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Non-Audio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Non-Audio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Fibonacci Clock with Soap Finish


費伯納西數列(Fibonacci Number) 應該是等差級數、等比級數之外最常見的數列,從 1, 1 開始,每一項是前兩項之和,前幾項就是 1, 1, 2, 3, 5, 8, 13, 21....。半年前在看到 Kickstarter 的 Geek Clock/Fibonacci Clock 專案,用不同大小的方格代表 1, 1, 2, 3, 5 這前五項費伯納西數,依據不同燈色相加數字,表示時針與分針,做成外形帶有蒙得理安風格,使用上又有點 geek 的鐘。

之前覺得許多 Kickstarter 的計畫完成度不高,看似新潮卻未必實用,因此從未參加過 Kickstarter 的募資活動。但 Fibonacci Clock 非常吸引我,一來是有 DIY 的套件方案,可以買零組件自己裝。二來是反正這就是一個燈,造型取勝,沒有實不實用的問題(或者說,本來就不實用),價格尚可,也就參加了。


參加這些幕資計畫最怕的就是主事者做不出來,收了錢出不了貨。先前很紅的 CatFi 貓臉辨識餵食器據說就傳出了成本估計錯誤、資金用罄卻無法做出成品的窘況。Fibonacci Clock 也許是構造單純,照著原訂時程順利進行。不過理論上我的貨品應該是九月出貨,但主事者表示,他們選到一種非常慢的運送方式,從加拿大寄到亞洲須要兩個月。最後,我在12月初收到了我的 Fibonacci Clock 套件,從參加募資到現在,歷時半年。
  

零件分成木箱與電路板兩部份。外箱的材料是樺木夾板,箱內的結構是 MDF。已經事先挖好榫接口,裁切品質尚佳,不上膠就能牢固的接合。按照官網詳盡的說明文件,用砂紙稍微修一下接口,假組確認後,就上木工膠組合。用夾具或重物加壓,放置到乾固。樺木夾板用在此處非常適合,質感不俗。這在國外是相當常見的木工材料,在台灣卻不易零買到。


完成之後,用 220 號砂紙打磨一下。由於接口做得還滿準的,假組合時也有修過,幾乎沒有多餘的凸起。這時真的很感歎歐美產品的完成度,價格不便宜,但品質也不會另人失望。頻繁的進度回報、詳細的說明書,處處讓人感覺周到。


電路的部份,對於常在焊接的音響 DIYer 自然更為熟悉,零件不多,PCB 品質也不錯,按照詳細的說明書一下子就完成了。做這種無涉音質的電路,不須理會電阻的方向性、用料是否要改善之類的問題,焊接時順暢無比。Fibonacci Clock 須要接市電,因此額外加入一顆水銀電池記憶時間,插拔電源不需重設時間。
   

然後先上電測試一下,在桌燈模式下,九顆 LED 的色彩冉冉變幻,想起當年做的 LED 摺紙燈,富有情趣。


最後是塗裝。這次決定不上油也不上漆,嘗試北歐家具常用的「皂裝」(soap finish)。這種低調的塗裝很適合山毛櫸和樺木等淺色的木材,而且非常適合在家裡施作:在少量熱水中加入純皂絲,攪拌溶解成漿糊般的稠度,塗在木材表面。不必非常均勻仔細,如上圖即使有多餘的皂漿也無所謂。大約十分鐘後,用布擦去皂漿,放在通風處晾乾,再用砂紙打磨。由粗磨至細磨,反覆上述流程數次即成。


這次我用 220 號、400 號、到 800 號砂紙各磨兩次,最後一次晾乾後不再打磨,只用軟布擦亮表面,也就完成了。皂漿乾得很快,一回合只要一兩個小時,整個塗裝程序可以在一兩天之內完成。過程中無有機溶劑、沒有噴漆汙染,也不需筆刷技巧,只有沾滿肥皂水的筆刷和抹布要清洗而已,比用天然護木油塗裝更為省事。


皂裝完成之後,樺木僅僅稍微變成奶油色,但帶有薄薄一層光澤,渲染出清晰的木紋,效果很好。


再次裝上電路模組和面板,上電設定時間,皂裝 Fibonacci Clock 就完成了。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DIY 時鐘:「大人の科学」電波時計


數年前國內音響 DIY 社群曾經流行過真空管時鐘。我對這些音響之外,實用性高的小型電子玩意向來深富興趣,卻不曾對真空管時鐘動心。當時的真空管時鐘套件,除了使用數字真空管作顯示之外,其餘架構,和最平常的石英鐘實無二致:沒有特別精確的計時原理,也沒有特別精緻的機械結構。而最大的「亮點」數字真空管,固然有所謂暗夜中迷人的光線,但也有許多缺點,耗電、壽命有限,而且昂貴。但我對於 DIY 時鐘仍然很有興趣,這次得知最新一期的「大人の科学」(大人的科學)推出電波校時時鐘,就立刻訂了一套。


「大人の科学」售價不低,雖然有趣,但成品的質感和耐用度似乎也難以市面上的產品相比。雜誌社最厲害的是常常能夠捕捉到實用而有趣的題材,進而化成一般人也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的套件。這次的電波對時時鐘,顧名思義,採用電波校時,因此比純粹的石英或機械機芯更為精準。在日本這種電波校時的時鐘手錶頗為普遍,雖然在台灣校時電波的收訊不佳,但這無疑是個有趣的賣點。第二個有趣之處,是時間顯示的方式。這個套件並不採用常見的指針,也不採用電子錶頭,卻不畏繁瑣很有梗的做成復古的翻頁鐘(flip clock)。精準的電波計時,加上復古的翻頁鐘,又是還不算太貴,可以自己組合的套件,真是太有趣了。


這次的套件和幾年前的 LED 桌燈相比,更為複雜。除了機殼,附了一張電路板,兩顆馬達、機芯結構,還有幾包螺絲。包裝背面則是一疊印上數字的薄膠片,翻頁鐘上每一頁位數,就是一張小卡。



這期附的說明書,照樣精彩。先介紹時鐘的歷史,電波校時的原理與演進。全日文,我當然看不懂,但最重要的組裝說明有簡單明瞭的圖示,完全不看字也能順利組裝。先把機身結構裝好。左右兩邊各有一顆馬達,分別帶動左右兩支轉軸,控制時與分的頁卡。正上方有一支線圈,是感應校時電波的天線。台灣勉強能收到日本對時電波基地台的訊號,不過據說要在窗邊等干擾較少的地方。


雖然說是 DIY 時鐘,但真正與計時相關的電路與機構,都是預組好的半成品。實際上參與組合的,是翻頁顯示的構造。顯示時、分的頁卡,密佈於五大張白色的薄膠片上。上面已經有精美的數字印刷,也事先裁好輪廓,可以輕易地徒手剝下。先把時、分兩個轉軸歸零,再依序一一嵌入頁卡,電波校時時鐘也就完成了。


裝上電池後,時、分兩側頁卡會先歸零,然後在十分鐘之內完成校時,自動撥至正確時間。校時失敗則會顯示 00:11。我家收訊向來不好,電視、廣播皆是,這次果然也收不到。幸好這個時鐘有手動校時的功能,按頂蓋後方兩個鈕,把時間調整至台灣時間,這個時鐘就開始走了。

在安裝過程中,最擔心的是輕薄而軟的頁卡,是否能夠穩當地嵌在軸承上。真的運轉之後,其實相當順暢,乾淨俐落,沒有一點問題,比我所設想的更為實用。但是否能夠經年累月地使用,還要慢慢觀察。左右的時、分兩區,各有一套齒輪組。說明書中並沒有提到要潤滑。習慣使然,我還是拿出塑膠齒輪專用的潤滑油,拆開時鐘塗在齒輪之間的接合處,希望可以讓這個時鐘更為耐用一點。


 


既然這是電波時鐘,在不能或不易收到電波之處,這個時鐘最重要的特點便形同虛設。翻頁式的時間顯示和樸拙的外型,卻賦于這個時鐘不同凡響的附加價值。親手完成這個套件,對 DIYer 來說也是別具意義。我把時鐘放在桌上,看著它運轉。機械式的機構,隨著分秒俐落地翻頁,還有清脆的開關音。看著、聽著,一分鐘又一分鐘,不由得痴了。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天時地利人和

諸事不順,向來穩健的 Blogger 系統也跟著故障了。最後一篇文章和最近的留言消失無蹤,連「簡單的幸福」都一筆抹煞。但願 Google 工程師能順利還原資料。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可愛的 LED 桌燈


在誠品書局看到這期「大人の科学」,專題是摺紙 LED 燈,旁邊的樣品意外的可愛,看著手癢,於是買一組回家裝。


這個套件的核心是一顆彩色 LED,分別控制 RGB 三元色的強度,就可以調整出各種顏色。零件不多,底座下有電池和電路板,三個角各有一顆可變電阻,用來調整 RGB 三元色的強度。底座之外就是一根燈桿,一端連接底座,另一端有 LED 模組。





本期的主題是「摺紙」,燈罩就是用紙摺出來的。套件裡附了一包紙,事先裁好尺寸並有輔助壓痕,讓人省去裁紙的功夫,摺起來也比較容易些。大人の科學難度向來不高,對 DIYer 來說更是有如兒戲,電路的部份一下就完成了,紙燈罩卻頗為費事。說明書裡提了好幾種燈罩方案,我選的是最華麗也最複雜的一種。要先把 30 張紙條摺出基本型,再把這 30 組拼裝成球體,球面由五瓣花構成,十分美麗。我從小喜歡摺紙,做這算是駕輕就熟,但還是花了不少時間。完成燈罩之後,將燈桿插入燈罩固定妥當,裝好電池,也就大功告成。

每一期「大人の科學」主題都很有趣,附的套件也頗有誠意,但卻甚少有實用價值。這次的摺紙 LED 燈卻很實用,而且質感不俗,這要歸功於電路板上的控制電路。電路設計有三段工作模式,第一段是手動,用戶自行調整底座三角的三顆電阻,設定想要的顏色。第二第三段是自動,由韌體控制,緩慢地變換色彩,而這兩段的變換方式以及節奏又略有不同。說明書上有解釋顏色變換的方式,公式簡單,實際上卻出乎意料的成功。LED 微弱的燈光,緩緩地變幻色彩,在昏暗中顯得優雅無比,充滿情趣。看著光影幻化,不知不覺間,時間的流動彷彿也變得慢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LED 會自動斷電,當小夜燈點著,也不怕睡著後浪費電,真是寒冷的冬夜裡溫馨可愛的陪伴。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