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Capacitor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Capacitor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5月15日 星期六

電容的聲音:VH Audio V-Cap AgTF 銀箔鐵氟龍電容

Kondo M7 Line 線路簡單,那一對輸出交連電容無疑對音色有鮮明的影響。從廠機的照片可見,原廠是使用自製的 0.1uF 的銀箔電容。二十年前剛開始 DIY 音響時,曾拜讀中國網友的文章,把銀箔電容講得上天入地,不可方物,讓人心嚮往之。不過銀箔電容價格矜貴,市場上比較常見的選擇大約就是 Audio Note UK 和 Duelund 的產品。一開始裝機之時,只好先找出多年前購買的 Audio Note UK 銅箔油浸紙質電容代用。AN 的銅箔油質電容質感甚佳,豐厚、細膩,沒有什麼缺點,除了價格高體積大之外,印象非常好。然而,上電之後發現 DC 偏移極高,將近有 50V,原來這對庫存十餘年的銅箔油質電容已經變質,有嚴重的漏電流情況。一查發現國外早已傳出災情,原廠也已承認,如今新版的絕緣材料已經從油浸紙質改為油浸麥拉,據稱較為穩定。卻說我當年也曾購入 Audio Note UK 的錫箔電容,正是油浸麥拉的,上電一測仍然也有漏電流的狀況,不知新版有無改善。接連拿出同樣十多年前購入的 Jensen 銅箔油質電容、Jupiter 蜂蠟鋁箔電容,嚴重程度不一,但均有漏電流的情況。當年以為這些是「半永久元件」,花了不少錢購入,結果庫存二十年的 Black Gate 依然強健,這些油質、蜂蠟電容卻都不能用了。相形之下,Relcap 和 MultiCap 的鐵氟龍、PP、PS 等塑料電容,完好如新,才真的是半永久元件。難怪前人高手有云,珍惜金錢,遠離油質電容。

剛裝好 Kondo M7 時,連翻裝上 Relcap RT、MultiCap RTX、V-Cap CuTF 銅箔鐵氟龍電容,甚至不死心仍然訂了一對 Audio Note UK 新版的銅箔油浸麥拉電容來試味道。Audio Note UK 新版的銅箔油浸麥拉電容聲音依然細膩厚聲,不過速度略慢,較為溫吞,頻寬的延伸、空氣感當然也遠非鐵氟龍電容的對手。幾輪下來,最後覺得比較順耳的還是 V-Cap CuTF 銅箔鐵氟龍電容。雖無油質電容、蜂蠟電容那種特殊的韻味,但鐵氟龍平直寬闊敏銳的現代聲,與 5687 真空管搭配,自有迷人之處。

V-Cap CuTF 銅箔鐵氟龍電容價格不低,但性能確實極佳,是非常值得投資的頂級電容。不過還是十分好奇 Audio Note Kondo 最愛用的銀箔電容,究竟是什麼風味。國外有篇有趣的評比,也把銀箔電容講得相當夢幻。此處合用的銀箔電容,首先想到的選擇就是 Audio Note UK 的銀箔油浸麥拉Duelund 的 Cast PIO 銀箔油浸紙質電容。價高,再想到油質電容壽命不長的疑慮,實在讓人卻步。也就把銀箔的好奇繼續埋藏在心裡。

壽命長是塑料電容的強項,有沒有銀箔搭配塑料膜的電容呢?銀箔昂貴,門當戶對的搭配自然是鐵氟龍了。去年底某天心血來潮,就寄信問 VH Audio 的 Chris VenHaus,有沒有考慮在 CuTF 之上,再推出銀箔鐵氟龍電容 AgTF 呢?想不到 Chris VenHaus 居然神神秘秘的問我想要什麼規格,然後回覆我說他們真的有少量試作的 V-Cap AgTF,而且有我需要的 0.47uF / 600V!在這種資訊發達的年代,已經很少有什麼事情能讓人如此驚訝了,不過問了價錢之後,又再度驚訝了一次。

時值疫情的「報復性消費」情緒,再想鐵氟龍電容用數十年應該不是問題,此後價格也只會越來越貴,甚至買不到,和 Chris 殺了點價,終於忍痛訂來一試。不過幾天就收到了這一對 Google 查不到的神秘電容。AgTF 外觀比 CuTF 更為奢華,貴氣十足,以其規格來說,體型碩大,同樣口徑的純銀引線顯得非常纖弱,無法支撐電容的重量。萬一不甚拉斷引線,後果可真是不堪設想。為了妥善地裝上這對電容,花了點功夫裁了兩條薄鋁板作成支架,再小心翼翼地用束線帶固定。

二十年前開始好奇的問題,如今終於有了解惑的機會。從 CuTF 換成 AgTF,兩者同是鐵氟龍電容,整體調性其實頗為相似,都是寬闊、平直、紮實的聲音,不過 AgTF 表現出來聲音,從各方面來說都讓人覺得更到位、更正、更對。CuTF 已經是非常優異的電容,但 AgTF 又更為透明、更有空氣感,音色的紋理更清晰、樂句的表達有更細膩轉折。銀箔的聲底稍微偏亮,雖然不及銅箔溫厚,但中高頻輕鬆柔軟,在大場面的時候不會形成壓迫感,相當討喜。

這是我目前全系統訊號路徑上唯一的交連電容,裝上 V-Cap AgTF 當然就拔不下來了。一直以為零件的影響有如打扮,可以左右一個人的外貌,但卻無法改變靈魂與氣質。無論如何,適當地用上優質零件,總有錦上添花的效果。CuTF 本是相當優秀的電容,AgTF 比 CuTF 貴上一截,兩者表現的差距是否值得這個價差,我自己也迷惘了。

2021年2月11日 星期四

Lundahl 分相變壓器、Mundorf ZN 電容與 TPA3255 Class-D 後級

TI TPA3255 Class-D 後級聽了一年半,雖然仍有 Class-D 電路深刻感不足的缺點,聲音平直穩健,可以輕鬆駕御我的四單體 Jordan Eikona 2 落地喇叭,也就一直放在音響架上作為主力。

作為 DIYer 就是時時手癢喜歡改機,奈何對 Class D 電路不熟,下手之處不多。除了前述的電源與 mattter 兄提及拉高 PWM frame rate 之外,調整的地方都是類似訊號輸入端。我所用的評估板 TPA3255EVM 原始電路,類比訊號先經 10uF 交連電容,再經孌生 NE5532 轉出正反相訊號,再各經一顆 10uF 交連電容送入 TPA3255。10uF 原廠是用 Panasonic FK 系列,乏善可陳,很快就被我換成 Black Gate N。不過真正差別較大的是把 NE5532 換掉,改成 LME49720,聲音真是壑然開朗,開闊細膩許多。不過說到底,OP-Amp 仍然不是我的首選,能不用還是最好。這顆 OP-Amp 的功能除了輸入緩衝之外,還要把單端輸入訊號分相,而分相最單純(但不是最便宜)的元件就是變壓器了,於是訂了一對 Lundahl LL1592 Line-level 輸入變壓器來作分相,代替 OP-Amp。


選用 LL1592 的考量是 datasheet 裡強調其捲繞的高對稱性,特別適合分相。LL1592 初級與次級分別是 1+1:1+1,透過初級串連或併連的不同,可以 1:1 (串)或是 2:1(併,電壓一半、電流倍增)。我的 5687 前級 已有增益,兩者皆可。串連理論上較理想,於是先用 1:1 的模式上電試聽。從 OP-Amp 換成變壓器,差別立竿見影,自然、靈敏、透明,細膩的轉折之處豐富許多。不過少了緩衝的效果,變得稍微虛弱。於是把變壓器的初級改用併聯,音量多轉一格,推力則明顯提升,一點也不會想念 OP-Amp 了。

變壓器分相之後,每聲道各有兩顆 Black Gate N 4.7uF 作為 DC offset 交連接到 TPA3255。雖然知道交連電容這種發燒料通常只能改變外在、局部的聲音特徵,不過積習難改,仍想用更好的電容來替已經相當優秀的 Black Gate N。就我個人口味來說,比 Black Gate N 更好的電容很少,大多數的金屬化塑料電容都不如 Black Gate(我對金屬化電容特別不愛),鋁箔塑料電容我更是不愛,剩下的選擇就是錫箔、銅箔、銀箔的塑料電容了,而這些電容通常又貴又大,很少做到 4.7uF 這個容值。

Thorsten 推薦的 Mundorf ZN 錫箔 PP 系列,是 Mundorf 少數非金屬化電容,而且是聲音華麗甜美的錫箔,雖然 PP 沒有 PS/TFT 好,但重要的是這系列有 4.7uF/100V 這樣子的規格,適合低電壓應用,不會太貴也不至於太大,是代替 Black Gate N 的好選擇。


比起 4.7uF/50V 的 Black Gate N,4.7uF/100V 的塑料電容尺寸終究還是大上數百倍,定價也是十倍左右,不過 Black Gate 停產後水漲船高,現在 Black Gate N 4.7uF/50V 已貴過 Mundorf ZN。Mundorf ZN 聲音中性,質感精醇細密,頻帶延伸比 Black Gate N 寬闊平坦。 Black Gate N 雖然音響性不及,但硬是有一種鬆軟的甜味和音樂性,仍然讓人想念。據個人的口味,還是要用到錫箔 PS 電容以上,才有全面勝出的感覺。

這期間常常拿出其他後級擴大機來比較,也許我的喇叭不容易驅動,聽來聽去覺得現在最合用的還是部 TPA3255。Class D真是廉價功率,成本不高、不發熱、體積不大,就可以達到數百瓦功率,而且音質尚過得去。相較於早期的 ICEpower 等模組,近期 TI 這些新晶片的音質已經有所進化,不至於空洞平淡波瀾不興,不過對音樂內容的挖掘,深刻感仍然不足。只能期待將來有更新更好的晶片,或是 Class D 以外其他有趣、吸引我的後級電路了。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電容的聲音:Shigaclone 數位輸出交連電容


最近沒有玩新的專案,手養時就在 Shigaclone 上試零件,一方面是微調,一方面也想更了解各種零件的風味習性。Shigaclone 很奧妙,大多數的部份,對零件十分不敏感,怎麼換聲音都差不多。幾個特別的所在,對零件又異常的挑剔,稍微更動,聲音就天差地遠,甚至衰聲。當中最神祕的一環,莫過於 C906 這顆小電容,其次就是 SPDIF 輸出的相關電路。JVC RC-EZ31 PCB 上的 chipset 本來就能輸出漂亮的 SPDIF 波形,我們所要做的只是把將近 5V 的 SPDIF 輸出衰減至標準的 400mV 與 75 歐姆,並且濾除直流。

其實 CS8414 之類的數位接受晶片,寬容度甚高,而且 DAC 的輸入端都有交連電容或脈衝變壓器隔絕直流。所以不做任何處理,直接將  PCB 上產生的 raw SPDIF 訊號送給 DAC,多半也能正常運作。但在 SPDIF 輸出之前,加上適當的電容、電阻,聲音仍然會更為柔順耐聽一點。關於此處電容電阻的選用,去年已經寫過一篇心得。但在那篇文章之後,歷時一年,其間我持續收羅更多電容,有了新的心得。電阻一節,已經寫在 TX2575 電阻一文之中。本篇則是數位交連電容的試用心得。

我浸音響的時間不長,加上財力有限,不像能許多前輩那樣收集成千上萬的零件以資調音,僅能從這幾年間累積的電容來試聽。所以這篇提及的電容幾乎都是尚能買到的,價格也都還不致於太離譜。不過我試過的電容畢竟有二三十種以上,一一提及未免繁瑣,所以最後選出幾款令人印象深刻,表現有獨到之處的電容來講述。


Rel-Cap PPT,這是 Reliable Capacitors(即 Rel-Cap 或 Relcap)製造的錫箔 PP(polypropylene)電容。其實箔膜電容(foil & film capacitors)會有什麼聲音,從箔與膜的材質就可以推斷一二。錫箔音色華麗豐潤,PP 則滑順開闊,生機勃勃,Rel-Cap PPT 的聲音正反應了兩者的組合,富麗堂皇,骨架端正。


同樣是 Reliable Capacitors 製造的電容,另一個系列黃色圓柱型的 Rel-Cap RT,以及黑色立方型的 RTE,都是錫箔 PS(polystyrene)電容。凡是 PS 電容,聲音似乎都具備了柔軟飄逸,細膩甜美的特質,與剛正雄健的 PP 電容各有妙處。我特別喜歡 RT 系列高貴細緻,飄逸柔美的個性。 


這也是 Reliable Capacitors 製造的電容,MultiCap 系列的 PPFXS。和 Rel-Cap PPT 相同,都是錫箔 PP 電容,但以 MultiCap 特有的結構,由多顆小電容併聯而成,ESR 特低。聲音比 PPT 系列更清澈透明,速度更快,細節更多,似乎也變得柔軟了一點。


MultiCap 最高級的 RTX 系列,錫箔 PS 電容,可以說是 Rel-Cap RT 的併聯版。RT 系列原已十分飄逸細緻,再經過併聯之後,調性更是極為突出。透明度高,速度極快,細節豐富,特別是唇齒之間的氣音,似乎有放大的效果。也所以有人認為這種表現太 harsh,太過極端,不耐久聽。確實,MultiCap RTX 頗有癖性,對搭配十分敏感,但在 Shigaclone 上,表現卻十分不錯,得其優點,而無所害。與 PPFXS 相比,RTX 在 Shigaclone 上聲音又更為飄逸透明了一點,更重要的是變得更甜美,更柔軟,更有音樂性,讓人不知不覺得一直想聽下去。


AudioCap 也是 Reliable Capacitors 旗下的產品,這款 AudioCap TFT 是當中最高級的錫箔鐵弗龍(Teflon、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電容。AudioCap TFT 與前面幾種電容相比,高出了一個檔次,確是不同等級的聲音。TFT 最特出之處就是頻帶極寬,一下子拉開了低頻至高頻的界線。高頻圓潤滑順,泛音自然而豐富,充滿空氣感,直有從 CD 換成 SACD 的錯覺,彷彿錄音的規格提高了,使得高頻的波型變得更為完整。若說 MultiCap 之流是強調高頻的透明感,AudioCap TFT 則是將高頻的界線進一步延伸。
   

V-Cap 是美國高級電容的品牌,專門出品鐵弗龍電容與油質電容。目前有三個系列:銅箔鐵弗龍的 CuTF錫箔鐵弗龍的 TFTF灌油金屬化 PP 電容 OIMP。我已經有了 AudioCap TFT,興趣自然是最新、也最貴的銅箔鐵弗龍 CuTF 了。據我所知,目前似乎尚無其他廠牌推出銅箔鐵弗龍電容。銅箔的導電性遠比錫箔為佳,作為電容的導體,音色特別大器,雍容大度,穩重寬闊,尤其是形體感異常紮實。與 AudioCap TFT 電容相比,V-Cap CuTF 又更高了一級。AudioCap TFT 的細節本來已經極多,V-Cap CuTF 卻硬是更上一層樓,背景更寂靜,微小細節更為清楚豐富,泛音也更完整了。錫箔華麗的音色,原本十分討喜,但與銅箔相比之下,竟顯得有些輕浮,有點花拳繡腿。在大動態、大場面的片段,CuTF 的優勢更為明顯:底盤穩健異常,氣象萬千,能量感豐沛無比,源源不絕。


V-Cap CuTF 電容,可以說是把 PP、Teflon 這類強調頻寬,動態大,勢氣強的走向,做到了極致。而 Soshin(雙信)SE99 銀雲母電容,則是和 PET(polyester、Mylar)和 PS 等飄逸柔美的電容一路,而到達了最高境界。我很難比較 Soshin SE99 與 V-Cap CuTF 的優劣,兩者的風格實是天差地遠,但我認為聲音表現屬於一個檔次,同一個等級。SE99 的細節同樣極多,泛音豐富,頻帶完整,特別是高頻充滿了水份,纖細柔美,吹彈可破。這種清澈透明,細膩無比的聲音,讓人彷彿置身仙境,不沾絲毫煙火氣。說氣勢,說動態,Soshin SE99 自然不及 V-Cap CuTF,但 V-Cap 卻又哪裡有半點那如夢似幻的美感?

V-Cap 的聲音固然很真實,但說 Soshin SE99 聲音很美,如在仙境,這並不代表它的聲音有音染、不真實。用「音染」來形容 Soshin SE99,無異是一種褻瀆。SE99 美妙的聲音絕非音染可以類比,那是一種無與倫比,不可方物的美善之境。


離開仙境,回到塵世。在我試過諸多工業級電容裡,Vishay/ERO KP1830 是我的最愛。KP1830 很便宜,是小容值的鋁箔 PP 電容,最大規格只到 0.022uF。KP1830 聲音很樸素,比 WIMA FKP 或 Philips KP 更為中性自然,而且聲音有一定的力度和線條感,不會太軟或太輕浮。在調音之前,這些可靠中性的便宜電容是很好的基礎,減少變因。甚至從 V-Cap 或 Soshin 換成 KP1830,也不至於不能入耳,只覺得那仍是中庸平衡的好聲音。除此之外,Vishay KP1830 也是唯一用在 Shigaclone C906 之處,沒有絲毫癖性,自然不怪的少數選擇。


網友 tda1543 兄很推薦在 Shigaclone 的 SPDIF 輸出端用 Black Gate PK 0.1uF 小電容作交連。我也覺得這是很棒的選擇之一。Black Gate 電容十份優秀,自不在言下。但在數位交連處,Black Gate 竟然也有很好的表現,我當時也感到吃驚。Black Gate PK 用在此處,速度稍微慢了點,不及各種薄膜電容。但有很好的厚度與韻味,平衡性極佳。以頻寬、質感、動態、細節刻劃等角度來說,Black Gate PK 絕不能與前述的高級薄膜電容比肩,但不能否認 Black Gate PK 的聲音,溫和耐聽,富有魅力。考慮取得之難易、價格、體積等因素,Black Gate 堪稱是最超值的選擇。


Black Gate PK 是小型化的極性電容,另一個系列 NX HI-Q 則是無極性電容,理論上比 PK 更優秀,更合適數位電路。確實,同樣是 0.1uF 的電容,NX 系列聲音密度比 PK 更高,聲音更為濃郁甜美,能量感更強,速度感也稍微快了一點(當然仍不及薄膜電容),PK 則比較清淡樸實。兩者聲音都很好,動聽討喜。雖然與 MultiCap、V-Cap 那種等級差了好一段距離,但無疑是可以慢慢聽音樂的好聲音。


所有電容裡,我最喜歡的自然是 V-Cap CuTF 與 Soshin SE99,兩者各自代表了「傳真派」與「美聲派」的典範。用「傳真派」、「美聲派」來比喻,或許不倫不類,因為兩者的聲音都很很寫實,也都很美麗。也許這兩條路線殊途同歸,只是呈現的風格不同。我無法決定究竟比較喜歡 V-Cap CuTF,還是 Soshin SE99,最後心念一開,決定兩個都聽,輪流聽。依據不同音樂、不同時間、不同心情,換上不同的電容。白天聽大曲目多些,也就比較常用 V-Cap;晚上聽簡單的小品,用 Soshin 多些。兩者都是非常優秀的電容,各有出色之處,但也不能完全取代對方的優點。還好我是 DIYer,想用什麼就用什麼,隨手一換就行了,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WIMA 電容會導磁?!

上個月才寫了一篇文章介紹 WIMA 電容,最近正巧讀到 diyHIFI.org 上的文章,Ayre 的老闆兼設計師 Charles Hansen 說,聲譽素著的德國 WIMA 電容,除了 FKP 系列仍然保持銅線接腳,新的 WIMA MKP 電容已經將接腳改為會導磁的材質。

WIMA 電容雖然未必最好聲,但材質、規格、尺寸選擇眾多,品質穩定,可靠耐用,價格平實,長年以來大量應用在眾多 hi-end 廠機上。最近忽然改變接腳材質,必然引起廠商(如 Ayre 的 Charles Hansen)與 DIYer 的關注。

我手邊也有不少 WIMA 庫存,於是便拿出來,用磁鐵測試。果然,FKP 完全不導磁,而最近向川禾新買的 0.1uF 與 0.22uF MKS 電容就有輕微導磁的反應。我曾親見川禾老闆在佑昇批貨,川禾的貨源應該值得信賴。也就是說,這批新的 WIMA 導磁電容已然流入台灣零賣通路了。在川禾佑昇購買的 MKP、MKS 新貨都有可能會導磁。

我對零件是否導磁,並不是那麼執著。通常也不會把 WMIA 用在最關鍵之處,但若能選,當然還是會挑不導磁的舊品。看來下次要帶著磁鐵到川禾買庫存 WIMA 了。

另外有趣的是,同討論串裡,Charles Hansen 正在感嘆世道衰微,不知何處有 WIMA 電容的代替品。有網兄向他推薦 RIFA PHE426 系列,居然讓 Hansen 兄感到「很新鮮」(These look very interesting)。我總以為 RIFA PHE426 是老梗到不行的零件,在台灣也曾經流行過一陣子(現在都高級化玩 Mundorf 了),Charles Hansen 身為 hi-end 界一線品牌 Ayre 的設計師,長年出入音響 DIY 論壇,卻對 RIFA 薄膜電容感到陌生。果然每個人所看到的世界,難免隨著身處的環境以成長經歷而有所不同。如今資訊傳遞無遠弗界,但我們仍然只能看到其中一小部份的面向,消化更小一部份的資訊。大家都還是坐井之蛙,只是坐在不同的井裡,而每座井的深淺口徑不同而已。

其實這是一年前的消息,但我直到上週才讀到。最近幾年實在太忙,已不能像大學時代每天掛在 diyAudio 上一篇一篇仔細地研讀每個討論串,許多資訊和好東西都蒙網友介紹方才後知後覺地跟著玩。只能慶幸我從大一就開始玩 DIY,又趕上音響 DIY 資訊爆炸方興未艾的黃金時代,以後只怕越來越難投入時間心力在 DIY 上了,嘆。

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電容的聲音:WIMA


WIMA 電容可能是最普遍的發燒零件了吧,在廠機上也大量出現,甚至有人因此認為 WIMA 太普通,不夠發燒。我也覺得 WIMA 的聲音,不論哪個系列哪個材質都不算特別優異,沒有什麼亮點,當然更沒有通天徹地化腐朽為神奇的本事。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WIMA 電容卻也沒有難搞的癖性,聲音正常不怪,好搭配,表現十分穩定。

因此我還是很喜歡 WIMA 電容,尤其在做 prototyping 和實驗時,常把 WIMA 當作 baseline 或是穩定的周邊元件,再去調整其他部份。立式包裝是 WIMA 的另一個好處。雖然有人說臥式包裝在先天上有些優勢,大多數的發燒 film 電容也都作臥式包裝,但有時 layout 得很緊密,空間狹小,勉強用臥式電容得把引線拉得很長,此時還不如用立式電容了。

WIMA 有幾個系列,一般音響 DIY 常用的是穿孔式包裝的 FKP、MKP、MKS 等。FKP 雖是 polypropylene and foil 電容,但不知其 foil 為何種材質,datasheet 上僅標示 metal foil 而已。就實際聽感來說,與 Relcap 的錫箔 PP 電容相比,聲音稍微輕浮草率了一點。但就好在便宜、規格齊全、尺寸選擇多。MKP (metalized polypropylene)可能是 WIMA 在音響世界最著名的系列,特別是尺寸最大的 MKP10,頗受好評。我自己是覺得用在訊號交連上勉勉強強,但放在一些數位線路或是電源旁路之類應用,卻也不差。MKP 電容作類比訊號交連,好聽的不多,我印象中只有 Auricap 和 Mundorf 稍微能和 foil and film 電容一較高下。WIMA 過去有個 Black Box 系列,據說為音響應用而設計,也是 MKP 材質。用在訊號交連上,聽感略佳於標準的 MKP,但仍然遜於 Auricap 和 Mundorf。

MKS 雖然有個 S,但此 S 並非 polystyrene,而是 metalized polyester 電容。一般 metalized polyester (PET) 電容縮為 MKT,獨獨 WIMA 作 MKS,有點誤導。MKS 規格比 MKP 又差了點,但同尺寸有更大的容值,價位也便宜了些。我很少用 MKS,一般要用到幾 uF 以上的場合,我寧可用電解電容,不說昂貴難找的 Black Gate,Elna Silmic、Panasonic FM、BC 013 等都有小容值規格,美物價廉,重點是體積遠小於 film 電容(我很排斥在小空間裡拉長引線強上大電容),實在是讓我找不到理由使用 MKS。

雖說 WIMA 穩定可靠的形象,凌駕於其聲音表現。但在電源旁路、退交連等地方使用 WIMA 電容,有個甜美厚實的音色,舒服耐聽,而且這種音色並不會太過鮮明搶戲。現在我越來越能夠理解,為何 hi-end 廠機這麼愛用 WIMA 了。

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電容大亂鬥

DIYer 甚至一般音響迷,談起零件總是興味昂然,津津樂道。而所有零件中,吸引最多目光、最多口水的莫過於電容了。不管是薄膜電容、電解電容、固態電容,有太多話題圍繞著電容打轉。最早最有名的「電容文」可能是 Walter Jung 與 Richard Marsh 1980 年在 Audio Magazine 發表的 Picking Capacitors,這篇 30 年的文章,隨著時空遞嬗,如今看來不免有些過時,尤其電解電容在這幾十年間有飛越性的進步。但文中諸多基礎的知識,仍然值得一讀。 

Internet 時代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地對世界發聲,各處音響討論區永遠都能找到電容文。特別用心的人士,甚至收集各家 state-of-the-art 電容來試聽評比。去年發現一篇文章,測試的品牌/款式相當多,並有 Mundorf、Duelund 等新進品牌。

http://www.humblehomemadehifi.com/Cap.html

然而有些熟悉的老面孔卻不在這篇的範圍內、例如 VCap、Audio Note、Jensen、MultiCap 等。缺少這些老字號的中高級電容,使得這份名單有點缺乏比較基礎,高價的 Duelund 和 Mundorf 理所當然佔據了榜首。有趣的是,這份清單不斷地更新,時有新電容入列。意外的是我今天發現台灣的 CICADA 電容也送去評測了。CICADA 售價頗高,更在 Mundorf Supreme Silver/Gold/Oil 系列之上,然而在這篇文章裡的評價只是中上,似乎不稱其高價。MyAV 上有人在推廣,目前只知有「純鋁箔」、「純銅箔」兩個系列,尚不知道其材質、結構有何出奇之處,賣家也未曾說明介電質是什麼。

昨天又發現另一篇電容文,測試的電容也不少,不乏熟面孔。作者依據應用類型,將電容分門別類,劃分等級,並加上精簡的短評。

http://www.laventure.net/tourist/caps.htm

這篇文章有趣之處在於把 MultiCap 兩款 MKP 電容評得很低,列入最差的 F 級。然而同樣由 RelCap 製造的 TFT、PCU、RT、PPT 卻列位 AA 級,僅次於天價的 Duelund 和 VCap,更勝當紅的 Mundorf Supreme。

中文也有一篇相當精彩的評比文。雖然寫於多年之前,但其中談到的品牌款式,至今大都仍然在市面上活躍,參考價值仍然很高。

http://www.hifi-efax.com/winziang/04.htm

這篇文章除了描述生動之外,作者選擇 MultiCap PPFXS 作為比較基準,確是頗有見識。MultiCap PPFXS 行之有年,名氣大、用家多、產品定位中上,是很稱職的參照。

換零件雖然好玩,而且電容對聲音的影響著實不小,但發燒零件永遠只能錦上添花,一味全上發燒料也可能帶來反效果。至於用到癖性不合的零件,甚至有衰聲的可能。架構和線路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至於 layout、機箱、施工,這些環節對聲音的影響甚至比零件更大。多年以前,教我做音響的師父告訴我這個道理,然而仍然歷經了很長的時間才逐漸領悟。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Black Gate "Super E-Caps"

2003 年剛開始 DIY 的時候,我向日本 Black Gate 公司 Jelmax 尋問 Black Gate 電容的 datasheet,他們沒有 datasheet,卻向我要了住址,寄來一些相當於 DM 的文件。其中一份滿有趣的,專題介紹他們的無極性電容,並且鄭重推薦一種叫做 "Super E-Caps" 的「電容」。

所謂 Super E-Cap 是由一對相同規格的 Black Gate 無極性電容併聯而成。特別之處在於,這兩顆電容以極性相反的方向併聯。也就是說,第一顆電容的正極,接到第二顆電容的負極;第一顆電容的負極,接到第二顆電容的正極。由於是無極性電容,正負極反接並沒有安全顧慮。根據官方說辭,這種 "Super E-Cap" 接法(稱之為 Super-E configuration),在理論上有兩個好處。第一是容量變為兩倍,而等效串聯電阻(ESR)只有一半。這個好處與一般兩顆電容併聯並無不同。第二個好處是電容內部的電感效應有方向性,兩顆電容正反併聯,電感效應彼此抵消了,成為更理想的電容。

Black Gate N type 已經相當優秀,官方聲稱 "Super E-Caps" 還能更好,讓人相當興奮。我在 2003 年間實驗了幾次,訊號交連和電源供應等不同的部份都試過。在不同地方使用 Super E-Caps,其實都有共通的特色。最大的特點並不是因為容量加倍而低頻更豐厚,而是極為滑順細緻,有如綢緞般細膩有光澤的音色。將一對 4.7uF BG-N 電容併聯,容量將近 10uF,但在聽感上並不像 10uF 的 BG-N 電容,卻比較接近原本 4.7uF 的頻帶表現,高頻甚至更加通透。但更通透、更光滑,未必全然是優點。有些 diyAudio 網友嫌 Super E-Caps 聲音太平順,沒有個性,不如原本單顆 BG-N 電容活潑有勁。即使大多數的網友都認同 Super E-Caps 的表現,但 Super E-Caps 仍然無法成為風潮,因為 Black Gate 無極性電容本已相當昂貴,一次用兩顆等同再貴上一倍,進步卻有限,效益比不高,裝機時也很佔空間。後來隨著 Black Gate 停產,庫存品價格日漸攀升,就更沒有人討論 Super E configuration 了。

最近在調整 First Watt B1 Buffer 的電源,需要 220uF 的電容。一開始用 Black Gate FK,嫌聲音太薄,換上渾厚的 ROE EKS,卻又不夠開闊通透。Black Gate N 雖好,但我手上只有 100uF 的規格,而 UCC 電源對輸出電容的容值相當敏感,100uF 聲音太瘦,非 220uF 不可。最後想用兩顆 100uF / 50V BG-N 電容作併聯,而既然要併聯,當然就用 Super-E configuration,結果聽起來果然相當不錯,密度比 Black Gate FK 高上許多,渾厚耐聽。於是,我把 B1 放大主板上另一顆 1000uF 的 BG-NX 電容也改成 Super E-Caps,聲音自然又更酣暢了。

總而言之,Super E-Caps 是個有趣的玩法,但效益比不高。只是我剛好手邊有庫存的電容,不用也是放著,所以將就著這麼用,將來改機再拆下來。若是特地為了 Super E configuration 花兩倍的錢去買電容,就太不划算了。Black Gate 官方網站已經消失,但這裡尚能找到 Super E-Caps 的官方文件,值得參考。

2009年7月11日 星期六

電容的聲音:Jupiter Beeswax Capacitors

Jupiter 蜂蠟電容 不是最好的電容,卻有極特殊的魅力。高級的油質電容或塑料電容,容或聲音更全面更好,但卻總少了蜂蠟電容特殊的韻味。所以即使很少把 Jupiter 裝在機器上使用,卻仍然時時想起蜂蠟的美聲。

Jupiter Condenser 目前有兩個系列,高價的 Audio Capacitors 蜂蠟電容與低價的 Musician Capacitors 鋁箔 Mylar 膜塑料電容。由材質看來,都屬於老式美聲一類的,音色溫厚,柔軟豐潤。

我只有用過舊版的蜂蠟電容,那時還分銅腳與銀腳,我買的是銅腳版本。Jupiter 電容個頭不算大,以相同容值和耐壓來說,略小於 RelCap RT 系列的錫箔 polystyrene 電容,也小於 MultiCap RTX 和 Jensen 銅箔油質電容等。電容的外觀非常古舊,暗紅色的包覆,整個電容都封在淡黃色的蠟液中,觸手微黏,一不小心就有細細的蠟粉落下。

由於蠟不耐高溫,有人在 Audio Asylum 上指出,他的管機內部溫度超過 40 度,結果電容不斷融出蠟油。所以使用 Jupiter 電容務必注意週圍環境的溫度,以免悲劇發生。

Jupiter 電容聲音非常自然,雖然不是高解析走向,但細節相當豐富。有一點點糊,這種「糊」卻很動聽,這點有點像 Black Gate 電容。比起我的參考電容 RelCap RT,Jupiter 更為厚聲,形體更大。高頻稍暗而華麗,但沒有 RelCap RT 那麼飄逸。整體來說,RelCap RT 聲音比較績極,比較現代,而 Jupiter 則是在清晰華麗的鏡頭下,呈現懷舊的氣息。

但唯一的缺點是,Jupiter 採用鋁箔作電極,先天上繼承了鋁箔的特點:輕、薄、喧鬧、不耐聽。所以,儘管 Jupiter 有這麼多的優點,卻因為我忍受不了鋁箔聲底而始終不能長期使用。在我來說,電極導體的材質遠比介電質重要,交連電容至少要用錫箔才能聽得下去。像 Audio Note 錫箔電容,配的是便宜的 polyester 膜(Mylar),聲音穩重耐聽,這樣的組合遠勝過鋁箔搭配較為昂貴的 polypropylene 膜。

幾年前,Jupiter 在官方網站上宣布銅箔版本蜂蠟電容的消息,教我著實期待。可惜數年過去,現在推出新版電容,網頁也改版了,仍然不見銅箔電容的下文。

無論如何,Jupiter 電容自然溫厚的美聲,在當今諸多高科技電容中獨樹一幟。再好再貴的電容,可能都無法全面性地取代蜂蠟電容特別的韻味。希望有天銅箔蜂蠟電容上市,那勢必會成為我最愛用,想天天與其相伴的交連電容。

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電容的聲音:MultiCap

之前寫過一篇電阻的聲音 ,現在也來講講電容的聲音。我有收集電容的習慣,特別針對交連電容常用的 0.47uF 到 1uF 之間的容值,收羅了眾多品牌,以為調音之用。經過這五六年的測試,漸漸沉澱了一些感想。首先從讓我又愛又恨,癖性奇重的 MultiCap 開始吧。

MultiCap 是美國 Reliable Capacitors 公司的產品。Reliable Capacitors (RelCap)生產許多高品質塑料電容聞名於世,旗下有 AudioCap、MultiCap、Exotica 等產線。MultiCap 顧名思義,每顆電容都由許多小電容併聯組成,等效串連電阻(ESR)只有一般電容的五到十分之一,聲音極端地通透快速。根據 film 與 foil 的材質不同,又分為幾個系列,依價位由高到低依序為:

1. RTX: polystyrene (PS) film/tin foil
2. PPFXS: polypropylene (PP) film/tin foil
3. PPFX: polypropylene film/aluminum foil
4. PPMFX: metalized polypropylene film (MKP)
5. PPMFX-2: metalized polypropylene film

我素來不喜歡 aluminum foil 那種輕浮不耐聽的音色,對 metalized film 電容更沒興趣(不得已就用便宜實惠的 UCC MKP),因此我目前只用過最高級的 RTX 與 PPFXS。這兩款聲音都非常鮮明有特色。

RTX 是 tin foil 與 polystyrene film 捲成的電容,也是 MultiCap 最高級的系列,價格最高,體積最大。聲音穩重厚實,又帶著光澤的 tin foil,搭配柔軟細膩,高頻純淨飄逸的 polystyrene film,效果驚人。RTX 的聲音是全系列中最柔軟透明的,細節極多,樂手翻譜的聲音、鋼琴家指甲撞擊琴鍵的雜音,都清清楚楚。甚至聽人聲時,依稀可以辨認歌手唇齒的啟闔。

PPFXS 也是 tin foil,但改採 polypropylene film,聲音稍不如 RTX 那麼纖細飄逸,但更華麗,更有現代感,低頻特別有力,很有 punch。有人說 PPFXS 聲音很接近 Teflon film 電容,但我仍然更喜歡 RTX 一點,或許我就是偏愛 polystyrene film 的韻味。不過 PPFXS 體積比 RTX 小很多,容值做到 12uF,應用範圍大多了。

MultiCap 這兩款電容一個飄逸細嫩,一個活潑華麗,但本質上有許多共通點:都非常透明,細節極多,速度很快,柔軟清麗,令人不敢方物。但鮮明的個性就像雙面刃,MultiCap 也是癖性最重,最難調音的電容。MultiCap 音色偏亮,一不小心系統的平衡就偏了,刺耳不耐聽。細節太多,聲音又清麗,如果系統本身聲底不夠溫厚,裝上 MultiCap 往往會過於冰冷乾薄,唇齒音太多,聽起來容易疲倦。所以,雖然 MultiCap 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質,我還是一直找不到妥善的調音搭配。每次使用,剛開始總覺得驚喜,但聽一陣子之後,往往無法忍受那過度積極的個性。

用在數位電路,MultiCap 則非常優秀。透明快速細節多的優點仍在,乾薄偏亮的缺點卻不明顯。我在 SPDIF 輸入交連、CS8414 PLL filter、DAC decoupling 等地方都試過,效果均非常突出。除了體積大,接腳長,MultiCap 似乎是最適合數位電路的電容(Teflon 或許更好,但其價位和體積未免不太實際)。

我很欣賞 MultiCap 這種獨樹一幟的風味,目前還在嘗試各種調音搭配,希望能與 MultiCap 奇異的癖性和平共處。除此之外,PPFXS 是少數價位合理、體型適中,容值又到 12uF 的一線電容。當我需要 2uF 以上的高級電容,MultiCap PPFXS 是我目前唯一的選擇。

2009年1月30日 星期五

Scientific Conversion 脈衝變壓器之二

前面的文章提到,裝上 Scientific Conversion 脈衝變壓器之後,聲音變得乾淨穩重,但也有點凝重緩慢。經過幾天的 break-in,情況只有一點點改善,於是開始改進這個問題。

Pedja設計的PCB上,SPDIF訊號進來,直接送入SC944-05變壓器,變壓器之後,地與訊號各有一根150ohm電阻下地。但在地端,變壓器的輸出腳與電阻之間,還經過一顆電容交連。Pedja預設的電容是Black Gate NX 0.1uf,因此腳位和周圍的空間非常小,一般的塑料電容很難裝得進去。

大約五年前,我曾經試用Black Gate NX來做SPDIF交連,聲音很詭異。細節有,也很透明,音色豐厚,但速度非常慢,慢到彷彿音樂的節奏拉長了1.5倍。當然,音樂的速度不可能改變,但聽感就是如此。後來也就不曾將Black Gate NX用在數位交連。

這次,我將DAC裝上SC944-05,也按照Pedja的設計,在地端裝上了Black Gate NX電容。後來,聽到這種緩慢凝重的音色時,我不禁開始懷疑,或許是這顆電容所帶來的影響。事實上,有了變壓器,其實根本不必加那顆對地的交連電容,在CS8414的datasheet裡也沒有這種接法。

昨天晚上,我把這顆小電容拆下來,用跳線短路,再上電試聽,聲音果然又不同了。很高的 S/N 比仍然不變,低頻沉穩有力也一如剛裝上的變壓器的時候。音樂的速度正常了,不再那麼遲滯凝重。整體的音色,接近多年前網友惠贈的變壓器,中性樸素,不像polystyrene電容交連那麼華麗。或許在變壓器之後,把原先Black Gate NX交連的地方換成 polystyrene電容,會有很好的效果。總之,之前對SC944-05有凝重的印象,其實是誤會,那是來自Black Gate NX電容的影響。

不過,Black Gate NX用在SPDIF交連的音染很有特色,如果凝重的程度輕微一點,不啻是獨特的調音手法。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Scientific Conversion 脈衝變壓器

DAC的SPDIF輸入訊號,通常會經過交連電容隔離直流。有時用一顆,有時用一對,連地也一起隔離。這顆電容對聲音影響極大,不下於類比輸出的交連電容。多年前,我在TDA1543的DAC上試過數種電容,包括已停產的UCC標準版、Rifa 450、CDE silver mica、RelCap RT、MultiCap RTX、MultiCap PPFXS Black Gate NX 等,聲音各自不同,而且呈現出來的音色與個性,與用在類比電路上相同。

除了交連電容,當然也可以用變壓器交連。變壓器交連最大的好處在於隔離,可以完全切開前端(如轉盤)與DAC的地。但變壓器與電容一樣,都有頻寬和相位的失真,最以變壓器交連與電容交連各有優劣,好的電容勝過爛的變壓器,反而亦然。最常見的數位變壓器是 Pulse Engineering 的 PE-65612。不過,這顆變壓器的聲音並不理想,與一般的薄膜電容交連差不多。除非前一級的干擾太嚴重,非常需要隔離,否則稍微好一點的交連電容就能遠勝 PE-65612。好的變壓器並不好找,Audio Note UK 曾在網頁上賣他們的銀線變壓器,但現在已無零售,只附在 DAC 套件裡。日本 DIYer 也在網站上示範自製數位變壓器,看起來不並困難,但在台灣不易找到他們所用的特殊鐵芯。

2004年,一位網友惠贈我一顆他設計的數位變壓器。他的變壓器相當優秀,聲音中性、自然、平衡、音樂性佳,整體表現和高級交連電容在同一個等級。不過,這顆變壓器聲音比較暗,配上 NOS DAC 和全音域喇叭,整體音色不免過於樸素。幾經比較,我先後使用 CDE silver mica 和 RelCap RT (polystyrene film) 來做 TDA1541A DAC 的數位交連。這兩種電容,高頻比較亮麗,體積也不大,放得進 PCB 裡。CDE silver mica 的聲音比較中性,沒有什麼音染,RelCap RT 則有 polystyrene 特有的甜美,都是非常優秀的交連電容。

在 2004 年前後,我也發現了 Scientific Conversion 的數位變壓器產品。Scientific Conversion 的產品在國外的 DIY 社群頗有口碑,但因為價格高,通路少,所以用的人始終不多。在 DIY 社群之外,連 Analog Devices 也曾將 SC 的製品用在 evaluation boards 上。

我的 TDA1541A PCB 上也留有 SC944-05 這顆變壓器的腳位,但因為 SC 的產品不好買,而改用電容交連。Scientific Conversion 幾乎沒有經銷商,必需直接向原廠購買。然而,買的量少,價格壓不下來,運費又高,極不合算。同時,由於之前的經驗,覺得數位變壓器未必勝過高級的電容,所以也沒有太強烈的動機買 SC944-05 來試。

幾年過去,又開始想為 TDA1541A DAC 動點手腳,這次就下定決心,向 SC 原廠買了幾顆變壓器來玩。按照 Pedja 當初的設計,將 SC944-05 裝到 PCB 上,同時焊上了幾個必要的電阻電容。數位電路的電阻,我偏好低感抗的碳膜製品,這次是用庫存的 Panasonic 小功率碳膜電阻,旁邊並 10p 的雙信雲母電容。

開聲之後,嚇了我一跳。SC944-05 的聲音,與過去試用的交連變壓器完全不同。比起原先的 RelCap RT,現在整個系統的 SN 比似乎拉高許多,背景非常乾淨,細節變多了,相同的音量設定,聽感卻變大聲了。低頻有明顯的延伸,有些本來聽不到的低頻,如今都出來了。不過,RelCap RT 的聲音比較輕快活潑,現在則變得沉穩凝重,音樂的速度較慢,每一個音符都像在放大鏡下,紋理清晰可見,足以讓人仔細地檢視。

Scientific Conversion 的確是非常不錯的變壓器,不過,我還不能完全接受這種凝重到有些溫吞的聲音。希望經過 break-in 之後,能輕快活潑一點。總之,小小的數位變壓器能為系統帶來這麼據烈的變化,而且是無論怎麼換電容都無法得到的變化,出乎我的意料,讓我看到更多音響的可能性。

2007年9月13日 星期四

Farewell, Black Gate



Black Gate電容可以說是音響界的神話,不玩DIY的純音響迷,可能不知道MultiCap電容,不知道Vishay電阻,但總是聽過Black Gate電容。Black Gate十多年前剛生產時,馬上轟動DIY圈子。在"Sound Practices"雜誌上,許多業界人士和裝機高手,對Black Gate的好聲讚嘆不已,一改過去對於電解電容發不出好聲的壞印象。

在90年代末期,電解電容技術有長足的進步,尤以Sanyo OS-CON等一系列的有機電容,挾著Low ESR的特點,成為音響DIYer的話題。但是,十年過去,到了2007年,儘管OS-CON和Polymer等有機電容越來越普及,規格也更上一層樓,Black Gate依然屹立不搖。當然,Black Gate在品項的範圍上佔了極大的優勢。OS-CON等新技術的電容,只鎖定在低電壓的應用上,很少有品項能超過25V耐壓。這在時下流行的數位電路上自然不是問題,但對音響來說,除了DAC等數位的器材之外,就只剩極少數的地方能夠用上這些高品質電容。尤其是後級和真空管機,需要的電容耐壓少則50V,多則上仟,這些新技術的電容完全無法應付。即使是其他耐壓較高、品項範圍較廣的優質電解電容,如Panasonic FM、Rubycon ZA、Philips(BCC) 136等系列,也只能勉強對付50V上下的場合,對某些晶體機和管機的電路,仍然一籌莫展。相形之下,Black Gate則仿彿專門為音響器材量身訂製一般,所有音響上的電容應用,從LP-Transport到CD-Player、從前級到喇叭分音器、從管機到Chip-Amps、從濾波、旁路到交連,只要是需要電容的地方,幾乎都能使用Black Gate。除此之外,Black Gate更針對不同的應用,設計對應的電容系列。即使是適合管機的高耐壓電容,也細分成WK、VK、WKZ、NH等幾個系列,讓DIYer依據實際需求選擇最合適者。

但Black Gate的優勢當然不只在應用的廣泛。Black Gate最迷人的就是那細緻、華麗、濕潤、有光澤、富音樂性的聲音特質,同時又微帶一點點醉人的「糊」。這樣的聲底相當一致的表現在各個系列上,但各個系列卻也仍有各自的個性。雖然Black Gate電容必需經過長時間的break-in才能達到完美的狀態,每次開機又還要相當的暖機,但漫長的等待是值得的,Black Gate會回報你無上的快樂。

Black Gate的聲音是全面的。其他品牌的電容可能要在適合的應用上,才能表現正面的效果,合適濾波者未必合適交連,合適數位電路者在類比電路卻發出惡聲,但這些現象又往往不能一概而論。Black Gate不必考慮這些,任何地方裝上Black Gate幾乎都有正面的效果,甚至連foil and film電容都難以如此全面。即便有人認為Black Gate的聲音太細柔,不夠陽剛粗獷;有人認為Black Gate太華麗,不夠"neutral";有人認為Black Gate的低頻段不夠"solid",不夠渾厚紮實。但是,畢竟沒有人說Black Gate不好聽。DIYer所爭議之處,在於用那麼高的價格換取Black Gate的聲音究竟值不值得,而不是Black Gate到底好不好聽,因為Black Gate的好聲早已公認。

可是,Black Gate如此威風八面,仍然在如日中天的形勢下面臨停產。我從2004年起,不斷地聽到停產的傳聞,但內心底處仍然不願相信,甚至寧願這是Black Gate廠方黑心的炒作。後來又傳出不停產,但減少品項種類的消息,讓我安心了好一陣子。但是,最終的結局仍然無法改變,Black Gate終於在去年正式停產了。從我開始接觸Black Gate,也不過五年的時光,Black Gate就從此離去了。Parts Connexion號稱他們有全球最多的庫存,大約還能繼續供應兩三年。兩三年轉眼即逝,等我真正想組一台管機時,還能買到WKz系列當濾波電容嗎?PCx在網站上疾呼:這是你收藏絕世電容的最後機會!diyAudio上的網友說:現在不買,一世後悔。我趕到唐竹去詢問他們的庫存,大多的品項都還在,但價格又上漲了幾成。我看著價目表,心想買了是笨蛋,不買也是笨蛋。在我的櫃子裡,收藏了上百顆Black Gate電容,而且都是N、NX、NH、WKz、FK這些最高級的系列。其中很多是已經用過的,我小心翼翼地從不用的機器上拆下來,再仔細清除接腳上殘餘的焊錫。但我知道這上百顆Black Gate不夠我用一輩子,有太多規格品項不在我的收藏中,而且這些電容又能存放多少年呢?五年不夠,十年也還是太短。五十年過去,我還在做音響,我會想到小時候有這麼一款電容,像神兵利器一樣,在夜半人靜的時刻,為我帶來無數的驚喜和心馳神迷。然而,美好的事物,我們只能靜靜的看著他們消逝,什麼也不能做。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