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audio show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audio show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

2020 台北音響展

年底台北市電器公會的音響展,達官顯貴來了不少,不過展覽的規模實在是小,而且快有一半是賣畫賣藝品的,許多品牌沒有參展,兩個小時就不小心逛完。


冠球這次的搭配相當不錯,單端 845 催到三十幾瓦,渾厚細膩兼有。



Raidho 在展間外小聲唱,聲音質感還是很好


Aurender 配 Burmester,這次 Burmester 不過亮,頗有靈氣。



Brodmann 這間秀氣精貴


Musical Affairs 的全音域喇叭音質非常出色,無奈高頻延伸有限,開闊感不免有所壓抑。



惠樺這次搭配落地 Elac,放新專輯用古鋼琴彈的貝多芬合唱幻想曲,很好聽。




搭載 Isobaric Drive 的 Wilson Benesch 書架造型奇異,但聲音還是很有氣質。



 很少喜歡 MSB 的聲音,不過這次搭得好,芬蘭頌聽得完全入神了。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2015 台北國際音響大展


今年冬天音響展來到圓山飯店舉行。展場不多,這次音響展展房很少,好聽的更少,三個小時就看完了。


國內小廠笙偉展出自製管機,鬆爽輕快的個性管機少見,非常有潛力。老闆兼設計師說機箱是用竹材打造,他喜歡這種輕盈、有彈性的材料,不知道是否因此聽感接近碳纖維墊材。竹製板材最近很流行,常用於家具與地板,取得比以前容易許多。


三樓美德聲的無音箱喇叭,來自法國品牌 LEEDH。喇叭的確幾乎完全消失於舞台,營造出非常寫真的音場,音象的輪廓尺寸與深度都很自然。中低音部每聲道都是由兩顆單體反向發聲,藉此抵消震動。


振錩應該是老代理商德錩的關係企業,風格也有雷同之處,都是昂貴而有趣,聲音有特色的品牌。F1 排氣管喇叭非常吸睛,但不知道聲音如何?


除了訊源是 Accuphase 之外,全套的 Daniel Hertz。其實一樓還有另一間台笙的展房,用 Accuphase 系統推動更大的 Daniel Hertz 落地喇叭,但我比較喜歡樓上這間。樓上這套 Daniel Hertz,承襲了當年的 Mark Levinson 與 Cello 的路線,活潑奔放、透明直率的聲音非常動人。


米迪安科技展出 VDP Audio 全音域喇叭,聲音清新自然。音盆尺寸雖大,但高頻仍然很豐盈。


惠樺這次似乎比從前都好聽,可惜 Mircomega 的訊源等級似乎差了全系統一截。離開前回到惠樺再聽一下,當時展房沒客人,老闆陶先生人在現場播放馬勒第三號最末樂章。我對這首曲子有很多回憶,不知不覺就一直聽下去。陶先生忽然說,這是 Kegel 的版本,鐵幕末期的錄音,充滿了悲悽之情,是他最愛聽版本,每次沒人就會放來自己聽。接著又跟我說最後的定音鼓如何悽美,又說某一段 Kegel 的詮釋充滿反諷的意味。多年前便曾聽聞惠樺的陶先生不只對音響執著,對音樂更是熱情無比,有獨到的見解,這次見面終於體會到了。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2014 台北國際 Hi-End 音響展

今年夏天的台灣國際音響展適逢出國而無緣參加,而冬天這場台北市電器工會主辨的音響展,終於抽出時間利用週日下午一點餘暇前往。

進入場會場時,已經下午四點半。直接坐電梯到八樓,原本打定主意節省時間,挑有趣的展間聽。結果是我多慮了,雖說有四層樓,但許多房間並未租出,再扣掉影音與軟體,純音響的展間極少,只是過往規模的幾分之一。自在隨意地走過一遍,結果一個多小時就逛完了整場。


惠樺的真空管機,號稱台灣首屈一指的 hi-end 極品。過去我聽過許多次,這回終於感動。當天這套系統效果真是好,中高頻充滿水份,溫潤優美,難以言喻的動人。


每次 QUAD 的展間都有不少人潮,這次也是整個會場唯一超過半滿的一間。工作人員當時播放強調低頻與節奏的曲目,抨抨作響,但我聽不出好處。


Audio Space 這展出的系統,特價出售的喇叭素質佳,我很喜歡那對喇叭。


AMR 還是和以前一樣好。優雅、節制、不張揚、恰到好處。


Burmester 越來越好聽了。華麗高貴的氣質進一步發揚,過去高亢刺耳的問題也不再出現了。不知道代理商不同,調音策略不同,或是廠商的設計哲學有所轉變?

展間少,人更少。時值週日下午異常冷清,空盪盪的走廊只見各展間人員熱情招呼,工作人員的人數直追遊客。十幾年來,年年看展,從當年的盛況,一年三展,到如今的景像,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2013 TAA臺灣第23屆國際HI-END音響展

今年夏天的 TAA 台灣國際 Hi-End 音響展在圓山飯店舉行。今天匆匆一訪,整體來說許多展房的表現都有一定的水準,可惜我卻沒有聽到特別驚喜特別滿意的體驗。


T+A 的數位流系統,還是一樣的好,聽起來非常順耳。一旁的朋友說,這聲音的走向似乎與我家的系統有幾分相近。不敢這麼說,但今次 T+A 這套網路播放器,與 Apple AirPort Express 的音色確實有點相似。


勝旗展出 Avantgarde 的前後級搭配 Vivid Audio 喇叭,聲音極佳。過去勝旗用 Burmester 或 Esoteric 擴大機推 Vivid Audio,表現遠遠不如 Avantgarde 的搭配。


勝旗另一間展房展出 Avantgarde 新 Uno,搭配同廠前後級。雖是「一套西裝」,但 Avantgarde 的擴大機與喇叭似乎不怎麼搭,聲音嫌硬,表現不如前述 Avantgarde 與 Vivid Audio 的組合。礙於同一家代理產品,勝旗過去用 Burmester 與 Esoteric 的擴大機推 Avantgarde 喇叭,效果也都不盡人意,未能展現 Avantgarde 美好的一面


diffaudio 的廉價主動式小喇叭,但聲音還不錯,值得鼓勵。


來自台南的品牌「建國10號」,展出一系列單端真空管擴大機。一群親切的阿伯在裡面聊天賞樂。以高級音響的角度來說,音質很 low,缺點很多。但這十分不完美的音響表現,卻帶有一股異常的感染力。甚至今天整場音響展中,「建國10號」竟是唯二讓我覺得感動的展間。


此次終於聽到全套 Daniel Hertz,期待已久。聲音的確是不錯,也的確很有當年 Mark Levinson 與 Cello 的味道,可惜整套系統似乎還很有調整的空間。


這回仔細聆聽 audio physic,聲音纖細優雅,那種濕潤感以及陰暗面的描寫,非常有魅力。


好久不見的 B&W 鸚鵡螺再次出現,這回聲音非常好,這大概是我對 B&W 印象最好的一次。


第一樓大廳展出的 Gryphon。陣杖很大,但擺在大廳正中央的一小塊區域,聲音一出來的散掉了。聲音的素質想來是高的,但這樣播放的效果很差。


FM Acoustics,這次音量仍然調得很大,在小房間裡施展不開,聲音粗糙有壓迫感。雖然如此,但音樂非常有感染力。布魯赫的蘇格蘭幻想曲充滿白熱化的張力,聽到最後甚至有些失魂落魄。這是除了「建國10號」之外,唯一一家讓我覺得有感染力的展間。


國人品牌 Delight,現場播放貝多芬 Op. 111,有精緻感。但這個品牌想傳達什麼樣的品味,卻聽不出來。喇叭與後級擴大機體質不錯,但喇叭要二十八萬,未上市的擴大機可能也要二三十萬以上,定價偏高。


Soulution 的聲音還是好,不過這次的調整以及喇叭搭配未盡理想,不如過去聽到的 Soulution。


另一國產品牌夢幻音響展出 813 推挽管機,功率 100 瓦,現場驅動 Dynaudio 大型喇叭,虎虎生風。單以推力來說,是合格了。但除了讓人讚歎「原來管機可以把 Dynaudio 推得這麼好」之外,聽不出其他優勢。


Air Tight 的管機,機器本身素質很好。但這套系統搭配下來,聲音偏硬,沒有流暢感。


波蘭品牌 Lipinski,聲音很有特色。據說是錄音室專業取向的器材,但聽起來不太有鑑聽味,音質濕潤寬鬆。訊源 Lavry DA2002 很不錯,印象比之前聽到的 Lavry DA10 好太多了。


之前聽過 Kondo 的 Ongaku,音質精純華美,細膩飄逸。這次優聲學展出英國 Audio Note 的 Ongaku,聲音順耳,但相形之下比較沒有特色。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2012 TAA 台灣國際音響大展

今年忙碌更甚於往,在閉展前三小時前終於偷閑進場。週日下午,人潮不算多。喜來登的場地遠勝王朝,大多數展房,表現都比過去好。但不知什麼原因,覺得今次展覽沒有特別激勵人心的出彩之處。


Acoustic Plan 的器材袖珍可愛,的確漂亮。


Elac 的劇院。會場播放多聲道的管弦樂曲錄音,這是我聽過的劇院系統中,聽音樂效果最好的。


KEF 這對小喇叭,是我當天印象最深刻的喇叭產品。


宜鴻很會找有趣的器材。這次展出新代理的 DAC Totaldac Reference D1 ,黑色小小一台不起眼,聲音卻非常優秀。除了優良的解析力之外,更有一種寬厚紮實的品質,讓人想起如今式微的 Multi-bit DAC,有一種和 TDA1541A 同路線的熟悉感。回家上網一查,Totaldac 果然不是凡品,竟然是全離散兜出來的 R-R DAC,24-bit Non-Oversampling。恐怖的是 96 顆 R-R 電阻竟然全部用上 Vishay Naked Foil 電阻,廠機居然也有這種搞法,十分熱血。




身價不斐的 FM Acoustics 這次改在小房間展示。今年不見瑞士老闆坐鎮,在代理商德錩的調整之下,聲音完全不同,變得容易入耳許多。代理商非常親切,向我介紹調整 FM Acoustics 喇叭的一些細節,更提到下面這部新進產品,Accurion Silencer「零震台」主動式消震器。


Accurion Silencer 會偵測震動,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迴饋相反的震動,達到消除震動的目的。這構想還滿有趣的,代理商李先生示範 Accurion Silencer 啟動前與啟動後的差別,效果確實顯著。開啟 Silencer 之後,聲音毛邊減少,變得更為圓潤甜美。心中想到,或許可以用普遍用於手機的 motion sensor 來 DIY 一個。


我喜歡 Orpheus 的聲音,但還是覺得公司收購之前,超薄型的產品不論是聲音或外觀都比較有特色,也沒有漫天討價。這次又配上 Estelon 的喇叭,我心中想著如果配其他喇叭應該會更好。


一進房在人牆之外先聽到了不太喜歡的音色,擠進去一瞧,果然是 Dynaudio。我的耳朵一定生壞了。不然,人見人愛的 Dynaudio 我怎麼總是聽不出它的好,還覺得焦躁難耐呢?


以前「當代樂集」的老闆林哲輝,難得參加音響展。不必跑到關渡,就能聽到 PHY-HP 的聲音。PHY-HP 是 Wide Range Driver,口徑大、效率高、低頻延伸良好,但高頻有限,仍然要配上高音單體。現場展出 Micromega 的訊源,據說詢問度非常高。不少人喜歡 Micromega 的訊源,當年他們用 Philips 傳動機構製作的上載式 CD-Player,的確很有特色。如今 CD 式微,上載式 CD-Player 不再新鮮,Micromega 也經歷了收購重整。最近兩年幾度聆聽復刻版的 Micromega,卻聽不出魅力何在。


MSB 還是一樣不得我愛。MSB 的解析力好,音染低,響應平坦,非常精確,但我始終覺得 MSB 播放音樂時,少了流暢性,無法讓我投入音樂的串流裡。就好像用幻燈機看影片,每一幀都清晰無比無懈可擊,但終究不是連續的。


不知道是否馬齒漸增,聽力衰退,最近兩次音響展開始覺得 Burmester 不再那麼刮耳了。


Wiener Lautsprecher Manufaktur 的喇叭改款了,聲音還是很好。如果自己不做喇叭,倒是會想買一對。


Acoustic Energy 的喇叭確實是不錯,當年如果有這麼超值的喇叭,也許就不會掉入音響 DIY 之泥沼了。


進房時還不知道這是 Goldmund,看到這對袖珍的新喇叭,以為是新品牌。聽了兩下卻覺得音色熟悉,看細看那金屬塗裝,赫然發現這是 Goldmund 的新產品,迷你主動式喇叭。聲音很好。不玩音響的有錢人,豪宅客聽裡也應該至少放一對這種喇叭,才對得起房價。


當年還是音響初哥時,不能免俗地被氣場強大的 MBL 震憾,後來好長一陣子卻變得不太能忍受 MBL 的調性。這次在小房間裡聽 MBL 隨意地播放音樂,好感卻又重上心頭。


最後坐在功學社 T+A 展房,聽到閉展。這次代理商一反常態,展出 T+A 入門級的器材,多功能數位播放器配上一體式綜擴,簡簡單單,聲音還是一樣好。要想輕鬆簡單地享受古典音樂,T+A 實是不二選擇。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