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窮人的 Symposium:三明治結構墊材


比起電路複雜的數位類比電子器材,墊材等週邊應該是更容易 DIY 的元件。或許 DIYer 習慣直接改機調音,對於墊材線材等週邊元件的興趣,反而遠不如一般音響迷。我對墊材 DIY 一直很有興趣,將近十年前,參照 hi-end 墊材廠 Neuance 老闆 Ken 的配方IKEA Lack 音響架。用料輕簡的 Ikea 傢俱成本便宜,直如兒戲,做成音響架卻效果不俗,一用就是十年。此間其實也有升級音響架的構想,但廠機的選擇諸如 SolidsteelFinite Elemente,價格動輒 Lack 的十倍以上,效果卻又無從預想,也就一直沒有行動。

有了音響架,也有了各種角椎、木塊,剩下能玩的是墊板(platform)。我有兩張 47 Labs 4731 信樂燒陶墊,目前分別墊在前級 DCB1 和後級 47 Treasure 0347 下面,想再做幾張墊板,放在訊源和喇叭下。在網路上研究一般廠機用家玩什麼墊板,發現墊材的設計策略不外乎兩種。第一種強調材質,如黑金石、陶瓷、碳纖維、黑檀木等等,第二種方式則混合多種材質,強調的是結構。我對第二種玩法比較有興趣,而目前「結構派」最有名的產品,當屬美國的 Symposium,於是開始研究他們的產品。Symposium 的墊材價格不低,但卻很大方地在官方網站上介紹他們的技術。他們的構想是混合不同密度的板材,用上下對稱的三明治構結疊合。最外側的頂板與低板,用密度最高的材質,由外而內,則漸用軟輕的材料。

1993 年的初代產品 Board

以他們初代產品,1993-1996 年的 Super 為例,頂板是 0.125 吋的鋁板,底板是 0.04 吋的鋁板,中間是半吋的發泡材質。後來的版本皆以相同的哲學出發,只是混合更多素材以及不同的厚度和層次。接著,我果然發現已有人提出 Symposium Clone 的配方,疊合鋁板、實木板、MDF、發泡板,便宜簡單卻有不錯的成果。

去年年底讀了 Stereo Sound 上關於墊材的文章,作者藤本一夫提出混合結構之於單一素材的優勢,還有施作時,頂板與底板要機械隔離。這些特點正好與 Symposium 的設計不謀而合,看來這很有可能就是 Symposium 好聲的祕訣,於是讓我益發念頭來自製墊材。

今年過年前,時來運轉,到承德路一帶裁了幾張鋁板、發泡板,然後在家鋸好幾張 MDF,就這麼開始玩我的 Symposium Clone。

頂板和低板用硬度較高的 A6061 T651 的鋁合金板,厚度是 5mm。

最內層用發泡 PS 板,厚度一公分,似類珍珠板但較厚,通常用於立式看板或隔熱板。

家中原來就存有 MDF,用手鋸加上 saw guide 可以輕易地直角切割。

按照鋁板-MDF-PS板-MDF-鋁板疊合。
照理要把層板膠合,甚至還要做一些表面處理。不過我想多試不同結構的聲音特色,所以就這麼隨興地疊著,然後墊在我的訊源 AirPort Express 實驗機下試聽。我的 AirPort Express 底座是一張質軟而輕的松木板,對墊材向來不甚敏感。放在 Symposium Clone 上,效果卻不錯。以往使用墊材得到的正面經驗,往往是聲音變乾淨、分離度提高、音場更為深邃、或是來自素材的特殊音色。這次 Symposium Clone 固然也有這些增益,但更讓我驚訝的是它為系統帶來一股渾然的厚度和甘甜的韻味。或許我的實作尚不夠成功,這張板子對音質的改善幅度不算很大,但那種甘美的韻味無疑相當迷人,讓人捨不得拿下來。

聽而一陣子之後,發現中低頻的密度較虛,當即調整配方,把 MDF 取出。中低頻的問題就消失了。接著,我參考 Symposium 的演進史,追加一層發泡板,讓發泡板的厚度提高到兩公分,那種甜美的韻味又更為明顯了。


過了幾天,我又裁了更大張的鋁板,做成大四倍的墊板。雖然結構一樣,但尺寸較大,重了不少,效果似乎更為顯著。接著,參考 Symposium Quantum 系列的設計,進一步把上半部分離為四塊獨立的孤島,下半部則仍然保留一體式,如此聲音又稍微更好了一點。由於這些材料都是秤斤論兩賣,做成 Quantum 的設計,成本並沒有因而提高。因此,只要有那麼一點提升,也屬值得。

當今的旗艦系列 Quantum


接著,我把大張的墊板放在 DAC 下,我的 NOS TDA1541A DAC 裝在頗大的鋁製機箱裡,Symposium Clone 用在此處,效果比搭配 AAE 更為明顯。最後,我把兩張小板子墊在我的落地喇叭 Jordan JX92S 下,儘管尺寸太小稍有不合,但結果相當振奮人心。

喇叭下面多了這塊墊材,甘甜浮突的聽感更為明顯,細節情報量增加,相同的音量設定,卻有更為大聲的錯覺。唯一的缺點是低頻下潛略有不足,推測是板子太小,喇叭又重,厚厚一層發泡板形成類似彈簧的作用。於是我把兩張發泡板減回一張,低頻也就回來了,而且是充滿了躍動感和彈性的低頻,令人滿意。


有如藤本一夫所言,雖然石材、木板等單一素材,搭配得宜,也能有很好的效果,但終究必須審慎地調整。而 Symposium 這套方式,混合不同密度的板材,不管墊在什麼器材下,卻都呈現出正向的效果,只是改善幅度有大有小而已。Symposium 廠製品要價兩萬塊上,我想效果當要更為顯著。而我目前的設置一來是尚未黏合,二來是只有鋁板與 PS 板的簡單構成,應該還有不小的改進空間。

Symposium Clone 造價便宜,其中最貴的鋁合金板,仍然不如各種神奇的石板、木板和碳纖維板昂貴。更有趣的是可以針對自己的系統和口味由於調整配方,那甘甜的韻味更是讓人著迷。這和當年的銅箔喇叭線一樣,都是從便宜的原始素材開始 DIY,卻有奇妙的效果,簡單又好玩。在購買昂貴的墊材之前,實在沒有理由不先試試這「窮人的 Symposium」。



本文引用兩張 Symposium 產品圖片,皆取自 Symposium 官方網站:www.symposiumusa.com
同時感謝 Symposium 原廠大方公開配方,造福 DIYer。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