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音樂 × 音響

雖然菅野沖彥的「唱片演奏家」專欄停載了,而且中文版翻譯品質極不理想,但 Stereo Sound 仍然是值得期待好雜誌。上次提到 178 期「想聽的音樂、想聽的聲音」專輯,這些主筆以愛樂者的角度出發所寫得聆聽經驗,實在遠比圍繞著器材的鑑賞心得有趣多了。除了爵士樂迷菅原正二談論音響之奧妙,搖滾樂迷嶋護筆下搖滾樂與高傳真音響的愛恨糾葛,也寫得十分精彩。

在台灣大多數的音響迷聽得是古典樂、爵士樂、發燒人聲等等,聽搖滾樂的是少數,甚至有人認為錄音多屬粗糙的搖滾樂,根本不須要用 hifi 音響播放。我是樂齡甚淺的搖滾樂迷,尚在黑暗中逐步前進,慢慢認識著這個浩瀚的音樂世界。不過打從一開始聽搖滾樂,用的就是音響系統,也一直抱持著享受音響的心態來聆聽搖滾樂。對我來說,即使有些搖滾樂錄音粗礪,但在好的音響上,終究有更好的表現。只是我們要聆賞的要點,可能與古典樂、爵士樂有點不同,除了音質、音場、細節之外,更要在意音樂的律動以及感染力。

Stereo Sound 的主筆嶋護也是懷抱著高傳真標準的搖滾樂迷,不論是音響或是搖滾樂,由他寫來,更有一番樂趣,讓人心領神會,暢快不已。他在文中提到了一些唱片,有些我已經有了,例如 Beatles 的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以及 Pink Floyd 的 Dark Side of The Moon,但對 Simon & Garfunkel 卻一無所知。向身邊的搖滾行家詢問,才知道 Simon & Garfunkel 原是經典老團。在 allmusic 上找到他們的唱片目錄,便先買了 Bookends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這兩張評價五星的專輯。


聽了之後,只覺得 Simon & Garfunkel 的音樂,似乎不像是四十年前的東西。他們的音樂頗有現代感,但同時又熟悉而親切。尤其是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裡的幾首曲子,總覺似曾相識。看了維基百科,才知道這張專輯來頭之大,而且其中 Mrs. Robinson 這首曲子,原來是電影《畢業生》的主題曲。


樂評人講音樂,固然專業,但除了少數功力深厚的樂評(例如米蘭.昆德拉的樂評就寫得極好),大多數樂評讀來總是稍嫌枯澀。而音響雜誌主筆寫音響器材,從裡到外面面俱到,但難免千遍一律,看不到人與機器之間深刻的連繫。然而角色一旦互換,樂評人講音響器材,音響雜誌主筆談音樂,別開生面,立刻增添了好幾分趣味。

樂評人寫到喜愛的器材,尤其感性,最能展現愛樂者愛屋及烏,對器材嚴苛的要求與深厚的情感。音響雜誌主筆,或是資深的音響迷,聽過、玩過、試過的器材太多,對於器物已經到達不縈於心,見山又是山的境界。於是得以輕易地越過硬體的籓籬,用超然的角度享受音樂之趣。Stereo Sound 的器評雖多,照片精美,但最珍貴的珠玉,還是在於這些別出心裁的專欄。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