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國內音響 DIY 社群曾經流行過真空管時鐘。我對這些音響之外,實用性高的小型電子玩意向來深富興趣,卻不曾對真空管時鐘動心。當時的真空管時鐘套件,除了使用數字真空管作顯示之外,其餘架構,和最平常的石英鐘實無二致:沒有特別精確的計時原理,也沒有特別精緻的機械結構。而最大的「亮點」數字真空管,固然有所謂暗夜中迷人的光線,但也有許多缺點,耗電、壽命有限,而且昂貴。但我對於 DIY 時鐘仍然很有興趣,這次得知最新一期的「大人の科学」(大人的科學)推出電波校時時鐘,就立刻訂了一套。
「大人の科学」售價不低,雖然有趣,但成品的質感和耐用度似乎也難以市面上的產品相比。雜誌社最厲害的是常常能夠捕捉到實用而有趣的題材,進而化成一般人也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的套件。這次的電波對時時鐘,顧名思義,採用電波校時,因此比純粹的石英或機械機芯更為精準。在日本這種電波校時的時鐘手錶頗為普遍,雖然在台灣校時電波的收訊不佳,但這無疑是個有趣的賣點。第二個有趣之處,是時間顯示的方式。這個套件並不採用常見的指針,也不採用電子錶頭,卻不畏繁瑣很有梗的做成復古的翻頁鐘(flip clock)。精準的電波計時,加上復古的翻頁鐘,又是還不算太貴,可以自己組合的套件,真是太有趣了。
這次的套件和幾年前的 LED 桌燈相比,更為複雜。除了機殼,附了一張電路板,兩顆馬達、機芯結構,還有幾包螺絲。包裝背面則是一疊印上數字的薄膠片,翻頁鐘上每一頁位數,就是一張小卡。
這期附的說明書,照樣精彩。先介紹時鐘的歷史,電波校時的原理與演進。全日文,我當然看不懂,但最重要的組裝說明有簡單明瞭的圖示,完全不看字也能順利組裝。先把機身結構裝好。左右兩邊各有一顆馬達,分別帶動左右兩支轉軸,控制時與分的頁卡。正上方有一支線圈,是感應校時電波的天線。台灣勉強能收到日本對時電波基地台的訊號,不過據說要在窗邊等干擾較少的地方。
雖然說是 DIY 時鐘,但真正與計時相關的電路與機構,都是預組好的半成品。實際上參與組合的,是翻頁顯示的構造。顯示時、分的頁卡,密佈於五大張白色的薄膠片上。上面已經有精美的數字印刷,也事先裁好輪廓,可以輕易地徒手剝下。先把時、分兩個轉軸歸零,再依序一一嵌入頁卡,電波校時時鐘也就完成了。
裝上電池後,時、分兩側頁卡會先歸零,然後在十分鐘之內完成校時,自動撥至正確時間。校時失敗則會顯示 00:11。我家收訊向來不好,電視、廣播皆是,這次果然也收不到。幸好這個時鐘有手動校時的功能,按頂蓋後方兩個鈕,把時間調整至台灣時間,這個時鐘就開始走了。
在安裝過程中,最擔心的是輕薄而軟的頁卡,是否能夠穩當地嵌在軸承上。真的運轉之後,其實相當順暢,乾淨俐落,沒有一點問題,比我所設想的更為實用。但是否能夠經年累月地使用,還要慢慢觀察。左右的時、分兩區,各有一套齒輪組。說明書中並沒有提到要潤滑。習慣使然,我還是拿出塑膠齒輪專用的潤滑油,拆開時鐘塗在齒輪之間的接合處,希望可以讓這個時鐘更為耐用一點。
既然這是電波時鐘,在不能或不易收到電波之處,這個時鐘最重要的特點便形同虛設。翻頁式的時間顯示和樸拙的外型,卻賦于這個時鐘不同凡響的附加價值。親手完成這個套件,對 DIYer 來說也是別具意義。我把時鐘放在桌上,看著它運轉。機械式的機構,隨著分秒俐落地翻頁,還有清脆的開關音。看著、聽著,一分鐘又一分鐘,不由得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