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最好用的音量控制器


音量控制器對聲音的影響,眾所週知。無論是哪一種原理,哪一種價位,都有各自不同的音質特性,對聲音也有一定的影響。

過去試過許多種音量控制器。最早用的是最普遍的碳膜可變電阻,例如 COSMOS、ALPS 藍殼,後來又試過 Sfernice 和東京光音(TKD)導電塑膠等高級可變電阻,也用過 IC 音量控制器 MAXIM DS1802,也玩過光敏電阻音量控制器 Lightspeed Attenuator。最後,現在裝在我的 DCB1 上的是 DACT 的級進式電位器

這些架構,價格有高低,音質有高下,不過好壞並不那麼絕對。單以聲音的特色來說,我最喜歡的是光敏電阻 Lightspeed,非常活潑透明,雄渾豐厚,富有音樂性。DACT 端正中庸的特色也很好,而且單純的機械結構,不吃電,比 Lightspeed 方便可靠許多。此外,我也很喜歡 TKD 的塑膠電阻,雖然有一點點音染,頻帶響應不夠平直,但聲音富有魅力,在千元以下相當難得。還有 MAXIM DS1802,這是我唯一的 IC 音控嘗試,在 2004 年間玩了一陣子,非常便宜聲音卻很自然,只是動態略為平板一點。

我用過的音量控制器,有一個共通特性,就是都沒有遙控。當然,如果想要的話,這幾種原理都可以加裝遙控功能,但要遙控要吃電,也佔空間,可能影響了前級的音質。同時,我也覺得反正房間小,換 CD 時在音響架旁順便調一下音量也只是舉手之勞,所以對於遙控並不太在意。

今年開始玩 Apple AirPort Express 之後,此事卻有了轉變。用 AirPort Express 聽音樂,只要在 iTunes 或是 iPhone/iPad 的 Remote App 裡動動手指就能選曲播放,再也不必走近音響架換 CD。於是,為了調整音量而專程走兩步到音響架旁這等輕於鴻毛之事,不再是舉手之勞,竟成為懶人的不可承受之重。更可怕的是,iTunes 和 Remote 裡內建了音量控制,輕撥手指就能立即調整音量,連腿都不必抬。對,那正是惡名昭彰,所有正經發燒友都嗤之以鼻的數位音量控制,絕對不 bit perfect,但極端的便利性,如同魔鬼的誘餌,一步步將我引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現在前級上雖然仍裝著 DACT CT2,但轉動的次數,恐怕一天不到一次。我把 DACT 設定在數位音控完全輸出時,聆聽古典樂適當的音量。由於古典樂電平較小,聽古典樂時把 iTunes 的數位音控開到最大,也就是 bit perfect 輸出。換搖滾樂、爵士樂時,再從 iTunes 衰減音量。午夜夢迴之間,恍恍惚惚之中,從床上翻身摸出 iPad,隨手播個音樂,就再把音量調得更小一點。

聽了幾月下來,卻覺得名惡昭彰的數位音控,似乎也不是真的那麼糟。沒錯,數位音控會影響動態和細節,細節少了一點,動態起伏也被投影到更窄的區間,但卻有一個很好的優點:幾乎沒有音染,高頻泛音略少,但主要的頻帶之內,響應相當平直。以前玩過的各種音量控制裝置,都有自己的調性,但數位音量控制雖然在數位域改變了訊號,卻沒有自己的 tone,非常中性。雖然犧牲了一點細節和動態,但這幾乎不妨礙我欣賞搖滾樂。除了 Pink Floyd 等少數樂團,大半搖滾樂電平高而動態小,更充斥效果器與噪音,細節與動態原不是聆聽重點,有所損失也不那麼清楚。當然,要認真聆聽搖滾樂時,這樣是音質還是不能讓人滿足。

數位音量控制的缺點,在聆聽古典樂時明顯許多。所幸大多數古典樂錄音電平低,設定到最大音量旁路音控即可。唯一比較麻煩的是爵士樂和少數搖滾樂,錄音細膩講究細節而高電平。為了這些音樂,仍然得起身調整音量,或者,乾脆換別的曲子聽。

最近特別繁忙,音樂一直放,然而認真聆賞的機會卻少,因此 DACT CT2 在我前級上,幾乎形同半固定的分壓電阻了。如果往後我聆聽音樂的模式固定如此,說不定乾脆移去 DACT,直接焊上分壓電阻即可。或者,不那麼極端,保留兩段或三段音量,如此還能用上最高級的波段開關和 TX2575 電阻,一定遠比 DACT 更好。其實,我想說的是,千夫所指的數位音量控制似乎沒那麼不堪,至少它不會讓聲音變硬、讓聲音變髒、讓聲音變糊、讓聲音失去音樂性。有些音量控制器的 tone 實在讓我難以忍受,相形之下,我還寧可犧牲一點細節和態動呢!我的靈魂看來已經賣給魔鬼了。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