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我也有 47 Labs 原廠製品

如果說 1990 年代是真空三極管擴大機文藝復興的黃金時光,2000 年之後這幾年,則無疑是由日本的 47 Laboratory 主導了全球音響 DIY 風潮。

起初是 Gainclone,將便宜的 op-amps 後級帶入全新的境界。後來是 NOS DAC,TDA1543 和 TDA1541A 這兩顆停產多年的晶片起死回生,凌駕 TI/AD/CS 這些大廠新規格的產品之上。接著是 Phonoclone,輕易地跨入類比訊源的領域。繼而又有 Shigaclone,用極低的成本,做出好聲的CD轉盤。47 Labs 憑藉無比的原創性,總是用出人意表的極簡架構,製造出自然平衡,品味高尚的精品。

我對 47 Labs 一直懷抱崇高的敬意。47 Labs、Audio Note、Linn 這三家廠牌對我來說,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其中又以 47 Labs 最讓人感到無限的造創力,價位也是這三家中最可親的。然而,47 Labs 的製品在台灣不好買,我又已經有了 Gainclone 和 NOS DAC,現在只剩高價的 CD 轉盤吸引我。不過,我還是買了一件 47 Labs 原廠製品 4721,聊表我對設計人木村準二的尊崇。




對於常買 CD 的人來說,拆 CD 的頻率遠比拆信更為頻繁。CD 的塑膠膜其實並不好拆,常常沒有易開拉條,必須用指甲,或用美工刀從封口處拆開。有些廠牌如 Sony 的 CD,在塑膠套之下,還有一道封口的貼紙,拆起來更是費事。

這把 4721 CD刀的刀刃,長寬厚薄恰恰好能夠輕易地插進 CD/SACD/DVD 等相關產品的膠膜封口,鋸齒狀的刀身,足以輕鬆劃開膠膜,同時又不會太過鋒利造成手指的危險。

我兩三年前買了這把刀,越用越上癮,後來甚至非得有這把刀才能安然打開 CD。這把精巧的小刀,讓拆 CD 這樣瑣碎的事情變得高雅有趣起來。47 Labs 就是這麼一家懂得品味,追求精緻趣味的廠牌。

由 machine learning 到 human learning,再看國內音響討論區

上個月 Google 的學者來系上演講,題目很有趣,講 machine learning 技術如何影響了 human learning,再如何影響了 human innovation。

講者用幾個 machine learning 的要訣來類比 human learning,非常有趣,也與我學習 machine learning 之後的感想不謀而合:

1. Good training instance
Machine learning 要有好的 training data;人類需要好的教材。

2. Diverse traning instance
Training instance 要多、要雜,才能讓 machine 處理廣泛多元的 input instance;人類也需要從各種角度、各種來源的教材取得全面性的知識。一家之詞,重覆的訓練,只能增進的速度,卻不能啟發創造力。

3. Do not overfitting
Machine 要預測的是未知的 input instance,過度逼近 training instance,往往變得鑽牛角尖,不知變通。對人類來說,讀死書,對知識過度詮釋,也會變成不知變通,不能舉一反三,無法適應未知的狀況。

4. Balance exploring and exploiting
不能只從正面的教材學習,也要有負面的教材來作比較。經過正面、負面的交互比對,才能學會辨別對與錯之間的界線。

第四項,恰好讓我想到國內的音響論壇。MyAV 這等大型論壇上,遍佈似事而非的言論,各種武斷不堪一擊的論述,正好是最佳的反面教材,處處發人省思。

然而,國內的 DIY 論壇卻又不如 MyAV 了。MyAV 的論述是反面教材,DIY 論壇卻連論述也沒有,只有「聽感由人」這種不敢為自己品味負責的囈語。前面四項 human learning 的訣竅,台灣的 DIY 論壇一項也不具備。缺乏良好的教材,台灣的 DIYer 假如不從國外論壇吸收知識,不接觸第三方的資訊,單憑 DIY 討論區想學到些本事或眼光,無異緣木求魚。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