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Dual 601




從高中開始,對類比訊源一直存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從 2004 年起開始關注日本玩家 RJM 破解 47 Lab Phonocube 的計劃,覺得唱頭放大器簡直比 DAC 還要好玩。除了唱頭放大器,轉盤、唱臂、唱頭也都無一不充滿 DIY 的樂趣,即使是不諳電路的音響迷,也能動手調校。比起數位訊源,黑膠玩家無疑更容易參與播放過程。

儘管如此,由於手邊 CD 不少,已經習慣聆聽音響時,伴有大量唱片可以輪翻播放。踏入類比世界,勢必得另起爐灶,重新經歷一遍收集軟體的漫長歷程。而且後來對音響的胃口漸大,兩萬元的入門級唱盤對我毫無吸引力,感興趣的是 Audio Note TT-2Thorens TD 80047 Lab KOMALinn Sondek LP12,但這些轉盤都不是窮學生手頭上的小錢所能打發。我對黑膠的興趣也尚未狂熱到能夠苦心孤詣,努力存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薪水去買轉盤。結果,時間過去,到 2009 年我還沒有半張 LP,也遲遲沒有任何類比器材。

直到這個禮拜,2009 年的秋天,終於入手一台故障轉盤。人算不如天算,開啟了我黑膠因緣的第一台轉盤既不是 Thorens,也不是 Linn,甚至不是曾經打算便宜購入的 Garrad 或 Technics 老盤,而是過去一無所知的 Dual 601。這台 Dual 601 是 1974 年的機型,頗有歲月痕跡,唱針歪了,唱臂線也斷了,但依然可以運轉,唱臂也完好如初。然而我手邊完全沒有類比器材的資源,沒有唱頭可以替換,甚至沒有 phono 放大可以測試這台轉盤的聲音,所以現在只能把 Dual 601 晾在一旁,閒來無事上電看它空轉。

在 Google 上搜尋 Dual 601,華語世界幾乎沒有任何資料,國外的相關網站,也不是我平常熟悉的音響社群,而是以黑膠狂熱者、古董音響迷出沒的所在居多。這種面對一片汪洋,充滿陌生與茫然的感覺,恰似青澀的高中時期,剛開始收集唱片,摸索音響世界的時光。

所幸有個黑膠網站 vinylengine 記錄了 Dual 601 完整的 specification,還提供 owner manual 和 service manual 讓會員免費下載。看到 service manual 裡無所不有,豐富詳盡的資料,著實讓我安心不少。我已經相當習慣透過電路和架構去認識音響,service manual 裡的結構圖、電路圖、零件表,比介紹評論更足以讓我熟悉這台機器。至於平常不屑一顧的 owner manual,此時卻給了我相當的助益,因為我連轉盤如何啟動、如何停止,都不太上道,更別說要調整 VTA 和針壓了。

如今目標已經相當明確:找個便宜堪用的 MC 唱頭,再組一台 Phonoclone,讓 Dual 601 發聲,這就是我在類比世界的起點。類比和數位彷彿兩個平行世界,原本只要單純考慮 CD 唱片、CD 轉盤、DAC、前級、後級、喇叭這條鏈狀的路徑。現在多了一條分支,整個系統似乎也多了一個維度,一下子立體了起來,也複雜了許多。我還不知道該如何梳理這種複雜的困惑,但似乎必須經歷這段新的路程,才能全面認識音響的樂趣。

圖片來自德國 Mackern lese hifi 網站。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