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在故宮看戶外現場歌劇


週日晚上到來到故宮博物院,觀賞戶外現場歌劇演出《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這是配合故宮當前的特展而設計的歌劇表演。經高人推薦得知,這部歌劇的作曲家許舒亞相當厲害,值得一聽。於是即時來到故宮看室外轉播。

到了現場才知道,其實沒有票也可以等候補位。由於來得早,於是幸運地補到位,進入現場舞台觀看實況。事前並未參加《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特展,對於這部歌劇的故事也一無所悉,候補到位子也不甚佳,所以徹頭徹尾都不了解這部戲在演什麼。但音樂本身卻無疑非常好聽,就像我平常在家裡聽歌劇唱片,完全不懂他們在唱什麼,完全不理會那些故事,單是音樂本身就無比豐富引人入勝了。

作曲家學貫中西,音樂融合了西樂與崑曲,有正統的歌劇唱法,也有京劇的唱法,剛好配合主題,一中一西,此起彼落,相互輝映。音樂非常好聽,但更我驚奇的是現場的 PA 系統,這絕對是我聽過最好的戶外音響系統。

據網友指正,這場歌劇的樂團伴奏與歌手演唱皆是現場演出,混音之後透過 PA 系統播放。歌手的歌唱與口白經過麥克風收音與放大,效果仍然非常好,清晰無比,遠勝許多演唱會現場。樂團的部份更是精彩,在故宮山腰如此空曠的環境,戶外強放,音質卻有 hi-fi 系統的水準,打破了過去我對 PA 的不良印象。以前參加戶外音樂會或演唱會等現場,聽到粗糙轟雜的音樂重播,並非 PA 喇叭的天限,其實 PA 喇叭的聲音也是可以非常傳真細緻的。

此外,活動的主辦單位非常真認而細心,讓我感到吃驚。補位時處理得井井有條,更貼心地包車接觀眾上山。到達會場,更發現舞台的布置、座位安排、動線規劃,無不周到,連流動廁所也準備得充裕而乾淨。座位下甚至貼心的免費提供輕便雨衣,以防臨時下雨觀眾淋濕或開傘阻礙視線。而這樣一場優秀的演出、完善的場地、細心的服務,居然是完全免費的!我真是相當幸運,在涼爽適意的秋天夜晚,欣賞到這場高水準的戶外歌劇表演。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Dang Thai Son 2011 台北


我最喜歡的越南鋼琴家鄧泰山今年再度來台,很低調的出現在北市交的節目《左手上帝,右手情人:曼孚列的異想世界》裡,差一點就錯過了。這場音樂會以 Manfred 為主題,選了舒曼與柴可夫斯基根據拜倫的詩作 Manfred 譜寫的作品,此外又夾了一首舒曼鋼琴協奏曲,而鄧泰山就是這首曲子的鋼琴演奏者。

很少聽北市交的演出,我覺得舒曼的序曲和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曲都演出的不錯,獨獨鋼琴協奏曲,也就是我此行的目的,卻亂成一團,七零八落,令人非常失望。鄧泰山不知是否受到樂團的影響,還是其他因素,況狀顯然不好。過去幾次聽他演出,總是非常精細完美,幾乎不曾有失誤,但這次連續有幾次失手。

鋼琴家狀況不好,樂團又配不上,於是,整首鋼琴協奏曲也就零零落落了。所幸聽到第三樂章,漸漸掌握了欣賞的訣竅,也就是不理想樂團的聲音,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鄧泰山的演奏上。鄧泰山雖然有點狀況,但到了第三樂章後半,速度加快火力全開,聽起來終究是十分過癮。這是我第一次在現場聆聽舒曼鋼琴協奏曲。大約十年前,曾有一陣子非常喜歡這首瘋狂暴躁的曲子,聽到喜歡的鄧泰山的演出,無論如何都是開心的。

會後帶著鄧泰山的新 CD,分別用古鋼琴與現代鋼琴演奏的蕭邦夜曲給大師簽名。鄧泰山這天看起來有點疲憊,沒什麼活力。但願他身體健康,年年來台,演奏到一百歲!


鄧泰山簽名時笑容可掬,非常親切。


當天的指揮,俄籍的 Vladimir Verbitsky




帶了兩張 Fryderyk Chopin Soci 發行的鄧泰山彈蕭邦夜曲給本人簽名。當晚的安可曲就是其中的一首,鄧泰山彈得好極了!

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Kempff 演奏李斯特《巡禮之年》


過去對 Wilhelm Kempff(肯普夫)的演奏並不甚感到興趣,李斯特的唱片我也買得不多,但在朋友強力推薦之下,買了這張 Kempff 演奏的李斯特的鋼琴作品集,包含《巡禮之年:義大利》與兩首《傳奇》。

都是陌生的曲子,聽起來卻溫暖而親切。以前覺得 Kempff 樸實無華的演奏方式,有時不免枯澀生硬,例如他的布拉姆斯晚年小品,實在是不怎麼生動。但在這張李斯特裡,Kempff 的演奏深沉而富哲思,意味幽遠。除此之外,錄音也十分優秀,我第一次發現原來 Kempff 的音色如此豐富,色彩繽紛。

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音樂 × 音響

雖然菅野沖彥的「唱片演奏家」專欄停載了,而且中文版翻譯品質極不理想,但 Stereo Sound 仍然是值得期待好雜誌。上次提到 178 期「想聽的音樂、想聽的聲音」專輯,這些主筆以愛樂者的角度出發所寫得聆聽經驗,實在遠比圍繞著器材的鑑賞心得有趣多了。除了爵士樂迷菅原正二談論音響之奧妙,搖滾樂迷嶋護筆下搖滾樂與高傳真音響的愛恨糾葛,也寫得十分精彩。

在台灣大多數的音響迷聽得是古典樂、爵士樂、發燒人聲等等,聽搖滾樂的是少數,甚至有人認為錄音多屬粗糙的搖滾樂,根本不須要用 hifi 音響播放。我是樂齡甚淺的搖滾樂迷,尚在黑暗中逐步前進,慢慢認識著這個浩瀚的音樂世界。不過打從一開始聽搖滾樂,用的就是音響系統,也一直抱持著享受音響的心態來聆聽搖滾樂。對我來說,即使有些搖滾樂錄音粗礪,但在好的音響上,終究有更好的表現。只是我們要聆賞的要點,可能與古典樂、爵士樂有點不同,除了音質、音場、細節之外,更要在意音樂的律動以及感染力。

Stereo Sound 的主筆嶋護也是懷抱著高傳真標準的搖滾樂迷,不論是音響或是搖滾樂,由他寫來,更有一番樂趣,讓人心領神會,暢快不已。他在文中提到了一些唱片,有些我已經有了,例如 Beatles 的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以及 Pink Floyd 的 Dark Side of The Moon,但對 Simon & Garfunkel 卻一無所知。向身邊的搖滾行家詢問,才知道 Simon & Garfunkel 原是經典老團。在 allmusic 上找到他們的唱片目錄,便先買了 Bookends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這兩張評價五星的專輯。


聽了之後,只覺得 Simon & Garfunkel 的音樂,似乎不像是四十年前的東西。他們的音樂頗有現代感,但同時又熟悉而親切。尤其是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裡的幾首曲子,總覺似曾相識。看了維基百科,才知道這張專輯來頭之大,而且其中 Mrs. Robinson 這首曲子,原來是電影《畢業生》的主題曲。


樂評人講音樂,固然專業,但除了少數功力深厚的樂評(例如米蘭.昆德拉的樂評就寫得極好),大多數樂評讀來總是稍嫌枯澀。而音響雜誌主筆寫音響器材,從裡到外面面俱到,但難免千遍一律,看不到人與機器之間深刻的連繫。然而角色一旦互換,樂評人講音響器材,音響雜誌主筆談音樂,別開生面,立刻增添了好幾分趣味。

樂評人寫到喜愛的器材,尤其感性,最能展現愛樂者愛屋及烏,對器材嚴苛的要求與深厚的情感。音響雜誌主筆,或是資深的音響迷,聽過、玩過、試過的器材太多,對於器物已經到達不縈於心,見山又是山的境界。於是得以輕易地越過硬體的籓籬,用超然的角度享受音樂之趣。Stereo Sound 的器評雖多,照片精美,但最珍貴的珠玉,還是在於這些別出心裁的專欄。

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只要願意等:SD Card Player


世道的進步真是迅速,超過我的想像。兩年前才提到 SD Card Player 也是一種頗為簡單、有其先天優勢的數位流播放方案。當時網路上也冒出幾個討論串,專案建構高階的 SD Card Player。尚不知這幾個 DIY 專案進行得如何,如今卻已經有了廉價而功能齊全的量產品了!

網友 2A3SET 介紹我去看 diyaudio 上討論 ESS ES9022/ES9023 的文章,一方面為 ES9022/ES9023 的精簡與容易 DIY 感到驚奇(複雜度與成本遠低於 Buffalo 所使用的 ESS9018 等),同時也發現不少 DIYer 使用一款叫做 QA-550 的 SD Card Player。連到 QA-550 的討論串看了看,發覺這個播放器還真是方便,有顯示器,還有遙控器,除了 SD Card 先天的限制,換片不太方便之外,這個播放器看起來還真是不錯,比錄音機好用多了。此外,QA-550 的原廠設計者似是浸淫有時的音響 DIYer,大量使用 Sanyo OS-CON 電容,甚至還在機內周到地提供 I2S 接口,方便用家自行連接外部 DAC,作風真是一派 geek。

我自己雖然不能接受 SD Card Player 的聆聽方式(要反覆插拔 SD Card,在電腦上重載不同音源,實在太不方便),但這款 SD Card Player 真的引起我的興趣,於是連到官方網站(http://www.qlshifi.com/wzcp/QA550.htm )看看售價,然後發現,這居然是對岸的品牌,價格相當便宜,甚至從露天拍賣就能買到!

不管是 ESS DAC 或是 SD Card Player,很多東西一時沒空動手,轉瞬之間,自然就有更方便、更省錢、更省事的解決方案。看來最高明的玩音響手段,就是「等」;只要願意等,更好更便宜的東西用不了多久就出現在眼前了。

我更換 CD 的頻率很高,心念一動就會找出封塵已久的 CD 來放,因此完全不考慮這麼麻煩的播放方式。不過有不少音響迷永遠只聽少數十來張唱片,對他們來說,用 SD Card Player 無疑相當超值。把所有的 CD 都裝入一張 SD Card 綽綽有餘,再用搖控器點歌,比放 CD 還方便呢!


圖片取自 QA-550 原廠 QLS Audio 官方網站:http://www.qlshifi.com/wzcp/QA550.htm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菅原正二談音響之奇妙

第 178 期的 Stereo Sound 邀來三位主筆,各言他們對音樂與音響的感受與要求,名為「想聽的音樂、想聽的聲音」專欄。這三位主筆分別是諸石幸生、菅原正二、嶋護,分別是古典樂、爵士樂、搖滾樂的愛好者。這三位主筆很少寫器材評論,寫作的主題集中於軟體、聆聽音樂的經驗與感受,是音響迷,但更是愛樂者。所以在這次的專欄裡,他們以唱片為主軸,講述了他們多年以來聆賞音樂的心得。

菅原正二本業是爵士咖啡店的老闆,平常在 Stereo Sound 連載爵士樂的專欄。他這回寫到了一段話,於我心有戚戚焉,特別記錄下來。
這十年來,我幾乎每年都會在 Basie(按:即菅原正二開設的咖啡店)觀賞 Elvin Jones 的除夕夜現場演奏會。奇怪的是,每當 Elvin Jones 一敲鐃鈸,那種優美的殘響立即擴散至整個會場,使我在不知不覺之間,一再地被征服。他使音樂聽起來好像是爵士鼓自己在演奏音樂,而且在調音的階段裡,Elvin Jones 的爵士鼓已經和管弦樂的規模一樣。他是獨一無二的,其他的鼓手都無法與他相提並論。我多年來都坐在觸手可即的距離近場聆聽 Elvin Jones,但我終究無法拆解他的奧妙所在。這正是值得高興的事:凡事總有「不解」的時候。
音響世界裡,其實還真有許多奇妙之事讓我不解。為什麼唱片上每一條鋸齒狀的溝槽,能夠刻入引人無限暇想的資訊,彷彿就是真實的聲音?為什麼只要使用磁鐵,讓稱為「錐盆」的紙膜振動,就能夠發出逼真的聲音與強大的音壓?

還有很多很多為什麼,而這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我想還是不要去揭穿,也不必去探究比較好吧。正是有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人生才因而不會無趣。

終於聽到優秀的 Avantgarde Acoustic


曾經對 Avantgarde-Acoustic 的喇叭印象很差。多年前這個品牌剛引進台灣時,在音響展的會場上見到,外觀著實亮眼,但聽到的聲音卻教人失望。一經數年,每次聽到 Avantgarde,就多一次失望,幾乎讓我以為這個品牌的實力只於如此。在音響展聽到的 Avantgarde,前端多半配上 Burmester 的器材,總是讓人感覺清亮乾薄,不耐久聽。低中高頻段的銜接不太理想,從號角發出來的中高頻,與動圈式低音單體的聲音,各自為政,特別是低頻似乎不太跟得上快速亮麗的中高頻。

雖然不白明 Avantgarde-Acoustic 的喇叭究竟好在哪裡,但從網路和雜誌上總是不乏得聞許多愛用者。本來以為那或許是一種我永遠無法領略的魅力(就好像至今仍然無法領略 Dynaudio 的好處),直到這個月接連在兩位音響迷家中聽到優秀的 Avantgarde 系統,才終於使我改觀。

第一次是八月初在 MyAV 電腦訊源名人高醫師家裡,聽到 Avantgarde Duo,配合 ASR 的擴大機,以及精心調校的電腦訊源和 MSB DAC。我聽過許多號角系統,但始終覺得聲音有些乾扁,不若動圈式單體溫厚。在高醫師家裡,幾乎聽不到我在意的「號角聲」,只覺得相當精緻華美,分析力很強,從各種角度來看,都找不到弱點,標準的 hi-fi 美學。首次聽見這麼棒的 Avantgarde,甚至可以說是第一次聽到這麼優秀的號角系統,十分令人感動。


事隔半月,前幾天竟然又聽到了更切合我胃口的 Avantgarde 系統。這是香港網兄 DomDom 的 Avantgarde Uno,那天他的 47 Lab 旗艦轉盤 PiTracer 不在,恰好也用電腦訊源來播放。DomDom 兄用的是平常的 Apple MacBook Pro,裝載播放軟體 Armarra,再透過 Weiss INT203 將 firewire 轉成 SPDIF,送入 Weiss 頂級 DAC MEDEA+。至於擴大機,當然是 47 Labs 的 Gaincard


Avantgarde 在這樣的環境下,發出了另一種高級的聲音,非常符合我的胃口。我所不喜歡的「號角味」,在此已完全消失,只覺得那聲音細緻異常,氣質高雅無比。在這個系統下,Avantgarde 顯得非常靈敏清澈,沒有太多自己的味道,而成為一個高效率而透明直接的媒藉,讓人清清楚楚地感受訊源與擴大機的美麗風采。特別是 Weiss MEDEA+ 的個性,與 Linn 是一路的,精緻、流暢、優雅,十足地引人入勝。再加上音質乾淨清澈,細節豐富,輕鬆自如,一點也沒有壓迫感,讓人拋開了「正在聽音響」的意識,自然而然地沉浸在音樂之中。

這幾次聽下來,Avantgarde 本身確是相當優秀的喇叭,快速靈敏,對音樂以及前端器材的個性都能清清楚楚的呈現。國內代理商因為同時代理 Burmester,便與之成套,其實兩個品牌並不那麼合得來。除了 Avantgarde,我最欣賞的還是 Weiss MEDEA+,那聲音真是好極了。不知採用類似晶片的 Twisted Pear Audio Buffalo,能夠達到幾成水準呢?


更新:感謝 DomDom 兄提供系統的照片。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