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Jonathan Carr 談改機

當今網路便捷,全民上網,high end 設計師直接在網路上與音響迷互動,已不稀奇。甚至與音響迷吵架的,也大有人在。這些專業人士,功力深湛不說,經驗與從業的觀點,更是一般素人 DIYer 所以難以體察的。他們的隻言片語,對 DIYer 來說常有莫大的啟發。

在這些設計師的發言中,我最近欣賞 Lyra Connoisseur 的工程師 Jonathan Carr。Jonathan Carr 的文章,散見於 Audio AsylumdiyAudiodiyHifi 等討論區,為數不多,內容不勁爆,也不發驚人之語,但態度誠懇,更蘊涵了一番深思熟慮的智性。

過去曾介紹過兩篇 Jonathan Carr 的文章:〈Jonathan Carr 大師班:拆機、改機、調音示範〉 與 〈Jonathan Carr 談電源變壓器〉,這次再看他對改機一事的看法及態度。

他認為,在改機前,會先了解機器原始設計的特點,去揣摩原設計者的想法與企圖,再以此出發進行改機。所以,他會把握兩點原則。第一是,他不會去更動原機的技術架構,管機就是管機、晶體機就是晶體機、OP-Amp 就是 OP-Amp。如果硬把晶體改成管機,那從頭開始組裝一部管機就好了,又何必拿晶體機來改呢?

其次,他會試著去感受原機的設計者所追求的聲音美學,並且欣賞、尊重原設計者的品味與考量,然後在改機時,盡他最大的可能保持相同的調性。當然,如果某些廠機的調性與他個人喜好南轅北轍,或甚至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美學考量,那他一開始就不會買這樣的機器。
when I am modding someone else's design, I have two self-imposed rules as to what I consider kosher practice and what I don't. My first rule is that I won't introduce technology that the stock unit doesn't already have. So if it's opamp, it stays opamp, if it's discrete solid-state, it stays SS, and if it's tubes, it stays that way.
My second self-imposed rule is that if I feel that the original designer put in a credible attempt at voicing the unit in a musically valid way, I will try my best to keep that basic tonal personality. If I feel that the original designer couldn't be bothered with what the unit actually sounded like, I wouldn't have bought that unit in the first place. The same would be true if I disagreed with the basic tonal personality of the stock version.
全文可見於:http://www.audioasylum.com/forums/hirez/messages/1/15869.html

再附上幾張 Jonathan Carr 的作品照片,非常漂亮的 Lyra Connoisseur 4.2L SE:

在 PCB 上搭棚,各取兩方式之長。
電源部

照片取自:http://cybwiz.blogspot.tw/2010/07/lyra-connoisseur-42l-se-pictures.html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人生第三部擴大機:47 Treasure 0347


去年在東京 47 Laboratory 的「總部」聽到新擴大機套件 47 Treasure 0347 的聲音,就很有好感。過了幾個月,終於也買了一部,成為我的第三部擴大機。

我的第一台擴大機是 Colin 製作的單級 5842 耳機擴大機。那是十幾年前還在念高中時買的,那時還沒開始玩喇叭,買來推 Grado SR-125Alessandro Music Pro。雖是耳擴,但 Colin 在 5842 上裝了喇叭端子,說是推廣小功率擴大機。有一陣子 Alessandro Music Pro 送回美國原廠檢修,一時無聊,拿家庭劇院的 AV 喇叭,接上 Colin 擴大機聽,想不到一聽就入迷了。廉價的 AV 喇叭絕對談不上多好,但全音域單體用小功率管機小小聲聽,聲音相當純淨鮮明。從此之後走上不歸路,開始玩全音域喇叭。AV 喇叭很快地被我換成了一對用 Fostex FE-103 Memorial 做的低音反射小書架,Colin 5842 只有 0.6W,近距離聽簡單的音樂,音質真好。幾個月後,美國原廠送回一副全新的 Alessandro Music Pro,直接被我打入冷宮,一眨眼十年,到現在耳機仍尚未完全 run 開。

差不多同一個時間,那時為了修改 CD-Player AMC CD-8b,沒日沒夜的閱讀 diyAudio 的文章。當時在 diyAudio 上最紅的就是 NOS TDA1543Gainclone。試做 NOS TDA1543 之後,驚為天人,想不到如此精簡的電路,聲音卻遠勝我改了半天的 CD-Player,從此對 diyAudio 深具信心,也就試著做同樣架構精簡的 Gainclone 來玩。當時 5842 已經用上了各種好料,加上了管整流,音質非常優異,但功率太小,聲音緊了些,聽管弦樂曲究竟是施展不開。Gainclone 開聲時,我非常驚訝。Gainclone 的功率是 5842 的數十倍,推力更好並不讓我意外。神奇的是 Gainclone 的聲音還非常細膩柔美,一點也沒有尋常晶體機刮耳吵鬧的毛病。以純淨鮮活的角度來說,Gainclone 仍然略遜 5842 一籌,但整體表現畢竟全面多了。於是,Gainclone 成了我的第二部擴大機,中間經歷少許修改,一路用到了現在。

去年在 47 Labs 聽到 0347 的聲音,覺得走向和 Gain Card 頗為不同。0347 是全離散元件設計,和使用 OP-Amps 的 Gain Card 完全一樣。工程師塜原和俊說,0347 的電路架構與耳擴 0147、前級 0247 相同,都是電流回授的設計,只是輸出功率更大。其實我對自己的 Gainclone 頗為滿意,並沒有換掉它的動機。但我對 0147、0247 那鮮活的聲音懷著好感,OP-Amps 用久了,也很想試試看離散的晶體機。0347 和 Gainclone 一樣好照顧,尺寸小、耗電少、不發熱,又沒有消耗品,可以整天開著隨時聽音樂,完全符合我的使用習慣。於是,今年 2012 年,終於買了 0347 的套件,完成我人生中的第三部擴大機。

47 Treasure 的套件,絕對不算好裝,連高手 RJM 都曾感到挫折。我先前已經有組裝 0147 的經驗,0347 的設計與布局相差不多,所以順利了些。雖然裝機過程複雜,所幸 47 Treasure 的套件有詳實的說明手冊,從電路設計、元件、裝組技巧開始,一步一步帶領玩家。即使我厚顏地自認是有經驗的 DIYer,仍然從組裝套件的過程中領會許多。

組裝步驟從由簡入難,從機殼元件開始,再來是電源,接著是放大板和繁複的走線。安裝零件的先後順序都經過考慮,說明手冊裡還有詳細的檢查點,減少出錯的機會。

機箱底板用三顆圓頂的螺帽來當腳墊,簡單有效成本又低。
我很欣賞這種設計。
鐵板折成ㄇ字型充當底盤,也是經濟有效的設計。
喇叭端子、RCA 座都是很 light 的款式,品質不錯。
主變壓器,18VAC輸出,120VA。RS 製品。
47 Lab 的產品,不用期待發燒料,
電阻電容都是俱有一定水準的工業級產品。
輸入交連電容是 Nichicon Muse BP 系列,是屈指可數的音響級零件
按照指示把電解電容的外皮剝除,據說可以減少靜電附著。
一個聲道的放大板。小小一張 PCB 塞滿電晶體,輸出功率是 30W。
最特別的是有兩顆電晶體接成二極體,
用瞬間膠黏在功率晶體上作溫度補償。
喇叭保護器就是一根保險絲,串在訊號輸出的路徑上,十足簡潔。
原以為這根保險絲會影響聲音甚鉅,而試著更換,想不到差別卻很小。
47 Treasure 的套件走線都很繁複,不過由於 0347 是後級,
省了訊源選擇和音量控制,比 0147 與0247 省事。 
47 Treasure 系列一貫的工業設計,用白光 LED 打在壓克力板上。
一台30W的雙聲道後級,不到 A4 尺寸。
小巧的機身,帶有簡約復古的味道。
從 Gainclone 換成 0347,一開始聽到了有點凌亂而緩慢的聲音。過了半個小時,聲音漸漸穩定了,但相較於調整多年的 Gainclone,似乎沒有什麼明顯的升級感,Gainclone 比較快速凌厲、精緻細膩。放著一夜 break-in,隔天醒來再聽,聲音又好了點,慢慢聽出了一些好處。

0347 功率不大,電流輸出也不大(30W@8ohm,40W@4ohm),但聲音很平穩,自然而開闊。速度不快但卻沒有停滯感,有一種悠揚的流暢性,似乎把音樂的細節展演得更清楚了。動態雖然略遜於 Gainclone,但對單體的控制卻似乎更好,特別是低頻的衝擊反應明快,聆聽鋼琴演奏非常有勁。最奧妙的是,0347 的微動態十分豐富,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鮮活與生動。縱使推力有限、質感不夠精緻、音色不夠細膩、氣質不夠高貴、低頻延伸不特別開展、沒有驚天動地的氣勢,但卻充了活生感,讓人不知不覺地被抓進音樂裡,而根本無心掛念那不盡完美的音響性能。

0347 聽起來如何,很難用一言兩語形容。0347 的聲音和我所聽過其他的晶體擴大機都不一樣,既沒有大多數晶體機的活潑凌厲,也沒有 A 類擴大機的醇厚溫暖,但豐富的活生感卻讓我想起我的第一部擴大機,Colin 單管 5842。Colin 的小管機最為人稱道的,就是那種鮮活純淨的聽感。0347 當然沒有單端管機的尾韻,也沒有 Colin 管機那飄逸的高頻,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寬鬆的聽感和較為全面的控制力,扣人心弦的感染力則是異曲同工。

在東京的時候,曾經請 47 Lab 的老闆比較 Gain Card 與 0347,全離散架構的 0347 是否比 Gain Card 更好?他只說:「不一樣」。確實,在我家裡,接上自己的系統聆聽,感受的確是如此。我還記得原廠 Gain Card 在我家的聲音,溫暖豐厚,帶有傳統 PP 管機的韻味。而我的 Gainclone 則調得通透明快,柔美細膩。0347 沒有管機的韻味,也不夠細膩通透,在諸般音響性能的衡量上,表現是不全面的。然而,那絕妙的活生感,足以令人忘懷音響,不可自拔地沉浸在音樂裡。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Lab C3: miniWatt 重新開站

還是音響初哥時,對真空管機的興趣遠多於晶體機。當時國內有個叫 miniWatt,有不少真空管音響 DIY 的資訊,在英文不好,還沒有開始沉浸在 diyAudio.com 之前,miniWatt 與 DIYZone 都是我不時造訪的地方。

幾年過去,卻發現 miniWatt 網站已經亡佚了。最近胡亂瀏覽文章,偶然發現 miniWatt 的站長最近重新投入網路,另起爐灶,開設了 Lab C3 網站。目前文章量不算多,但內容豐富紮實,文筆也很優美。同樣是部落格,花拳繡腿名不符實的《牙尖嘴利音響頻道》真是讓我自慚形穢。

看到這些內容,總是讓人想起 20 世紀末那欣欣向榮的輝煌年代。當時真空管便宜,幾千元就能買到所謂的「銘管」,當時大家還嫌貴。當時完全不入眼的蘇聯管,如今身價已然翻了幾倍。

時局不同,現在可以用很便宜的價錢,做出還不錯的音響。例如 Gainclone、例如 NOS DAC、例如 ES9023、例如 CD 轉盤、例如數位訊源。這些都是從前難以想像的。不過感覺已經不一樣了。當年美聲實作上那種瘋狂和熱情,已經被許多更聰明、更經濟、更理性的方式取代。

現在真空管擴大機,對我來說,不論從經濟上(耗電、管子不便宜)、使用習慣上(喜歡 24 小時開機聽音樂)、心理負擔上(好管會燒壞,燒壞不一定能再買得到)甚至音響的品味上(現在喜歡晶體機的聲音多於真空管),都是自找麻煩。不過每次翻閱美聲實作,當年未曾實現深藏心底的小小願望就會不斷地呼喊。我想有一天,終究要來屢行這些心願。例如裝一台單端的 2A3 後級,還有依照 Diego Nardi 的設計,用銅機箱好好打造一部 5687 WOT 前級。聲音必然是好的,卻不見得會當作主力器材。在我來說,更大的意義是對那段青春的懷念。

Diego Nardi 設計的 5687 WOT 前級,載於美聲實作第10期。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