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玩音響也能參加比賽

我從小到大都很喜歡參加比賽,有一段時間,比賽甚至是我生存的目標,是身心自然的作息。不過年歲漸長之後,比賽的機會漸漸少了,或者說,我必須面對的比賽,改以規模更大,卻面貌模糊的形式,在生命中各個層面逐一浮現。

時至今日,看到純粹的比賽,看到有機會參加的比賽,總會再次燃起我的熱血,彷彿回到了那個青春年少、義無反顧的時代。更有興趣的是,原本聊以自遣的興趣:玩音響、改機器、寫部落格,現在居然也能參加比賽。

先是看到華碩(Asus)推出的「華碩數位流 Hi-Fi 達人組機賽」,活動名稱讓我眼睛一亮。看了詳細辦法之後,卻大失所望。原來這個比賽限定要用華碩 Xonar 音效卡為基礎來比賽,那也就意味著所謂的「數位流」實現方式已經綁死在 x86 系統上了,所能努力的方向也就因而侷限了,大抵不脫國內「主流派」的那些玩法,例如讓我難以忍受的大功率線性電源等等。

此外最近又有個改裝喇叭的比賽「做自己的音響大師 ALPHA B1改機競賽」,活動名稱同樣吸引我,可惜辦法規定是,不但要自己買一對 PSB Alpha B1 書架式喇叭當作改機的材料,所能改機下手的部份,也僅限於「除B1箱體及單體之外」。就我有限的想像力來看,如此能改動的大約就只剩分音器、端子、線材、填充材料了。PSB Alpha B1 不是昂貴的喇叭,但一對也要上萬。我既不缺喇叭,要特別買一對來參賽,又欲振乏力了。

說來弔詭,通常原廠都不建議使用者自行拆裝修改機器,一旦改機過,同時也失去了保固。但這次華碩與 PSB 的代理商卻反其道而行,鼓勵玩家改機。假如因參賽而改壞了,是否還能送原廠保固?此外,一定要購買主辦單位的產品才能參賽,行銷的意圖總是太明顯了點。真正令人熱血的比賽幾乎不會有這類的限制。華碩看似有心拓展數位流市場,眼光格局其實可以放得更寬遠一些。試想,假如數位流 Hi-Fi 達人賽,不限定硬體平台,任由 DIYer 各施所長,在各式各樣數位流方案中自由發揮,最後再由評審以聲音裁定高下,那比賽將會變得多麼地有趣,旨趣將變得多麼地不凡。

難得兩個和音響 DIY 有關的比賽都無意參加,好在,今年還有個「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這個比賽的條件簡單多了,只要有寫部落格就能報名。雖然《牙尖嘴利音響頻道》主題頗為小眾(恐怕越來越小眾),內容質量也不能與那些偉大的部落格相提並論,但我如此熱衷於比賽,所以還是報名了,僥倖地入圍初選。

比賽結果總是難講,經過這麼多次比賽的挫折,我對結果早已看得不那麼重了。我享受的是比賽的過程。打從報名那天,心中就開始存著一份期待。繁忙之餘偶而想起比賽的情事,腦中也憑空多了個逃避現實的空間。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在 Shigaclone 上測試 Clock 穩壓

最近半年沒有新的 DIY 計劃,稍有餘力只是繼續在現有的機器上微調。DCB1 或 DAC 沒什麼好講的,只是玩玩不同的機內線材和零件。在 Shigaclone 上試了不少有趣的東西,特別是 clock。

去年也曾小玩過 Shigaclone 上的 clock,寫在 Reclocking the Shiagaclone 一文裡。那時 Shigaclone 只有單電源供應,從變壓器裡得到 12V 的未穩壓電源。在單電源的情況下,可以嘗試的 clock 架構就少了些,只試了 odiofan 的離散穩壓與阿仁的 Pureclock。後來網兄 odiofan 與熱心的網友分別惠借我 The FleaTentLabs XO3 等兩款穩壓,同時我也很想試試過去愛用的 Kwak Clock 7 在 Shigaclone 上的表現,索性重做了一個新的電源模組。新的電源模組裡有兩顆變壓器,一顆功率較大,照舊輸出 12V 的直流,供應 Shigaclone 主電路;另一顆則有中間抽頭,輸出電壓為 12-0-12,只要抽換接法,就可以得到 12V、24V、正負 12V 等三種供電,如此手邊的各種穩壓都能使用了。


除此之外,我也集收了幾顆震盪器(oscillator)。除了 Kwak Clock 7 之外,手邊的穩壓都要額外裝上震盪器,所以每換上不同的穩壓,就逐一測試每顆震盪器在該穩壓架構上的表現。這些震盪器音色各自不同,其實也有滿多故事可講,將來再寫。但總括來說,我覺得穩壓對聲音的影響,更勝於震盪器。追求那些昂貴的震盪器之前,其實先把穩壓做好才是根本之道。


先講阿仁的 Pureclock,國內許多人應該都用過這款。Pureclock 的穩壓電路並無出奇之處,僅採用常見的三端子穩壓 IC,特色在於震盪器置於獨立的子板上,與母板間以橡膠圈懸吊固定。這是效仿 Mark Levinson 當年某部 CD-Player 的作法。我不知道橡膠圈懸吊帶來多少幫助,但三端子穩壓 IC 供應我手上這些震盪器,效果並不是非常好,音質不夠清澈、純淨,毛邊多了點。在 Shigaclone 上,這樣子的聲音似乎還不如原本 PCB 上裝 crystal 的表現。


再來是 odiofan 之前推出的穩壓,電路與 Kwak Clock 7 類似,用 TL431 搭配電晶體作併聯穩壓,但只有 5V 的單電源。Kwak Clock 的表現聲名素著,這款穩壓也確實比三端子穩壓好一些,清晰乾淨,有個甜美的韻味。比起原始 Shigaclone 內建的 crystal,這款穩壓配上好的震盪器之後,聲音更為 hi-fi,音響性強。而原始的 crystal 則聽起來溫和悠揚有韻味,算是各有好處。須知 Shigaclone 上的 crystal 是個特例,許多 diyaudio 上的網友更換多種穩壓之後,仍然獨沽原始的設計。而在一般的場合上,無論是 Pureclock 或是這款,應該都會比一般的 crystal 好些。

 

接下來是 TentLabs 推出的 XO3。TentLabs 是荷蘭前 Philips 工程師 Guido Tent 開設的 DIY 零件舖,專賣低 jitter 震盪器起家。XO2 與 XO3 是該廠配合震盪器所推出的穩壓板,XO2 與 XO3 的穩壓電路相同,但 XO3 多了 SPDIF Re-clock 的功能。XO3 這張板子價格不低,原本沒有機會觸接,幸得網友熱情相借,終於能聽到 XO3 的聲音。原本以為 XO3 的聲音音響性強,突出頻寬動態,想不到聽感截然不同。XO3 的聲音很樸素,但很有氣質,格調不俗。這種聲底,讓人聯想到 1990 年代前後的 Philips 或 Studer CD 唱機。雖不是現代音響的聲音取向,但溫文儒雅,頗為耐聽。


The Flea 是一群 pink fish media 討論區上的網友,專為 TenLabs 的震盪器量身訂做的穩壓。因為震盪器消耗的電流其實不多,所以 The Flea 的設計是直接用小訊號 op-amp 的輸出去供應震盪器。而他們預設的 op-amp 是低失真、低雜訊的 AD797。這個穩壓的聲音非常驚人,動態大、頻寬佳、氣勢飽滿、開闔如自,音響性能無與倫比,是所有穩壓中最優秀的。 而且既然用的是 op-amp,也就代表可以換 op-amp 來調音。我把手邊的 op-amp 試過一輪,大致上和過往的試聽經驗相符。像 OPA111AM 中頻密度就特別高,質感極佳;AD847 則音樂性好,聽感靈活流暢;ADA4627 的頻寬延伸特別突出。但總而言之,AD797 似乎是最平衡,最能呈現這個穩壓特性的 OP。裝上 AD797 之後,這個穩壓的聲音特別飽滿濃密,音樂聽起來更為艷麗,真是非常有特色的穩壓。


最後是 Kwak Clock 7。Kwak Clock 7 是知名 DIYer Elso Kwak 在 2003 年左右提出的 clock。這個 clock 並不須要震盪器,只要使用便宜的 crystal 就行了。特別的地方則是 Elso Kwak 精心設計的穩壓架構,以及時脈輸出前,經過一顆 comparator(例如 AD8561 或 MAX913)作波型重整。因為 Elso Kwak 免費公開電路圖,世界各地眾多 DIYer 都曾試過這個 clock。先前曾在 Philips CD-680 上使用 Kwak Clock 7,印象十分良好,這次也很期待它的表現。

聽了一陣子 The Flea 之後,換成 Kwak Clock 7,又是全然不同的感受。相較於 The Flea 上窮碧落下黃泉的驚人音響性能,Kwak Clock 7 則顯得一派從容優雅,氣度高尚。Kwak Clock 7 有種歐洲高級器材的風味,聽起來自然和煦,沒什麼侵略性,素質卻相當高。但若要追求高動態、高張力、氣勢飽滿的聲音,Kwak Clock 7 自然是不及 The Flea 遠矣。

這些穩壓各有特色,各有吸引人之處。當中最讓我吃驚、印象最深刻的是 The Flea,而目前用來聽音樂的則是 Kwak Clock 7。如前所述,我換過許多穩壓與震盪器的組合之後,發現穩壓對聲音的影響實遠勝於震盪器,甚至更換穩壓上的 OP-Amp,也能讓整體音色改頭換面。買了昂貴的震盪器,卻沒有花心思在穩壓上,不能充份發揮震盪器的性能,那就太可惜了。

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Quruli 及其他


最近沒有吸引我的 DIY 專案,同時也沒有時間精力做機器,不過音樂總是要聽的。前半年陷入瓶頸,胡亂買了不少爵士與搖滾專輯來聽,但都不甚合意,聽不出感動。直到最近聽了些新的團,又聽了日本的搖滾樂,結果出乎意料的有趣,總算又找回了在唱片行尋尋覓覓的樂趣。

日本搖滾樂和西洋搖滾樂頗不一樣,似乎有個獨特的腔,或許是與日文特殊的咬字有關。誠如網友前先的指教,我對音樂的素養並不夠格,無力也無心深究這許多知識。只覺得日本搖滾樂於我來說有個親切感,雖然遲至今日方才接觸,卻輕而易舉地聽出了許多興味。Quruli 就是一個有趣的日搖團體,音樂元素非常豐富,每張專輯都很不一樣,聽得到團員大膽地嘗試不同的風格和表現形式。有些曲子像爵士樂(且而演奏相當到位,不下於專業爵士樂手),有些近乎流行歌,有些簡樸的曲子卻又有世界音樂的味道。聽著這樣的音樂,我竟然想到多年前在大安森林公園聽到的現場表演,芬蘭手風琴家 Kimmo Pohjonen 的魔幻舞台。Pohjonen 的音樂前衛而冷峻,Quruli 則真誠親切,帶著綿綿的感傷。Pohjonen 與 Quruli 毫無相通之處,拿來類比不倫不類。但是我自己這麼聯想。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The Natural Speakers


坦白說,我很不喜歡韓貨,不過他們最近在工業設計等方面的進步,實在令人吃驚,甚至在音響上也有了些國際級的品牌。

偶然發現這個小喇叭 The Natural Speaker,放在桌上當電腦喇叭,看來相當漂亮。漂亮之餘,在音質上的考量似乎也下了點功夫,小小的音箱用 MDF 製成,內部居然還有具體而微的反射管道。再看設計者所列的「感謝名單」,E. J. Jordan 赫然在列。看來設計師 Joon & Jung 頗為認真,對音響真的有些興趣,作了些功課,才來設計這款喇叭。難怪他們在簡介上,開宗明義不斷強調 The Natural Speaker 在聲音上的表現,至於充滿設計感的外觀,反而隻字不提。


工業設計其實相當深奧。除了呈現獨特的風格之外,更難的是要把產品的機能、界面、外觀妥善融合,變成內外俱佳,和諧中又有創新的作品。國內產品在這些方面往往難以面面俱到,許多「設計商品」徒有引人注目的造型,但真正使用時,機能的落差卻讓人失望,不然就是操作邏輯有些「兩光」,不夠合理順暢。這些問題,暴露出設計者的素養不夠,未能深思熟慮,將產將品的功能取向完全消化吸收,再以全新的形式重新表達。

國際知名的設計師或品牌,例如 Bang & Olufsen 的喇叭 BeoLab 5,或 Philips Starck 的 Zikmu Parrot,外觀獨特,聽起來卻也不錯,完全對得起售價。並沒有因為「賣設計」,音響性能就不如同價位的器材。國內那些「賣設計」的廠商真的要好好努力一下,「設計」兩字包羅萬象,絕對不僅是外觀而已。至於「賣土炮」的,既然可以把聲音做好,更應該多加強一下商品整體的質感。看看 Peter Daniel 等等「洋土炮」,從內到外,一個比一個有型,比許多大廠還出色呢。


本文圖片取自 Joon&Jung designteller 官方網站:http://joonjung.com/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天時地利人和

諸事不順,向來穩健的 Blogger 系統也跟著故障了。最後一篇文章和最近的留言消失無蹤,連「簡單的幸福」都一筆抹煞。但願 Google 工程師能順利還原資料。

2011年5月12日 星期四

DIYer 的證明

最近忙到沒有時間想東想西,甚至一時也沒有重要的 DIY 計劃在進行。偶爾抽空調整 BeagleBoard,但截至目前也還是無法讓 BeagleBoard 與 Music Fidelity V-Link 合作無間。

一連幾個月心情都相當低落。前陣子因公到川禾採買材料,就在那兒找尋零件、和店員胡扯的時候,我忽然感到一陣開懷,驀然間無比閑適舒暢,我發現已經好久沒有這麼快樂了。同時想起,我也已經好久沒有拿著零件表,懷著興奮的心情,到電料挑零件裝機了。

為公事到電料行挑零件,竟然是這一陣子最愉悅的時光。謂之「簡單的幸福」,可喜呼?可悲呼?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好久沒有買廠機--Music Fidelity V-Link Asynchronous USB to SPDIF converter


網兄 Paul 在〈令人喜出望外的 BeagleBoard Digital Stream 系統〉的留言裡介紹了 Music Fidelity 的新產品 V-Link,一款廉價而且無須驅動程式的非同步 USB to SPDIF 轉換器(Asynchronous USB to SPIDF converter)。

時值 2011 年,現在 Asynchronous USB Audio 裝置已不稀奇,但絕大多數的產品只支援 Windows 和 Mac OS,而我用的 BeagleBoard 運行 Linux 系統,就沒有太多非同步的選擇了。Music Fidelity 原廠網頁上並未提到 V-Link 支援 Linux,但 Head-fi 上有個 V-Link 的討論串,當中有網兄提到 V-Link 可以在 Linux 上運行。此外看到 V-Link 空空如也,簡潔異常的內部照片,讓我由衷讚嘆,當即妥託代買自美國 Amazon 購入 V-Link。



下訂後約莫一週,就順利收到了 Music Fidelity V-Link。其實我本來對 Music Fidelity 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他們的系統聽過不少次,但都沒有記憶點,完全料想不到有天會買該廠產品。V-Link 屬於 V 系列,走小型、廉價路線,包裝相當「務實」,與其說是音響產品,其實更像滑鼠、耳麥等 3C 用品。




尺寸比想像中稍大一點,拿在手上比想像中輕一點,外觀處理不差。看到背面寫著產地是台灣,不禁喟然。台灣出產的東西,怎麼常常要繞地球一週才能回到台灣人手上呢?

在等待 V-Link 到來的那些天裡,已經事先重架好我的 BeagleBoard digital stream 系統。一收到 V-Link 就立刻接上系統試用。插上來自 BeagleBoard 的 USB 線,電源燈順利亮起;送出音樂訊號,信號鎖定燈也順利亮起。撥開前級的音量控制,音樂流瀉了出來,但卻伴隨著一連串或大或小,斷斷續續的爆聲,凌駕於音樂之上。

於是開始除錯。先把 V-Link 接到我的 Windows 系統上,用 Foobar2000 撥放相同的音樂檔。這次就順利了。在 Windows 上,V-Link 工作一切正常,沒有任何雜音,而且聲音還挺不錯。音質清麗透明,暫態靈敏,走向與我之前聽過的 USB 訊源不太一樣。在 Windows 上,V-Link 遠勝我的 PCM2706 based 轉換器,但稍不及 PCM2706 搭配 BeagleBoard 的聲音。所以我又把 V-Link 接回 BeagleBoard,繼續研究。

在 Ubuntu 下試了些指令,看起來 V-Link 都滿正常的,系統有順利抓到裝置,播放時也有得到正確的訊號。又試了不同的播放軟體,但不論是用 mplayer 或 gst-launch,結果都一樣,炒豆聲不絕於耳。想再繼續研究的,不過眼下實在沒空,只好先放著了,偶爾接 Windows 聽一下。上次買廠機是 2007 年的事情,買入 CEC TL51X 轉盤。後來 CEC 轉盤表現大為不如 Shigaclone,已經冷凍了一年。這次難得對廠機心動,結果出師不利,無法順利地連上我的 digital stream 系統。話說 Music Fidelity 的說明書上僅提及支援 Windows 與 Mac OS,事實上 V-Link 與 Windows 搭配表現也很出色,倒是不能怪罪原廠。總而言之,買廠機結果還要自己下功夫除錯,正是 DIYer 的宿命啊!

本來想等到一切搞定,V-Link 正常發聲之後,再寫這篇文章的。無奈最近忙到天荒地老,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搞定,只好先草草寫篇「開箱文」,提醒一下對 V-Link 有興趣的 Linux 玩家。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