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過一篇 IKEA Hacker 的文章,貼到某個木工討論區上,可惜所有回應都集中在 IKEA 的東西很粗,卻沒有意識到這些 hacker的創造力:把質感粗糙的組合家具加工成便宜卻有設計感的家私。同樣的東西,笨蛋以為是垃圾,但謙卑的人卻能看出其中的價值和義意。
有人說台灣人缺乏信心,不像西方人勇於表現自我。但我覺得這句話值得商榷。台灣人的矛盾在於,自己沒什麼斤兩,沒有獨立斷判的能力,只能盲目從眾,人云亦云,然而所從的對象往往早已落伍多時。但是對於新的概念和新的知識,在意見領袖背書認可之前,卻總習慣先輕視之鄙視之,並進一步打壓那些站在群眾之前,特立獨行的先知。看西文的 DIY 論壇,西方人對待知識的態度真是截然不同。隨便一個無名小卒提出新奇的構想,大家立刻試圖了解,用尊重的態度,就事論事地深入討論,既而把原始的 idea 擴大為有用的知識。同樣是東方人,日本人雖然較為缺乏結構上的創造力,也有點崇拜大頭的毛病,但對待未知事物的謙卑和自省,台灣人遠遠不及。
台灣政府搞了什麼「前進百大」計畫,即使窮盡努力,針對那些排行榜的 criteria 去 optimization,終於排進了百大,但人民基本素養如此,又有什麼屁用?難道就真的和先進國家並駕齊驅了嗎?
台灣的 DIY 界,山頭林立,幾個「教主」,各自麾下一群毫無主見,跟屁蟲一樣的信徒。玩音響玩得一點個性都沒有,像搞交社一樣,那還不如拿同樣的錢去參加聯誼會,或去搞個直銷,換張藍鑽來炫耀。你捧我,我捧你,大家一團合氣,豈不妙極?
回到原點,今天看到了這一系列 IKEA hacking 作品,多麼的簡單,多麼有趣!更不必說這個充滿禪意的 shelf of shelves。這些設計再簡單不過,但其蘊藉的 impact 卻非常豐富。於是我又想到 47Labs 的產品,他們正是名符其實的 only the simplest can accommodate the most complex.
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Modifying Philips CD-680, Part IV
最近在改 Philips CD-680,其中一個重點是 reclocking:用高精度的震盪器代替 SAA7220 週邊的簡易 crystal 震盪器。
我目前試過兩種架構,一是 Elso Kwak 的 KWAK-CLOCK 7,二是採用 XO 和 TCXO 搭配 odiofan XO 穩壓板。
KWAK-CLOCK 7 的表現前文已述,XO 系列則隨著所採用的 XO 有很大的變化。CD-680 的時脈為 11.2896MHz,我手上有三顆 oscillators,一是阿仁 I2S to SPDIF 套件裡付的 XO,一是在台北車站地下街「金電子」買到的正方型 XO,還有一顆是 odiofan 所賣,號稱 1ppm 精度的 TCXO。
odiofan 的 XO 穩壓板設計得不錯,穩壓線路與 KWACK-CLOCK 7 的正電5V部份雷同,以 TL431 作電壓參考,以 BC550 follower 放大電流,許多環節都有細心的 decoupling 處理,layout 雖然比較不理想,但也還可以接受。總體來說,是少見的用心設計,售價又實惠。
兩顆 XO 插上穩壓板,都很順利地工作了。聲音各不相同,金電子的 XO 聲音比較硬,雖然銳利清晰,但沒有什麼韻味,有點類似低階電腦訊源的聲音,不耐聽。阿仁套件裡附的 XO 聲音好上一些,柔順許多,沒有什麼稜角。最奇怪的是 odiofan 的 TCXO,插上為其設計的穩壓板之後,卻不能運作。幾經測試,和賣方數次往來之後,發現要在 oscillator 的輸出端串上 0.01uF 的電容才能工作,而且只能串電容,再多串一根 47ohm 的小電阻又不能運作了,實在是相當古怪。
不過這顆難搞的 TCXO 發聲之後,我也就釋懷了。因為接上 TCXO 之後,聲音明顯進步許多,大大勝過前兩顆 XO。主要的差別是低頻量感大幅增加,而且更為紮實穩固,全頻段的聲音都變得相當清晰浮凸,也不像第一顆 XO 有硬聲不耐聽的問題。目前的感覺是 odiofan TCXO > KC-7 > 阿仁套件內附的 XO > 金電子所賣的 XO。不過 TCXO 並沒有全面勝過 KC-7,KC-7 有一種特殊的類比韻味,難以言傳。有點類似 CEC 皮帶轉盤的特質,輕鬆微帶黏性的聲音,這點完全不是 hifi 走向的 TCXO 比得上的。
其實 KC-7 用的也只是普通的 crystal,再以 AD8561 整波輸出而已,jitter 很難說有多低(實測 KC-7 的 jitter 也確實不低)。假如把 crystal 的部份以 low jitter TCXO 取代,同樣以 AD8561 輸出,不知是否能兼得二者之長呢?
有趣的是,odiofan TCXO 必備的 0.01uF clock 輸出電容,對聲音也有不小的影響。我試過新買的 Simens polystyrene 電容,覺得聲音太亮太硬,換成熟悉的 Rel-Cap RTE polystyrene 電容,想不到聲音竟然也往 Rel-Cap RT 用在類比電路的走向前進,變得柔軟豐厚,質感高雅。零件在類比電路的個性走向,不但在數位電路上呈現一致的表現(比如說 SPDIF 輸入交連電容、IC 的 decoupling 電容等),甚至在 clock 的輸出交連也如此,真是不可思異。
我目前試過兩種架構,一是 Elso Kwak 的 KWAK-CLOCK 7,二是採用 XO 和 TCXO 搭配 odiofan XO 穩壓板。
KWAK-CLOCK 7 的表現前文已述,XO 系列則隨著所採用的 XO 有很大的變化。CD-680 的時脈為 11.2896MHz,我手上有三顆 oscillators,一是阿仁 I2S to SPDIF 套件裡付的 XO,一是在台北車站地下街「金電子」買到的正方型 XO,還有一顆是 odiofan 所賣,號稱 1ppm 精度的 TCXO。
odiofan 的 XO 穩壓板設計得不錯,穩壓線路與 KWACK-CLOCK 7 的正電5V部份雷同,以 TL431 作電壓參考,以 BC550 follower 放大電流,許多環節都有細心的 decoupling 處理,layout 雖然比較不理想,但也還可以接受。總體來說,是少見的用心設計,售價又實惠。
兩顆 XO 插上穩壓板,都很順利地工作了。聲音各不相同,金電子的 XO 聲音比較硬,雖然銳利清晰,但沒有什麼韻味,有點類似低階電腦訊源的聲音,不耐聽。阿仁套件裡附的 XO 聲音好上一些,柔順許多,沒有什麼稜角。最奇怪的是 odiofan 的 TCXO,插上為其設計的穩壓板之後,卻不能運作。幾經測試,和賣方數次往來之後,發現要在 oscillator 的輸出端串上 0.01uF 的電容才能工作,而且只能串電容,再多串一根 47ohm 的小電阻又不能運作了,實在是相當古怪。
不過這顆難搞的 TCXO 發聲之後,我也就釋懷了。因為接上 TCXO 之後,聲音明顯進步許多,大大勝過前兩顆 XO。主要的差別是低頻量感大幅增加,而且更為紮實穩固,全頻段的聲音都變得相當清晰浮凸,也不像第一顆 XO 有硬聲不耐聽的問題。目前的感覺是 odiofan TCXO > KC-7 > 阿仁套件內附的 XO > 金電子所賣的 XO。不過 TCXO 並沒有全面勝過 KC-7,KC-7 有一種特殊的類比韻味,難以言傳。有點類似 CEC 皮帶轉盤的特質,輕鬆微帶黏性的聲音,這點完全不是 hifi 走向的 TCXO 比得上的。
其實 KC-7 用的也只是普通的 crystal,再以 AD8561 整波輸出而已,jitter 很難說有多低(實測 KC-7 的 jitter 也確實不低)。假如把 crystal 的部份以 low jitter TCXO 取代,同樣以 AD8561 輸出,不知是否能兼得二者之長呢?
有趣的是,odiofan TCXO 必備的 0.01uF clock 輸出電容,對聲音也有不小的影響。我試過新買的 Simens polystyrene 電容,覺得聲音太亮太硬,換成熟悉的 Rel-Cap RTE polystyrene 電容,想不到聲音竟然也往 Rel-Cap RT 用在類比電路的走向前進,變得柔軟豐厚,質感高雅。零件在類比電路的個性走向,不但在數位電路上呈現一致的表現(比如說 SPDIF 輸入交連電容、IC 的 decoupling 電容等),甚至在 clock 的輸出交連也如此,真是不可思異。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Modifying Philips CD-680, Part III
這次改機重點有二,一是從 Philips CD-680 I2S 訊號出來,直入 TDA1541A DAC,二是更換新的電源穩壓 IC。
CD-680 的解碼晶片是 SAA7210P 與 SAA7220P/A,很容易拉出 NOS I2S。參照這個波蘭文的連結,SAA7210 的 pinout 為:
1. pin 37 => SDATA
2. pin 38 => BCK
3. pin 39 => WS
4. pin 32 => DEEM
把這四條線,再加上地,用屏蔽線拉出來,以 5-pin 的佳能(Canon)端子輸出。
此外,還要把 mute 控制訊號拉到 SAA7210 上,也就是把 SAA7220 的 pin 23 拉線接到 SAA7210 的 pin 11,以免輸出雜訊。在 TDA1541A DAC 也做了對應的修改。先把 SPDIF 輸入斷路,再加入 5-pin Canon 端子作輸入,把三條 I2S 訊號,各串上小數值的碳膜電阻,接到 TDA1541A。
開聲一切順利,但直入 I2S 的聲音,卻沒有我想像中好。與 SPDIF 相比,聲音比較自然活潑,但整體平衡較為乾瘦,沒有 SPDIF 厚實,SN 也似乎較差。推測這應該和 I2S 的連線過長有關。I2S 連線最好不超過 30 公分,這在實做上相當困難,光是從 SAA7210 連到機殼就要 20 公分,TDA1541A 連到機殼又要 20 公分,外部連線盡量縮短也要 50 公分,加起來就將近一公尺了。難怪同樣支援 I2S 連線的 North Star Model 192,將機箱做得極淺,CD 與 DAC 疊在一起,如此才能大幅縮短 I2S 的連線。
Elso Kwak 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解決的方案:為 I2S 加上 buffer。用 74HC125 和 2N4401 做輸出 buffer,以幫助 I2S 傳輸。看起來滿妙的,也許是下一個改機的方案。
這次改機的第二個重點是電源。CD-680 的 5V 用電相當吃重,機構、Servo、解碼、DAC,都吃同一個 7805 穩壓 IC,早期的晶片耗電兇,這顆 7805 將近通過 1A 的電流。摘除了 TDA1541 之後,儘管有稍微好一點,但工作時仍然相當熱,許多 IC 共用一組穩壓,也不是很乾淨。所以增設多組 5V 穩壓,讓 Servo、SAA7210、SAA7220 獨立供電,勢在必行。但在獨立供電之前,我想先測試更動穩壓 IC 是否會帶來明顯的改善,所以目前還是維持單一 5V 的架構,先更換穩壓 IC。
原機採用的 IC 是 Motorola MC7805,已經相當優秀的 IC。一開始考慮更換的 candidate IC 是 LT1086-5 與 LM2940-5。這兩顆都是定固輸出電壓的穩壓 IC,LT1086 規格明顯優於 MC7805,更遠勝 LM2940,但腳位與 7805 不同,使用起來麻煩。LM2940 則與 7805 腳位相容,但規格遠遜。會考慮這顆 IC,是因為曾在 diyaudio 上看到討論,據說這系列的穩壓器,用在前級電路還不錯,Mark Levinson 的前級也以同系列的 LM2937 取代 7805,所以想試試看。但 LM2940 的規格真的太差,不論 line regulation、load regulation、PSRR 都與 MC7805 有所差距,所以實在不看好其表現。裝上 LM2940,並加上 SMD 電容 bypassing,就上電開聲了。聲音果然不理想,聽感上 SN 比下降了,聲音有點乾薄,不耐聽。聽了半天仍然沒有任何改善,於是放棄,換回 MC7805。
在試聽 LM2940 的同時,我又查到一顆 TI 的新穩壓 IC TL780-05,這顆 IC 完全相容於 7805,但規格非常優秀,遠勝傳統的 7805,也勝過 LT1086 系列。於是我立刻向 RS Components 訂購這顆 IC 來試。TL780-05 到貨之後,立刻裝上去試用,結果非常好,似乎 SN 提高了,背景更安靜,聲音質感大幅提升,整體音色細膩許多。改善的幅度比過去將 7805 換成 LT1086 更明顯,效果更全面,特別是聲音寬鬆,沒有 317 或 1086 會讓聲音緊縮的缺點。這種改善的面向,很類似當年把 TDA1541A 普通版升級為皇冠版的感受。
發現好用的 TL780 系列,真是教人興奮。接下來便可以運用這顆 IC 來製作獨立穩壓了。要如何在現有的 PCB 下,加入新的穩壓,又要縮短穩壓與負載的距離,還要考慮 layout 和 grounding,似乎還要花時間研究實驗。看來在改機箱結構之前,單是電路就還有許多地方可以玩呢。
CD-680 的解碼晶片是 SAA7210P 與 SAA7220P/A,很容易拉出 NOS I2S。參照這個波蘭文的連結,SAA7210 的 pinout 為:
1. pin 37 => SDATA
2. pin 38 => BCK
3. pin 39 => WS
4. pin 32 => DEEM
把這四條線,再加上地,用屏蔽線拉出來,以 5-pin 的佳能(Canon)端子輸出。
此外,還要把 mute 控制訊號拉到 SAA7210 上,也就是把 SAA7220 的 pin 23 拉線接到 SAA7210 的 pin 11,以免輸出雜訊。在 TDA1541A DAC 也做了對應的修改。先把 SPDIF 輸入斷路,再加入 5-pin Canon 端子作輸入,把三條 I2S 訊號,各串上小數值的碳膜電阻,接到 TDA1541A。
開聲一切順利,但直入 I2S 的聲音,卻沒有我想像中好。與 SPDIF 相比,聲音比較自然活潑,但整體平衡較為乾瘦,沒有 SPDIF 厚實,SN 也似乎較差。推測這應該和 I2S 的連線過長有關。I2S 連線最好不超過 30 公分,這在實做上相當困難,光是從 SAA7210 連到機殼就要 20 公分,TDA1541A 連到機殼又要 20 公分,外部連線盡量縮短也要 50 公分,加起來就將近一公尺了。難怪同樣支援 I2S 連線的 North Star Model 192,將機箱做得極淺,CD 與 DAC 疊在一起,如此才能大幅縮短 I2S 的連線。
Elso Kwak 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解決的方案:為 I2S 加上 buffer。用 74HC125 和 2N4401 做輸出 buffer,以幫助 I2S 傳輸。看起來滿妙的,也許是下一個改機的方案。
這次改機的第二個重點是電源。CD-680 的 5V 用電相當吃重,機構、Servo、解碼、DAC,都吃同一個 7805 穩壓 IC,早期的晶片耗電兇,這顆 7805 將近通過 1A 的電流。摘除了 TDA1541 之後,儘管有稍微好一點,但工作時仍然相當熱,許多 IC 共用一組穩壓,也不是很乾淨。所以增設多組 5V 穩壓,讓 Servo、SAA7210、SAA7220 獨立供電,勢在必行。但在獨立供電之前,我想先測試更動穩壓 IC 是否會帶來明顯的改善,所以目前還是維持單一 5V 的架構,先更換穩壓 IC。
原機採用的 IC 是 Motorola MC7805,已經相當優秀的 IC。一開始考慮更換的 candidate IC 是 LT1086-5 與 LM2940-5。這兩顆都是定固輸出電壓的穩壓 IC,LT1086 規格明顯優於 MC7805,更遠勝 LM2940,但腳位與 7805 不同,使用起來麻煩。LM2940 則與 7805 腳位相容,但規格遠遜。會考慮這顆 IC,是因為曾在 diyaudio 上看到討論,據說這系列的穩壓器,用在前級電路還不錯,Mark Levinson 的前級也以同系列的 LM2937 取代 7805,所以想試試看。但 LM2940 的規格真的太差,不論 line regulation、load regulation、PSRR 都與 MC7805 有所差距,所以實在不看好其表現。裝上 LM2940,並加上 SMD 電容 bypassing,就上電開聲了。聲音果然不理想,聽感上 SN 比下降了,聲音有點乾薄,不耐聽。聽了半天仍然沒有任何改善,於是放棄,換回 MC7805。
在試聽 LM2940 的同時,我又查到一顆 TI 的新穩壓 IC TL780-05,這顆 IC 完全相容於 7805,但規格非常優秀,遠勝傳統的 7805,也勝過 LT1086 系列。於是我立刻向 RS Components 訂購這顆 IC 來試。TL780-05 到貨之後,立刻裝上去試用,結果非常好,似乎 SN 提高了,背景更安靜,聲音質感大幅提升,整體音色細膩許多。改善的幅度比過去將 7805 換成 LT1086 更明顯,效果更全面,特別是聲音寬鬆,沒有 317 或 1086 會讓聲音緊縮的缺點。這種改善的面向,很類似當年把 TDA1541A 普通版升級為皇冠版的感受。
發現好用的 TL780 系列,真是教人興奮。接下來便可以運用這顆 IC 來製作獨立穩壓了。要如何在現有的 PCB 下,加入新的穩壓,又要縮短穩壓與負載的距離,還要考慮 layout 和 grounding,似乎還要花時間研究實驗。看來在改機箱結構之前,單是電路就還有許多地方可以玩呢。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為 Colin 喝采
夜裡讀 MyAV,不意看到 Colin 這篇文章,令人拍案叫絕,可謂 MyAV 創站以來最好的文章了。對新手而言,這樣的言論似乎不易領會,但實在是相當受用的金玉良言。
可惜,似乎沒有人把 Colin 的見解當一回事,樓主自始至終還卡在哪個 op-amp 比較好的旋渦裡呢!
可惜,似乎沒有人把 Colin 的見解當一回事,樓主自始至終還卡在哪個 op-amp 比較好的旋渦裡呢!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再看 DIYer
串流(Digital Stream)訊源最近很紅,approach 很多,百花齊放,廠家各有自己的說法來支持他們的架構,儼然 digital stream 才是終結 CD 的下一代主流。
因為電腦高度規格化模組化的特性,DIY 門檻很低,只要手腳無礙,花些小錢,也能「改機」、「換零件」。於是,很多沒有電子電路能力的音響迷,也投入了 DIY 的行列。這種新型態的音響 DIYer 與過去台灣的一般 DIYer 有些不同,他們本來就有 hifi 音響的經驗,對於音響系統的 tweaking & judgement 訓練有素,不像傳統 DIYer 只做不聽,動輒「聲音不必再贅敘」。
然而,技術能力不足,對音響 DIY 卻是很大的障礙。一方面是他們只能受限於市售模組或小範圍地更換零件,而不能自由自在地試驗各種電路架構。另一方面是缺乏基本觀念,即使聽得出改機的差異,也無法正確解釋造成差異的原因,更不可能建立假設或理論模型。缺乏理論依據,只能漫無邊際地實驗和試聽,形同 random search,無法聚焦到問題的核心。例如國內某派作法,幾位績極從事者是電路外行,熱心有餘,基本觀念不足,在枝微末節下足了苦功,卻不像 Linn 和 Ayre 從根本解決問題,提出漂亮的 solution。
最值得警惕的是,DIY 經驗不足的人,突然踏入 DIY 領域,很容易被成就感沖昏頭,不能分辨每次改機是「改善」還是「改變」,甚至自信滿滿地為自己的改機成果辯護,不惜扭曲原本的音樂品味,顛倒黑白。特別是本來玩廠機多年的音響迷,成見既深,自視又高,往往不能虛心檢討自己的 DIY 成果。和毫無品味素養的 DIYer 相比,這是另一種危險。
因為電腦高度規格化模組化的特性,DIY 門檻很低,只要手腳無礙,花些小錢,也能「改機」、「換零件」。於是,很多沒有電子電路能力的音響迷,也投入了 DIY 的行列。這種新型態的音響 DIYer 與過去台灣的一般 DIYer 有些不同,他們本來就有 hifi 音響的經驗,對於音響系統的 tweaking & judgement 訓練有素,不像傳統 DIYer 只做不聽,動輒「聲音不必再贅敘」。
然而,技術能力不足,對音響 DIY 卻是很大的障礙。一方面是他們只能受限於市售模組或小範圍地更換零件,而不能自由自在地試驗各種電路架構。另一方面是缺乏基本觀念,即使聽得出改機的差異,也無法正確解釋造成差異的原因,更不可能建立假設或理論模型。缺乏理論依據,只能漫無邊際地實驗和試聽,形同 random search,無法聚焦到問題的核心。例如國內某派作法,幾位績極從事者是電路外行,熱心有餘,基本觀念不足,在枝微末節下足了苦功,卻不像 Linn 和 Ayre 從根本解決問題,提出漂亮的 solution。
最值得警惕的是,DIY 經驗不足的人,突然踏入 DIY 領域,很容易被成就感沖昏頭,不能分辨每次改機是「改善」還是「改變」,甚至自信滿滿地為自己的改機成果辯護,不惜扭曲原本的音樂品味,顛倒黑白。特別是本來玩廠機多年的音響迷,成見既深,自視又高,往往不能虛心檢討自己的 DIY 成果。和毫無品味素養的 DIYer 相比,這是另一種危險。
2009年8月6日 星期四
Modifying Philips CD-680, Part II
第二次的改機重點是加入新的時脈振震器,取代原本在主板上的 11.2896MHz crystal。這次先用我比較熟悉的 Kwak-Clock 7 作為起點。KC7 是我最早開始 DIY 的線路之一,在 2003 就曾搭棚做過,用來作 Asychronouos NOS TDA1543 DAC 的參考時脈。半個月前也搭棚做過一份新版,餵給 CEC TL51X。
KC7 電路不算特別複雜,但工作在高頻又是時脈線路,對 layout 與 grounding 的要求頗高,以搭棚實作其實並不十分合適。這個月正巧得到幾張 PCB,雖是中國音響 DIY 社群的製品,不知是否獲得 Elso 授權,但生產品質不錯,layout 也頗有水準,這次改機便以 PCB 進行。
如 Elso Kwak 所述,KC7 最好是接到未經穩壓的正負 9V~16V 電源,通常可以從 CD-Player 的類比供電拉出來。但這台 CD-680 的類比供電,穩壓前達正負 20V,只好改拉穩壓過後的正負 15V 電源。其他實作細節則全如 Elso Kwak 的文件所述。完成之後,以屏蔽鍍銀線接到 SAA7220 的 clock input pin 即完成。開聲之後,改進的方向與 reclocking CEC 完全一致,層次感更豐富,韻味更好,但效果不如 CEC 那時明顯。
接著,我參考了幾份 service manual,試著調整 Philips CDM2/10 雷射頭的功率和焦點位移(focus-offset)。這個部份其實不難,但網路上的資料很少,尤其中文資料,很多人只知道要送修請師傅調。而即使是英文網頁,雖有人談到雷射頭功率調整,但很少提到 focus-offset 調整。我手上沒有 CD-680 的 service manual,幸好 CD-350、CD-650、Marantz CD-50 的線路和 CD-680 各有些雷同之處,Marantz 的 service manual 又寫得相當詳細,經過拼湊之後,終於知道該怎麼測試和調校。
把雷射頭功率和焦點位移校準之後,聲音有了很正面的改善,而且比我預期的要好很多。音樂性更好,鮮活豐潤,低頻觸感好,有彈性,似乎終於反應出前幾次改機的效果。照道理說,調整雷射頭是 CD 改機的必要步驟,而且每次改機之後,都必須重新校正。因為雷射頭和焦點位移的正確範圍很小,改機只要牽涉到電源,這兩個數值就會受到影響而偏移。很多人改機,換電容換整流子換變壓器換穩壓架構,電源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卻沒有重新校正雷射頭的工作點,結果勢必無法發揮 CD 唱盤的最大功效,還可能減損雷射頭的壽命。也就是說,雷射頭的工作點不對,任憑用料再講究,電源作得再好,改機的成果也無法 100% 反應在聲音上。這個道理很淺顯也很重要,網路上盡是補料狂灑,無所不用其極的改機文,卻很少人提到此一環節。
KC7 電路不算特別複雜,但工作在高頻又是時脈線路,對 layout 與 grounding 的要求頗高,以搭棚實作其實並不十分合適。這個月正巧得到幾張 PCB,雖是中國音響 DIY 社群的製品,不知是否獲得 Elso 授權,但生產品質不錯,layout 也頗有水準,這次改機便以 PCB 進行。
如 Elso Kwak 所述,KC7 最好是接到未經穩壓的正負 9V~16V 電源,通常可以從 CD-Player 的類比供電拉出來。但這台 CD-680 的類比供電,穩壓前達正負 20V,只好改拉穩壓過後的正負 15V 電源。其他實作細節則全如 Elso Kwak 的文件所述。完成之後,以屏蔽鍍銀線接到 SAA7220 的 clock input pin 即完成。開聲之後,改進的方向與 reclocking CEC 完全一致,層次感更豐富,韻味更好,但效果不如 CEC 那時明顯。
接著,我參考了幾份 service manual,試著調整 Philips CDM2/10 雷射頭的功率和焦點位移(focus-offset)。這個部份其實不難,但網路上的資料很少,尤其中文資料,很多人只知道要送修請師傅調。而即使是英文網頁,雖有人談到雷射頭功率調整,但很少提到 focus-offset 調整。我手上沒有 CD-680 的 service manual,幸好 CD-350、CD-650、Marantz CD-50 的線路和 CD-680 各有些雷同之處,Marantz 的 service manual 又寫得相當詳細,經過拼湊之後,終於知道該怎麼測試和調校。
把雷射頭功率和焦點位移校準之後,聲音有了很正面的改善,而且比我預期的要好很多。音樂性更好,鮮活豐潤,低頻觸感好,有彈性,似乎終於反應出前幾次改機的效果。照道理說,調整雷射頭是 CD 改機的必要步驟,而且每次改機之後,都必須重新校正。因為雷射頭和焦點位移的正確範圍很小,改機只要牽涉到電源,這兩個數值就會受到影響而偏移。很多人改機,換電容換整流子換變壓器換穩壓架構,電源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卻沒有重新校正雷射頭的工作點,結果勢必無法發揮 CD 唱盤的最大功效,還可能減損雷射頭的壽命。也就是說,雷射頭的工作點不對,任憑用料再講究,電源作得再好,改機的成果也無法 100% 反應在聲音上。這個道理很淺顯也很重要,網路上盡是補料狂灑,無所不用其極的改機文,卻很少人提到此一環節。
2009年8月1日 星期六
名歌手令人發笑
Karajan 版整體來說相當平穩,錄音效果遠勝另外兩版古舊的現場錄音。然而,以默幽感而論,Karajan 就遠遠及不上另外兩位大師了。Furtwängler 與 Cluytens 的表現方式不同,但都非常活潑生動。Furtwängler 激情動人,Cluytens 則優雅恢諧,充滿餘裕,真正教人聽得喜滋滋的,打從心底笑出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