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夏天,我生平第一次聽到 Hi-Fi 全音域喇叭,那是朋友用小巧的立方體密閉箱裝的 Jordan JX92S,後來我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全音域喇叭了。2002 年那時我還在念大二,沒有多少閒錢能玩,Jordan JX92S 光是單體一對就上萬,尺寸也稍大,完全不在我的考慮之列。那時玩的是 Fostex FE-103,用 DIY ZONE 賣的低音反射式音箱,裝上朋友幫我買的 FE-103 Memorial 單體,一聽就是兩年。這也是我剛剛開始學習音響 DIY 的時期,FE-103 Memorial 就是我玩 5842 單管擴大機、NOS TDA1543 、Gainclone 的鑑聽器材,陪伴我走過那個青澀卻熱血滿溢的初學歲月。
FE-103 Memorial 是很可愛的單體,透明細緻,前端所有的改機的變化,都清清楚楚地反映在聽感上。可惜 f0 只到 80Hz,承受功率又小,沒有完整的低頻,動態、氣勢、規模感也都相當有限,放在桌上聽小品尚可,畢竟很難當作主系統來認真聆聽大型曲目。這時,我看到 47 Lab/Konus Audio 推出 Essence 喇叭,這正是 Jordan JX92S 搭配 VTL 音箱的產品,也看到 Nelson Pass 把 JX92S 玩得不亦樂乎,漸漸的,Jordan JX92S 成為我下一個喇叭的目標。而且,事實上我並不知道除了 JX92S 之外,還有哪個全音域單體更適合我。
對全音域單體來說,高低頻兩端的延伸存在著 trade-off,目前仍然沒有任何單體能覆蓋 20Hz - 20KHz 的聽覺頻率。在有限我的試聽經驗裡,口徑夠大的全音域單體,雖然能發出較低的低頻,但高頻往往明顯較暗,泛音不那麼豐富。對我來說,高頻比低頻更重要一點,所以許多全音域玩家喜歡的六到八吋全音域單體,我則一直無法欣賞。而 Fostex FE-103 或 FE-127 儘管高頻夠漂亮,F0 只有 80Hz,而且其實 100Hz 以下就明顯衰減了,聽很多音樂都不夠滿意。在頻寬的 trade-off 上,Jordan JX92S 剛好取得了很好的平衡點。5.5吋的單體,高頻完全沒有妥協地上到 20KHz,f0 也下探到 45Hz,這樣的頻寬對大多數的音樂都堪用了。唯一的代價或許是效率,JX92S 的效率只有 88db,在全音域單體中算低,但與一般喇叭比起來,卻又還不錯。小功率晶體機可以應付得很好,Single End 真空管機也勉強推得動。
存著自己做一對 VTL 音箱的想法之後,我便開始留心,找尋適當的木材,收集相關的加工細節。木工雖然是我的嗜好,也有簡單的工具,但要精工做一對完美的傳輸式音箱,畢竟沒有那麼足夠的場地和心力。除此之外,材料不易取得也是一大問題。Ted Jordan 也建議使用樺木合板(birch plywood)製作音箱,高級的樺木合板質感極佳,由薄樺木板縱橫交錯疊成,奶油色的外皮,打磨上漆之後細膩光滑,非常漂亮。而國內常見的合板,只有粗糙的柳安合板(lauan plywood),漂亮的家具級合板坊間幾無零賣。像 47 Lab/Konus Audio Essence 一樣,用 MDF 加上實木貼皮也是個作法,但既然要花功夫去做,又何必妥協於聲底比較悶比較沉重的 MDF 板呢。
就這樣在心中慢慢地計畫了好一陣子,兩年過去,我也有了更大的房間來放音響,足以放得下落地式喇叭了。當我正在考慮為書架型的 JX92S 買一對 Solidsteel 喇叭架時,忽然發現,與其買兩三萬塊的喇叭架,還不如找人訂做落地式音箱,根本地減省掉喇叭架。又經過一陣子尋尋覓覓,經過朋友推薦,終於找到一家專業喇叭工廠,正有我需要榑木夾板,做工又細,也接受小量訂單。與廠方溝通之後,他們的專業的確讓人滿意,價格也能接受,所以就拿著設計圖委託他們製作。長年的心願和處心積慮,忽然就順利地實現了,實在令我喜出望外。
拿回音箱成品之後,看到成品,碑式造型的 VTL 音箱,作工精美,表面處理得細膩如緞,在燈光下散發出奶油般的質感。表面好看之餘,內裡細節都很用心。所有的螺絲孔位都有埋螺母,不像木螺絲鎖不緊,易崩牙。螺孔位置非常精確,鎖上背板和單體時都相當平順輕鬆。音箱內部的導管壁板,都有鑿溝嵌入,再上膠黏合,這使得箱體結構強度更堅固。木板都以 45 度角接合,所以外觀看不到夾板的側裡。接合線也處理得不錯,毫無瑕玼,線條利落,又不刮手。
然而,當我改聽小品和女聲時,聲音的差異又忽然變得極小。除了中高頻更為乾淨,定位感更清楚之外,幾乎沒有差別。不過想來也是,畢竟是同一顆單體,落地式音箱改善了低音,對中高音則難有太大的幫助。但這也意味著,新的音箱帶來了更多更沉的低頻,更乾淨的聲底,更寬闊的動態,更宏偉的規模感,而原先就很優秀的中高頻段卻沒有明顯的副作用,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
話說回來,透過音箱再生低頻,還是很難比得上高品質的低音單體。JX92S VTL 箱的低頻,優秀之處在於,低頻均勻結實,漸漸遞減至 40Hz 左右,不像低音反射式音箱,在某個中低頻段常有 peak,聲音虛胖肥厚。但 VTL 箱的低頻還是有點慢,反應不夠快,不夠敏銳,稍稍有點跟不上優異的中高頻段。不過新的音箱才開聲幾天,還在 run-in,還在適應我的環境(我也還在適應這對喇叭)。希望透過空間調整與擺位,能把少許的駐波問題解決,改善低頻的速度感,充份發揮這對喇叭優異的質感。
這裡有更多新喇叭的相片。手上沒有相機,用手機隨手拍了一些相片,畫質不好請海涵。
2009 年七月15日補充:喇叭相片用單眼相機重新拍過,畫質提升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