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音響 DIY 的第三大要素

朋友 mikeliu 兄昨晚傳給我一篇文章,講得是 Technics SP-10 LP 轉盤底座的學問,這些底座避震的知識讓我立刻聯想到手上正在進行的 Shigaclone 計畫

文章的連結在此處:
http://www.soundfountain.com/amb/sp10plinth.html

最有趣的部份是網頁中間那張表,比較「輕」與「重」這兩種避震哲學的優劣得失。整理得如此完整,分辨得如此細膩,讀來興味十足。作者將彈簧歸入「輕」的陣營,將橡膠歸入「重」的陣營,也是相當巧妙。採取「重」之一道,有許多好處,各種環節都比較不敏感,不容易出惡聲;「輕」之一途與其相反,非常敏感,然而卻有鮮活靈動的優點。文中也提及了幾種底座的結構,諸如多層粒片板(chipboard)、合板(plywood)夾鋁板、多層木板、石材,甚至人造石材(Corian、可麗耐)等,隨個人口味及系統搭配的不同,都是可能的選項。

LP 讀取是純綷的機械運作,訊號又十分微小,對震動異常敏感,避震自然也是 LP 玩家最關注的議題之一。CD 轉盤當然也受震動影響,程度上或許不如 LP 敏銳,但是恰當的底座和避震處理,仍然是好聲的要項。自從我把 Shigaclone 換成全硬式懸吊之後,對震動變得超乎預期的敏感。底座採用銅板或是 MDF 有極大的別差,底座下面用了什麼墊材,還有用了哪一種音響架,聲音也有鮮明的不同。比之 DAC 、前級、後級都更敏感。而且底座材質與墊材、音響架之間的組合,或好或壞,其間變化複雜,不下於全系統器材之間的搭配。例如銅板原本就厚重,密度高,再配上同樣密度高的 MDF 就不免笨重了。而鋁板輕盈鬆軟,搭配厚重的 MDF 卻能讓聲音更實密,也所以不少廠商會在鋁製機箱內鋪上一層 MDF。這些道理就像作菜一樣,講究君臣佐使,相互調和。

對於這麼多種材質和結構,千變萬化,很難逐一試遍所有組合。因此還是得找出一些基礎的「配方」,作為 building block,再從此去組成自己偏好的音色。此外還要考慮 DIY 的成本。每種材質都需要不同的工具和加工方式,要用木材就要有木工的設備和場地,再加入鋁材、銅材,又需要金工的設備。假如還要處理石材、碳纖維、不鏽鋼等高硬度的材質,那又更是困擾了。目前我也只能從最簡單的開始著手,以木材為主,輔以銅材、鋁材和壓克力作實驗。

音響器材的主要元素莫過於線路、機械結構、零件三大部份。換零件最簡單,所有玩家都會;線路自是 DIYer 最關注的部份。相比之下,機械結構似乎常常受到忽視,許多 DIY 案例都只是勉強找個尺寸合用的箱子把東西塞進去(我自己也常常如此),卻沒有更多嘗試和更深入的考量。如果能像 Peter Daniel 一樣,自由自在地做出各種機箱來搭配不同的線路和零件,那才算是全面掌握了音響 DIY 的所有要素。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