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Shigaclone: CD-Transport 的最後方案



對我來說,CD-Transport 除了要好聲,還要非常耐用。我每天聽音樂的時間超過12個小時,CD的工作時間很長,而雷射頭、馬達、齒輪組等機件壽命有限,再好的機構都有損壞的一天。可能是我控制欲太強,太神經質,總覺得要能完全掌控整台 CD-Transport,不但要能自行更換讀取機構,而且關鍵零件的維修成本還要越低越好。從這個觀點出發,像 CD-Pro2、Esoteric VRDS 這些機構雖然很棒,但維修成本都太高。CD-Pro2 一組五千一萬,我看許多 DIYer 燒了好幾次,真替他們感到膽戰心驚。Esoteric 更要送廠修理,花了二十萬買一台入門級的 Esoteric,過了五年十年壞掉找誰修也不知道。至於傳奇機構,例如 Philips CDM0、CDM1 之流,停產多年,連良品都不是隨時能取得,更是讓人心神不寧。即使是我之前玩了一陣子的 CD-680,完好的 CDM2 機構備品也是難找。因此這台 CD-680 雖然非常好聽,卻始終不是安身立命的伙伴。

世面上的 CD-Player / Transport,符合我要求的實在難找,本來已經打算放棄 CD,買一台 digital stream player,從此再也不必煩惱雷射頭老化損壞的問題。然而在這時,Shigaclone 的計畫卻在意料之外展開了。

早在 2008 年就開始觀注 Peter Daniel 等人在 diyAudio 上談 Shigaclone,可惜關鍵材料 JVC RC-EZ31 已經停產,更未曾引進台灣,無從找起。2009 年仍然相當手養,看得到卻玩不到,只能寫寫文章聊以自遣。後來確認了幾款台灣的 JVC 手提音響,內部的 chipset 都不同於 RC-EZ31,無法輸出數位訊號。國外管道也不多,絕版的 RC-EZ31 價格水漲船高,不易尋找,最後終於漸漸絕了製作 Shigaclone 的念頭。

然而,就在即將放棄 CD,準備購入 Linn DS 裝置的前夕,朋友竟然找到了幾台二手的 JVC RC-EZ31,真是晴天霹靂,重然點燃我對 CD-Transport 多年的執著和熱情。



這批二手 JVC 品相不甚佳,沒有搖控器,而且 CD 播放的功能都已經故障。推測故障的原因是 CD 雷射頭損壞,然而 RC-EZ31 採用的機構是 Sayon 的平價品,許多手提音響都用相同的模組,非常容易取得替換品。因此,雷射機構故障並不是問題,JVC RC-EZ31 的價值在於機構下面的 PCB 和 IC,這才是好聲,又不易取得的關鍵部份。把手提音響拆開,取出整組機構和顯示/控制電路板。


機構背面就是讓我尋覓多年的 PCB 和 chipset。


換上新的讀取機構,做一個 8V 的 IC 穩壓供電給 PCB,拉出 SPDIF 數位輸出,然後把所有的東西通通鎖到 MDF 板上,最原始的 Shigaclone 就完成了。



暫時放在 CEC TL51X 上,用 Cardas 木塊墊著,接上我的 NOS TDA1541A DAC,就這麼聽起來了。工作一切正常,而且,聲音真是好極了。從一開聲就讓人目瞪口呆,難以相信 39 歐元的手提音響內的 CD 機構,沒有改機,還沒有換任何零件,竟然就有這樣的音質。和我的 CEC TL51X 相比,Shigaclone 聲音自然、開闊、直接、細節豐富,一下子把上下兩端的界線都打破了。尤其是低頻,線條清楚,結實有彈性,與 CEC 鬆軟沉不下去的低頻相比,真是天與地的差別。更讓我覺得不可思異的是,Shigaclone 不單單是好聽,還有它自己獨特的氣質,和我過去所聽過的廠機都不一樣。不像高級的 Philips 機有溫暖厚實的韻味,也不像 Esoteric 那麼精雕細琢,但 Shigaclone 卻非常輕靈飄逸,聲音充滿靈氣,對音樂的處理輕鬆自得無不如意,沒有一點勉強造作,十分瀟灑(是的,我第一次發現可以用瀟灑來形容音響器材)。第一版的 Shigaclone,還沒有任何改造調整,已經遠遠超出我的期望。Shigaclone 不只是便宜的轉盤方案,本身就是風格獨具,聲音動人的高品質轉盤。

初步結果如此美好,於是重新細讀網路上的相關討論,收集改機調校的方式。我發現眾多網友都指出,JVC 這塊模組原本的聲音就極好,換零件、新增獨立 5V 供電、加上 SPDIF 輸出 buffer、甚至更換避震結構,對聲音的提升都相當有限,甚至還有反效果。不過畢竟手養,我還是開始了一連串的改機與試驗。我把 PCB 上不必要的電容拆除,重要的電容改用 Black Gate N 和 Elna Silmic II 代替。又把電源變壓器外置,獨立裝箱。還試過好幾種避震方式,訂粗銅柱來當腳座。最後,我覺得 MDF 太軟、太輕,去大稻埕打鐵街裁了紅銅板來當底板。




紅銅(copper)密度極高,小小一張銅板,20cm * 22cm * 0.5cm 就將近 2 公斤重。我把銅板架在稍大的 MDF 板上,銅板上只裝 CD 模組和穩壓,其他不相干的元件都鎖在 MDF 上。


於是得到了原型機 2.0。


說真的,經過這些修改調整,對音色有或多或少的影響,然而 Shigaclone 先天的個性依然十分鮮明,並沒有因為這些改變而改頭換面。原本 PCB 上採用的不知名電容其實相當優秀,聲音鮮活開闊,用 BG 和 Silmic 代替,除了多了份高貴的「補料聲」之外,並沒有好多少。影響比較明顯的改變有三:

1. 電源變壓器。Shigaclone 吃電不多,只要 8V 單電源,電流不到 1A,但電源變壓器功率大,聲音會更開闊,更有氣勢。我目前用 30VA,diyAudio 上有些人用到更大。至於變壓器是否外置,我覺得差異並不明顯。不過變壓器外置可以大幅縮小主機尺寸,設計更小巧結實的機箱。

2. 數位輸出線路。原本電路板上只有 raw SPDIF,亦即是從 encoding 晶片直接輸出,對於遠距離的負載,最好加上一顆串連電阻和一顆輸出對地電阻。這對電阻,不論是阻質或材質,對聲音都有相當大的影響。理論上正確的阻值是 375ohm 串連、91 ohm 下地。我目前把數位輸出用跳線夾住,測試各種電阻的聲音。有些電阻怎麼聽都怪,有些則非常好聽。有趣的是,有些電阻很合適串連卻不合適下地,有些則相反。

3. 避震。前面說到 Shigaclone 對避震並不敏感,其實應該說,不同的避震方式,Shigaclone 聽起來會不太一樣,但沒有絕對的優劣。JVC 原本使用四顆橡膠軟墊固定機構,我最初也以這四顆軟墊固定,聲音還不錯。但見 47 Lab 原機 Shigaraki CD-Transport 的內部相片,是用螺絲將對角兩腳緊緊鎖在銅柱上,並未使用彈性懸吊避震(即原廠所稱 full-hard-suspention system)。於是我也如此嘗試,聲音果然不同,變得更直接、比較亮、比較衝一點。但只要調整數位輸出電阻,聲音就又平衡了。底座從 MDF 換成銅板,聲音也有明顯變化。在 MDF 上,聲音比較隨興狂放,在銅板上則凝聚穩重許多,低頻更為威猛,規模更大,音響性大幅提升。整體來說,我目前滿喜歡銅板/硬式懸吊的組合,但其他方案也都很不錯,各有特色。

接下來除了繼續調音,還要設計個小巧漂亮的機殼,好好把 Shigaclone 裝起來。Shigaclone 採用廉價的 Sayon 讀取模組,所有的消耗品,包括雷射頭、馬達、齒輪,都在這套模組內,幾百塊就可以換一整套全新品,還不必調整功率和焦距。有了 Shigaclone,只要再花幾千塊買二十套模組,就可以高枕無憂地聽上十幾年。當大家在追逐 CD-Pro2 或老 Philips 機構時,便宜的手提音響卻可以變身為高級 CD 轉盤,還比某些 CD-Pro2 更好聽!音響 DIY 的世界妙趣橫生,永遠有稀奇古怪的構想和方案,端是樂趣無窮。

最近幾天,一面調整我的 Shigaclone,一面沉醉在音樂裡,CD 一張一張拿出來重聽。我對 Shigaclone 瀟灑自如的詮釋風格,由衷地著迷。47 Lab 實在是非常有品味的音響廠牌,JVC 更創造了奇蹟:在 39 歐元的手提音響裡內建了偉大的 CD 模組。不過我目前還是不能理解,何以便宜的模組卻能發出這麼好的聲音,Shigaclone 好聲的祕訣究竟何在?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