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台灣音響迷不聽搖滾樂。有些人刻板地將搖滾樂與低俗、墮落、嗑藥連結在一起,認為那是不正經的年輕人在聽的,與高尚品味的 hi-end 音響道不相同。另一方面,搖滾樂大量運用電子樂器、噪訊、合成特效,錄音往往不太講究,音色粗礪原始,沒有音場可言,不像古典樂和爵士樂可以「原音重現」。
雖然如此,Pink Floyd 對錄音的講究無疑是搖滾樂裡的異數,尤其在 1970 年代,像他們如此重視音響效果,又留下這麼多傑出錄音的樂團實是曲指可數。Pink Floyd 的眾多唱片裡,我覺得以 Roger Walters 參與的年代所留下的錄音最有個性,也最耐聽。比如說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Wish You Were Here, The Wall, The Final Cut 都非常精彩,百聽不厭。令我意外的是,他們的現場演出錄音 Delicate Sound of Thunder 也相當優秀,超出我對搖滾樂團現場演出的期待。
一般來說,搖滾樂演唱會總是拿過去的熱門曲目出來雜燴,弄得像精選集一樣,雖然有即興的熱度和活力,但當作專輯欣賞,曲目之間的意念銜接往往不夠連貫,起承轉合不明顯,缺乏結構與張力。如此一來,儘管眾多經典名曲匯聚一堂,卻不知道整體的意涵何在,比起概念鮮明的專輯失色許多。
也就是這個原因,我很少買搖滾樂團的現場錄音。即使相當喜愛 Pink Floyd,也是直到幾乎收全專輯之後,才買入這張 1988 年的現場錄音 Delicate Sound of Thunder。當時 Roger Walters 已經離開 Pink Floyd,但演唱會的曲目仍然大多選自他所參與的佳作。雖然這也是串連眾多名曲的「精選輯」,但選曲組織卻有巧思,曲目與曲目之間的銜接過門也別有用心,使得這些出自不同年代不同專輯的名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有了新的生命力,化為一張精彩無比,熱力萬分的「現場專輯」。
表演優秀,錄音也維持極高水準。演唱會場面浩大,舞台寬闊,台下又有成千上萬的歌迷,唱片卻忠實地記錄了寬廣的音場和現場的熱力。音質清晰,頻寬動態自然順暢,低頻雷霆萬鈞,痛快無比。把 Delicate Sound of Thunder 當作 Pink Floyd 黃金時代的精選輯來聽,真是再恰當也不過了。而且這份「精選輯」本身也是一張別出心裁,重新製作、現場錄音、存在獨立生命力的優異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