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

心齋也講調音搭配之道

重讀張潮〈幽夢影〉,看到非常有趣的一則:

養花膽瓶,其式之高低大小,須與花相稱;而色之淺深濃淡,又須與花相反。

幾百年前的張潮,講的是花與花瓶的搭配,但這道理和音響系統的調音搭配,也一模一樣。在音響系統上,某些環節,必須使用個性相反的器材或元件,使整體的表現陰陽相濟,互相調和。在另一些環節,卻必須使用個性相似的器材或元件,使系統的特點發揮淋漓盡至,以收相輔相成之效。

音響系統非常複雜,所有的零件和細節,都沒有既定的「好」或「壞」,不能用線性系統來建模(modeling)。許多人直覺地以 A/B Test 來測試音響器材,固然簡單方便,但用在音響這種複雜系統上,一點義意都沒有。假使從 A 元件換到 B 元件,讓系統整體的聲音變好,我們只能判定 A 比 B 更適合當前的系統,卻不能推斷 A 元件本身比 B 元件好。當系統其他的環節改變時,說不定 B 元件卻變得比 A 元件更合適了。這正是塞翁失馬,焉知禍福的道理。

既然不能簡單地用 A/B Test 決定每個器材的好壞,那我們要如何選擇出最佳的系統組合呢?最精確的方法當然是窮舉法,把所有的組合都試過都聽過,再選出最好的。但音響器材成千上萬,變化無窮,絕不可能用窮舉法來一一測試。我們只能用 heuristic 的方式,了解每個器材的特性,再以用這些特性,組合出局部的最佳搭配模式(building blocks)。舉例來說,號角式劇院喇叭配單端 300B 擴大機、non-feedback 電源配 NOS DAC,就是滿典型的局部搭配模式。這些模式也都有其特性,於是又可以組合出更大的模式。於是,成千上萬的器材,器材中數以千計的零件,都能用少數幾個模式來概括,我們只要在這些模式中找出最喜歡的組合就可以了,不必再面對千變萬化的可能組合。當然,找出最喜歡的模式組合之後,系統仍然還不夠成熟。這時,還要再回到微觀的層次,一一調整局部環節,讓整體表現更好。這樣的搭配方式,或許可以稱為 hierarchical building block 法。無論是調整全系統的器材搭配,或是調整器材內部的線路元件搭配,都可以用這個方法。

人類生命短暫,能力有限,個人的品味和喜好,又會隨著時間不斷改變。我們面對音響這樣的複雜系統,只能步步為營,在混沌未明中緩緩前進。也正因為過程的艱辛,每一次進步,都為我們帶來了無上的喜悅。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