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我是家中的長子,妹妹很遲出生,小時候沒有玩伴,過著孤獨的童年。伴隨著我長大的,是一本又一本的童書,當中最喜歡的一本叫做《野獸國》。

《野獸國》是薄薄的繪本,講得是一個淘氣的小男孩 Max 在家撒野,最後挨母親責罰,關在房裡不許吃晚餐。Max 在房裡,兀自氣憤未平,此時四周逐漸暗了下來,樑柱慢慢變成了大樹,天花板和牆壁消失了,Max 發現自己已然置身於茂密的深林之中。Max 走出叢林,乘上帆船,經過遙遠的航行,來到了一個異奇的國度,那裡充滿了龐大猙獰的怪獸。Max 一點也不怕那些怪獸,反而用堅定的眼神懾服了牠們,成為野獸之王,在那個國度裡盡其所能地胡鬧撒野。然而沒過多久,Max 漸漸感到無聊,開始想家了。最後 Max 離開了野獸國,再度乘上帆船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此時,他發現晚餐已經擺在旁邊,而且還是熱騰騰的。

當年只有四五歲,懵懵懂懂,不懂什麼藝術,但就是喜歡這個故事,喜歡那獨特的畫風。如今想來,這本小書的情節和圖畫,或許填補了童年心靈的匱乏之處。我依然記得,這本書的結尾,讓我那時如何地困擾,又如何地喜愛。Max 離開野獸國,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房裡窗明几淨,不再是叢密的深林。從寫實的角度來看,Max 是從幻想回到現實;從夢境中清醒。但這既然是童話故事,當時年幼的我,也可以輕而易舉地理解為 Max 真正經歷了一次奇妙的冒險,最後回到了溫暖的家。是夢境還是現實,作者完全不點明,任由讀者在模棱兩可之中自由詮釋。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虛構與寫實之間的交錯曖昧,而且透過亦真亦假的困惑,感受到豐富的意趣。

長大之後,有了 Internet,才知道《野獸國》(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1963)是一部名著,作者 Maurice Sendak 更是兒童文學界的一代巨匠。用長大之後的眼光回想野獸國的情節、繪圖、故事安排,不得不讚歎那真是相當了不起的傑作。

更妙的是,現代音樂作家 Oliver Knussen 還在 1980 年前後與原作者 Sendak 合作,將《野獸國》改編為歌劇。DG 在 2001 年發行了這套歌劇的 CD,由作曲家 Knussen 親自指揮,別出心裁的紙盒包裝,非常精緻。這套 CD 在台灣唱片行現身時,我自然興奮非常,興沖沖買回家,告訴母親,她當年買給我,啟迪我心靈的童書,是這樣傑出的作品。


當年對現代音樂尚無接觸,但很好奇做給兒童聽的現代音樂是何風貌。結果一聽之下,果然摸不著頭腦,只聽女高音扮演的 Max 尖聲高調地叫來叫去,各種樂器的聲音(對,與其說是旋律,不如說是聲音)此起彼落,似無章法。當時十分好奇:小朋友究竟會如何接受這樣的歌劇?是坐立不安,不能專注,抑或是看著舞台上的演出,自然而然地享受配樂?

今天偶然翻出這張唱片,重新聽了起來。過了這些年,經過許多不同音樂類型的陶冶,直到今天,我終於聽出了樂趣。二十幾年前每天捧著《野獸國》,那時甚至還不識字,翻著一張又一張插畫,百看不厭。如今已經失去了對萬物充滿好奇的童真之心,但一遍又一遍地聽著不那麼容易掌握的現代音樂,每次都聽出了一點新意,這一切彷彿又回到了童年。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