節展演得更清楚了。動態雖然略遜於 Gainclone,但對單體的控制卻似乎更好,特別是低頻的衝擊反應明快,聆聽鋼琴演奏非常有勁。最奧妙的是,0347 的微動態十分豐富,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鮮活與生動。縱使推力有限、質感不夠精緻、音色不夠細膩、氣質不夠高貴、低頻延伸不特別開展、沒有驚天動地的氣勢,但卻充了活生感,讓人不知不覺地被抓進音樂裡,而根本無心掛念那不盡完美的音響性能。

0347 聽起來如何,很難用一言兩語形容。0347 的聲音和我所聽過其他的晶體擴大機都不一樣,既沒有大多數晶體機的活潑凌厲,也沒有 A 類擴大機的醇厚溫暖,但豐富的活生感卻讓我想起我的第一部擴大機,Colin 單管 5842。Colin 的小管機最為人稱道的,就是那種鮮活純淨的聽感。0347 當然沒有單端管機的尾韻,也沒有 Colin 管機那飄逸的高頻,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寬鬆的聽感和較為全面的控制力,扣人心弦的感染力則是異曲同工。

在東京的時候,曾經請 47 Lab 的老闆比較 Gain Card 與 0347,全離散架構的 0347 是否比 Gain Card 更好?他只說:「不一樣」。確實,在我家裡,接上自己的系統聆聽,感受的確是如此。我還記得原廠 Gain Card 在我家的聲音,溫暖豐厚,帶有傳統 PP 管機的韻味。而我的 Gainclone 則調得通透明快,柔美細膩。0347 沒有管機的韻味,也不夠細膩通透,在諸般音響性能的衡量上,表現是不全面的。然而,那絕妙的活生感,足以令人忘懷音響,不可自拔地沉浸在音樂裡。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47 Laboratory 的朝聖之旅


雖然我自己沒有多少 47 Laboratory 的產品,但我實是不折不扣的 47 Lab 愛好者和崇拜者。從剛開始 DIY 之今,隨著 diyAudio 論壇的流行,這十年來我一路玩過了 NOS TDA1543 DACGaincloneJordan JX92S 全音域喇叭Shigaclone CD 轉盤Phonoclone 也早以準備好了。可以說我幾乎已經聽了好幾年 clone 版的 47 Lab 系統。

今年拜香港樂友 DomDom 兄的慷慨豪情,我有幸聽到了 Gaincard 以至於幾乎全套的 47 Lab 廠機。意想不到的是,此生之中居然有機會親自到 47 Lab 老闆木村準二先生在東京的家中,親炙大師,與原廠人員交流,聆聽 47 Lab 最新鮮最熱手的產品。

今年年初製作試聽了 47 Treasure 0147 耳機擴大機,聲音非常優秀,可惜我自己並不是認真的耳機玩家,機器再好,對我畢竟不太實用。不過也從而對 47 Treasure 這個套件系列充滿了期待。幾個月前,去信 47 Lab,關心 47 Treasure 系列的新計劃。47 Lab 的工程師塚原和俊先生很客氣地說,他們有一系列的 47 Treasure 新套件,預計在年底發表,而且聲音好得讓人吃驚,如果有機會,他們很歡迎我到東京參訪試聽。然後,年底適逢一個機會,必須到日本一趟,所以就安排了這一次的 47 Laboratory "Factory Tour"。

47 Laboratory 的「總部」,其實就是老闆木村先生的住家。落座於東京都武藏野市吉祥寺的平房,一樓的玄關就是一個小型的加工處,備置了各式小型的鑽台、鋸台、車床。經過玄關,面積不大的客廳儼然就是一個小型的試聽室。在這裡擺了幾乎所有的 47 Lab 產品,從將近百萬天價的 PiTracer CD-Transport 到比較低階的 Midnight Blue 以及全套 47 Treasure 套件,一應俱全。



空間不大,現場有點狹小而凌亂,但新的 47 Treasure 系列,CD-Player、前級、後級,再推動 Reference 系列的 Lens 書架式喇叭,聲音好極了。音樂的規模感比我所想像的更大,速度快更,音樂充滿了節奏感和躍動力。而且音色的表現非常真實,色彩豐富,竟讓我想起某些法國的音響品牌。整個下午就在這裡一面聽音樂,一面和老闆與工程師天南地北的聊,從他們的新產品到他們的音響產業的看法,再到一些只有 DIYer 感興趣的加工 tips,也和他們聊了好多新的零件和當前流行的一些 DIY 玩法。老闆木村先生和工程師塚原先生,與其說他們是業者,倒不如說是狂熱的 DIY 前輩,對音樂很有自己的見解,對技術更是熱情無比。

兩位先生非常熱情,從中午到晚上熱烈的招待,在當地吃了好些美食,清酒燒酌更是絕不離手,一連喝了好幾種不同的日本酒,暢美難言。如今回想,我實是過了一個夢幻的下午。在拜訪他們的過程中究講聊了哪些話題幾乎想不起來了,心裡只滿溢著朝聖的繽紛喜悅以及見到偶像的快樂。 


晚上木村先生帶我到附近的居酒屋用餐,吃到畢生難忘的鮟鱇魚刺身與生鮟鱇肝。然後又到另一小酒館「續攤」。木村先生是這些當地小店的熟客,小酒館裡用的播音系統竟也是 47 Lab 的產品,牆角甚至吊著客製化的陶磁音箱喇叭。



木村先生寄放在店裡的燒酌,酒瓶上掛著印有他五官輪廓的吊牌。木村先生就和他的產品一樣,是一位慧黠風趣而品味絕佳的個性人物,在生活方式以及各種小節上都展現了獨特與創意。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47 Laboratory 終於有新套件了!

47 Laboratory(47 Lab,47 研究所)的套件系列 47 Treasure,過了將近一年,終於又有了新產品。今年初試做 47 Treasure 第一個產品 0147 耳機擴大機,對於該套件的高品質、高完成度以及驚人的聲音表現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可惜我自己早己不玩耳機,0147 再怎麼好,究竟不能加入我的主要系統。半年前曾經寫信給 47 Lab 的工程師,詢問 47 Treasure 這系列的後續發展。工程師答到,接下來將來前級、後級、DAC 等套件問世,而且還說他們正在開發中的離散電路晶體後級擴大機聲音非常優秀,值得期待。於是,我也就滿懷著期待,等著新套件的發行。

上個月底,想想也屆半年了,於是又寫信詢問進度,這次 47 Lab 給我了更明確的訊息:有一系列的套件已經在音響展中露面,並得到很好的評價,也即將要上市了。過不了幾天,果然見到 47 Lab 在首頁上發佈了兩樣新套件的照片,分別是 CD-Player 0647 以及帶有 USB DAC 的耳擴/前級 0247。



據我從 47 Lab 過去的產品,以及照片上的線索看來,0247 應該和 0147 相去不遠,只多了一個 USB DAC 而已。USB DAC 想來是用 PCM2707 之類的 USB 接收晶片,未知是否外接獨立 DAC(如 47 Lab 慣用的 TDA1543),或是直接取 PCM2707 的類比輸出來用。

比較讓我期待的自然是 CD-Player 0647。據 47 Lab 的說法,他們是使用 TEAC 的取讀機構再作修改而成,內建 NOS DAC,同時具備 SPDIF 輸出。這台 CD-Player 不論是外觀或功能都非常吸引我,我很好奇 47 Lab 為何要捨棄常年使用的 Sanyo 機構,改用 TEAC。也很好奇這部新唱盤聲音和過往 47xx 系列的成品機種 PiTracerFlatfish信樂燒等有什麼樣的不同,等級落在哪一個區間。

當然,我更待期的離散式晶體後級還未公開相片,非常好奇它的外型與聲音。

加拿大網兄 vkung 日前曾經造訪東京的 47 Lab 所在地,照了詳細的相片,請見:

http://www.diyaudio.com/forums/elekit/199786-47-labs-treasure-model-0647-a.html#post2768760

http://www.audioasylum.com/forums/triode/messages/10.html


本文照片擷自 47 Lab 官方網站:http://www.47labs.co.jp

2011年2月4日 星期五

47 Treasure 0147 耳機擴大機組裝感想


受樂友 DomDom 之託,有幸組裝了 47 Laboratory 這部新上市,炙手可熱的耳機擴大機 Model 0147。47 Labs 產品編號是 47xx,套件品牌(即 47 Treasure)則反過來,變成 xx47。這部耳機擴大機 0147 是 47 Labs 第一個套件。


套件裝在一個大箱子裡送來。打開箱子之後,原裡箱中有箱,真正的套件包裝是一個小巧緊緻的紙盒。紙盒裡還有層層包裹,除了機殼、零件、配件,還附上電源線,裝機說明則燒錄在一張 CD-ROM 裡。零件分成四大包,左右聲道放大線路、電源、還有 VR、波段開關、配線、輸出入端子等配件。這部耳機擴大機是全離散晶體線路,每聲道使用將近十顆電晶體,原廠已經妥善配對,選出合用的晶體。包裝上並有每顆晶體的 Idss 或 hFE 等數值。47 Labs 的口號是 Only the simplest can accommodate the most complex,電路向來以零件數極少聞名。全直交、無穩壓的 0147 基本上也是個簡潔的線路,但既然是離散晶體擴大機,零件畢竟不可能太少。



螺絲等配件質感都非常好,除了藍殼 ALPS VR 之外,其他零件都不是台灣電料常見品。真希望也能買到這些優質機件來用。



小巧的機殼是鐵板壓成,鐵板很薄,並不是十分堅實。外觀噴上石頭漆一類的,看起來低調樸實。表面處理的質感不能說「甚佳」,但至少順眼耐看,符合 47 Labs 一貫的風格。按照裝機說明,先把輸出入端子、變壓器等部件固定在機殼裡,然後開始焊接 PCB。




PCB 是電木板,這在目前音響套件上相對少見。單層單面,而且焊接面只有銅箔,就像在家手洗的一樣,沒有焊片(pad),當然也沒有防焊層(solder mask),施工比平常費事些。但 layout 與 grounding 看起來相當合理,應該是經過了用心的設計。照著原廠的建議,把電解電容的絕緣皮都剝掉了,據說可以減少靜電,看起來也比較別緻。套件裡沒有任何發燒料,一概是工業級的標準品。但電阻卻是兩種品牌混用,不知是否為調音考量。




最後的工作就是繁複的接線。47 Labs 的配線是極細的單芯銅線,直徑 0.65mm 的用於電源,0.4mm 用於訊號。線太細,薄薄的披覆又極脆弱,無法用剝線鉗施工,只好拿筆刀慢慢削皮。此外,單芯線雖細卻硬,不耐曲繞彎折,47 Labs 又建議走線要短,並不用任何連接端子,所以在這邊花了好些功夫才終於完成。更難搞的是,只要加熱稍久,線上的披覆就會熔化分離。剛開始不熟悉,失敗了幾次,好在套件付的線頗長,弄壞了還能替換,只是加工時必須外額小心仔細。雖然麻煩,但外觀彷彿 ok 線的極細單芯銅線,品質極佳,47 Labs 不惜增加成本以及施工的難度,也要用這種線,必然是調音的要點之一。

完成之後,稍為檢查,就上電測試。一切都非常順利,調整輸出中點和差動放大中點之後,就能工作了。晶體經過原廠配對,工作非常穩定,調整之後,全直交的耳擴直流飄移在 1mV 以下。

這台 0147 雖然是耳機擴大機,但也有 line out,可以當做前級。我很少聽耳機,所以理所當然地,先把它當作前級試聽。本來我已經對 DCB1 頗為滿意,最近也在家中仔細調整過一部朋友的 MBL 5010 Clone,高價前級聽過的更是不計其數,但 47 Labs 的 0147 果然還是為我帶來驚喜。0147 聲音非常鮮活,充滿活力,音樂的躍動感和節奏感,鮮明無比。和 Gain Card 一樣,聲音的純度很高,非常有音樂性,而且有點管機的氣質。不過 0147 沒有穩壓,無訊號時可以從喇叭聽到底噪。和 DCB1 相比,DCB1 聲音更為乾淨精緻,背景更乾淨,但聽起來比較冷靜,不像 0147 讓音樂變得更有熱度和張力。同樣一張唱片,演奏變得更白熱化、更融入音樂了。

然後再試著用耳機試聽。我有兩隻耳機,一是 Grado SR-125,另一隻是 Alessandro Music Series Pro,這兩隻耳機都還不錯,尤其是木殼的 Music Pro。但我在家都聽兩聲道系統,這兩隻耳機只有遠行旅遊、在外通勤時打發時間才偶爾使用,一年用不到兩次,也只是隨意接上手機、筆記型電腦、隨身聽而已,並不講究什麼訊源耳擴(這兩隻都非常好推)。

雖然如此,我對耳機系統還是有一定的關注,每次音響展或在店家,總會找機會試聽各式耳機耳擴,了解目前耳機系統的進展。0147 作為耳擴,配搭我兩隻耳機,再接上我的訊源(Shigaclone 與 NOS TDA1541A DAC)表現無疑十分優秀。0147 是純晶體機,但聽感大異於我所聽過的各式晶體耳擴,反而更像管機,聽感柔軟滑順,尾韻豐潤不乾澀,質感細膩,細節極多。本來當前級時覺得有些底噪,S/N 比不夠高;但當作耳擴直接推耳機,就完全沒有問題了,背景非常乾淨,聲音的完成度非常高。同樣的,音樂性很好,音樂很有熱力,很有臨場感。

我通常都是線路圖或 PCB 為基礎開始 DIY,很少組裝套件,0147 是我第二次組裝套件。我第一次組裝套件是 DIYZONE 的 CD-Pro2, 兩者相比實有天壤之別。DZ 的 CD-Pro2,裝組文件散落在網站上,重要資訊付之闕如。套件的設計,大小 bug 一堆,完成之後聲音的品質也不夠好,尚須不斷調校修改,也不盡然能真正發揮 CD-Pro2 應有的實力。

相對之下,47 Labs 的 0147 完成度超高,除了三四十頁圖文並茂,內容豐富的說明書,機殼、配件、PCB 品質既好,螺絲孔位十分精密,接地、佈線的規劃也一應俱全,按照說明書裝好,就有廠機的水準,聲音優秀,根本不必任何額外的調音,這才是真正的套件。兩岸這諸多「套件」,看上去是一堆發燒料,PCB 洗得又厚又漂亮,價格又低,但光是能「正常運作」就不一定了,聲音要好更必須經過長期的調整與修改。0147 賣五萬多日幣,並不是頂便宜。但即使我有線路圖,叫我自己去洗板子、找機箱、配對晶體,算下來還不如直接買原廠套件。這種用心和高水準的表現,真是令人感動。

作為前級,0147 很有魅力,但噪訊稍高,背景不夠乾淨,表現未臻成熟完美。作為耳擴,表現則相當優秀,完成度非常高。原廠表示 0147 可以對付 16~300 歐姆的耳機,輸出功率為 100mW,可惜我手邊沒有其他耳機可以試。印象中 Sennheiser 或 AKG 有些高級耳機還滿難推的,我很好奇 0147 配上這些耳機效果如何。希望 47 Treasure 繼續推出有趣的套件,如果有真正的前級就更好了!身為 DIYer,47 Labs 的套件比廠機更便宜也更有吸引力。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再添一樣 47 Labs 產品:4731 信樂燒陶墊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我也有 47 Labs  原廠製品〉,4721 拆 CD 刀是我僅有的 47 Lab 產品,至今已經使用多年,相處愉快。每次買了 CD,必定回到家裡才慎重其事地用 CD 刀拆開,不然就覺得不太對勁。拆 CD 刀便宜可愛,但畢竟不是音響系統的一部份。之前也曾想買線材套件 OTA Kit銅箔喇叭線鹿皮墊材 (人窮只買得起線材道具)等等,但最想買的還是信樂燒(Shigaraki)燒陶墊材 4731。一來是好奇 47 Lab 的墊材如何,二來是我本來就十分喜歡樸拙的信樂燒陶器,三來則想,信樂燒墊材當與我的 Shigaclone 相配。

這次樂友 DomDom 不僅帶來 Gain Card 借我聆聽,同時也代我買了兩張信樂燒陶墊。這陶墊不過 26 公分見方,兩公分厚,入手卻發現重達三公斤,真是相當過意不去。




這不算便宜的日製墊材,並沒有特殊的包裝或甚至「禮盒」。原廠只是簡單地用報紙層層包裹,就好像在鶯歌買的陶器一樣,還是 DomDom 兄加意用氣泡紙包了起來。這大約就是 47 Lab 的哲學:如果不是做到非常精緻非常有質感,那麼就用最簡單最實際的方式處理。





打開報紙就看到了漂亮的信樂燒陶墊。典型的信樂燒質感,古拙樸實,沉穩而寧靜。正面是上了釉的平面,底面粗糙沒有上釉,有一道一道橫紋。邊角之處有點參差,那是燒製的痕跡。

我試著把陶板墊在不同的器材下面,聽聽聲音。因為板子很小,所以標準尺寸的 DAC (NOS TDA1541A)與 Gainclone 沒辦法使用,只能用在 Shigaclone、DCB1、Gain Card 下面。除了「老人茶杯」之外,陶瓷不常用於墊材,我也很好奇陶瓷墊材會有怎樣的聲音。看外型,信樂燒陶墊與黑金石或有些許相似,但這陶墊的聲音走向完全不同於堅硬的石材,也與我過去使用的墊材頗不一樣。

在我有限的經驗中,墊材多能提高聲音的分離度,讓音質更清楚更清晰,細節更多、泛音更豐富,同時也會改變整體音色的調性。信樂燒陶墊改善的方向完全不同,最大的特點是中低頻變得豐厚濃郁了些,型體感更穩固,低頻也比較沉穩。而且這種效果,又以墊在 Gain Card 下最為明顯(果然是原廠配方),補強了 Gain Card 的中低頻的厚度與潤澤,相當合拍。除此之外,這陶墊似乎並沒有什麼副作用,不像一些高阻尼墊材會減少細節,也不會影響中高頻的清澈。



山塞版的 Shigaclone 墊在正廠 Shigaraki 陶板上。希望今年可以為我的 Shigaclone 好好做個機箱,變成漂漂亮亮的一套 CD 轉盤。一旁最好再放個信樂燒花瓶,更是妙不可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