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2011 年最後一天:NSO 跨年音樂會
2011 年最後一天,避開東區的人潮,晚上十點半來到國家音樂廳,欣賞呂紹嘉帶領 NSO 的演出:太初之光--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
這是我第一次現場聆聽《復活》,有別於往年經常演出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在跨年之夜聆聽《復活》充滿了新意。對我來說,2011 年並不是好的一年。飛逝的這一年之間,各種煩惱與鬱悶紛沓而來,遭遇了大大小小的打擊,音響 DIY 當然也慘慘澹澹,遠不及去年成果豐碩。
累積了一整年沉重的心情,在最後一天晚上聆聽《復活》,對我有特別的意義。當第五樂章合唱團發聲的時候,強勢的音壓與龐大的規模感往身上湧來,當著頭頂灌注了無比強勁的活泉,彷彿足以沖掉在身上帶了一整年的污穢。「新年新希望」對我來說已經太幻虛,但在那個當下畢竟有了一點點輕盈的感覺。
下圖為 2011 最後的 DIY 成果,ESS9022 DAC 的初試機。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47 Laboratory 的朝聖之旅
雖然我自己沒有多少 47 Laboratory 的產品,但我實是不折不扣的 47 Lab 愛好者和崇拜者。從剛開始 DIY 之今,隨著 diyAudio 論壇的流行,這十年來我一路玩過了 NOS TDA1543 DAC、Gainclone、Jordan JX92S 全音域喇叭、Shigaclone CD 轉盤,Phonoclone 也早以準備好了。可以說我幾乎已經聽了好幾年 clone 版的 47 Lab 系統。
今年拜香港樂友 DomDom 兄的慷慨豪情,我有幸聽到了 Gaincard 以至於幾乎全套的 47 Lab 廠機。意想不到的是,此生之中居然有機會親自到 47 Lab 老闆木村準二先生在東京的家中,親炙大師,與原廠人員交流,聆聽 47 Lab 最新鮮最熱手的產品。
今年年初製作試聽了 47 Treasure 0147 耳機擴大機,聲音非常優秀,可惜我自己並不是認真的耳機玩家,機器再好,對我畢竟不太實用。不過也從而對 47 Treasure 這個套件系列充滿了期待。幾個月前,去信 47 Lab,關心 47 Treasure 系列的新計劃。47 Lab 的工程師塚原和俊先生很客氣地說,他們有一系列的 47 Treasure 新套件,預計在年底發表,而且聲音好得讓人吃驚,如果有機會,他們很歡迎我到東京參訪試聽。然後,年底適逢一個機會,必須到日本一趟,所以就安排了這一次的 47 Laboratory "Factory Tour"。
47 Laboratory 的「總部」,其實就是老闆木村先生的住家。落座於東京都武藏野市吉祥寺的平房,一樓的玄關就是一個小型的加工處,備置了各式小型的鑽台、鋸台、車床。經過玄關,面積不大的客廳儼然就是一個小型的試聽室。在這裡擺了幾乎所有的 47 Lab 產品,從將近百萬天價的 PiTracer CD-Transport 到比較低階的 Midnight Blue 以及全套 47 Treasure 套件,一應俱全。
空間不大,現場有點狹小而凌亂,但新的 47 Treasure 系列,CD-Player、前級、後級,再推動 Reference 系列的 Lens 書架式喇叭,聲音好極了。音樂的規模感比我所想像的更大,速度快更,音樂充滿了節奏感和躍動力。而且音色的表現非常真實,色彩豐富,竟讓我想起某些法國的音響品牌。整個下午就在這裡一面聽音樂,一面和老闆與工程師天南地北的聊,從他們的新產品到他們的音響產業的看法,再到一些只有 DIYer 感興趣的加工 tips,也和他們聊了好多新的零件和當前流行的一些 DIY 玩法。老闆木村先生和工程師塚原先生,與其說他們是業者,倒不如說是狂熱的 DIY 前輩,對音樂很有自己的見解,對技術更是熱情無比。
兩位先生非常熱情,從中午到晚上熱烈的招待,在當地吃了好些美食,清酒燒酌更是絕不離手,一連喝了好幾種不同的日本酒,暢美難言。如今回想,我實是過了一個夢幻的下午。在拜訪他們的過程中究講聊了哪些話題幾乎想不起來了,心裡只滿溢著朝聖的繽紛喜悅以及見到偶像的快樂。
晚上木村先生帶我到附近的居酒屋用餐,吃到畢生難忘的鮟鱇魚刺身與生鮟鱇肝。然後又到另一小酒館「續攤」。木村先生是這些當地小店的熟客,小酒館裡用的播音系統竟也是 47 Lab 的產品,牆角甚至吊著客製化的陶磁音箱喇叭。
木村先生寄放在店裡的燒酌,酒瓶上掛著印有他五官輪廓的吊牌。木村先生就和他的產品一樣,是一位慧黠風趣而品味絕佳的個性人物,在生活方式以及各種小節上都展現了獨特與創意。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2011台北國際 Hi-End 音響大展小記
週日終於擠出一點時間,在台北國際 Hi-End 音響大展閉展前最後兩個小時入場參觀。今次參展的內容質量,以及參觀人潮似乎都有些冷清,短短兩個小時走一圈,居然並不覺得緊湊。整場看完,印象深刻的東西委實不多。
新的 MBL 配色,從「黑金」到「白銀」,讓人眼睛一亮,卻不知道聲音是否也能讓人耳目一新。
宜鴻代理了 merlin 喇叭,還是一貫的調性,聲音很清靈有氣質。老闆放舒伯特的 Arpeggione 奏鳴曲給我聽,真是好極了!
一直都對 AVM 印象很好,展場這全套 AVM 果然不錯。
在樓上找不到 T+A,問了功學社的工作人員,才知道這次 T+A 搬到二樓展出了。在二樓大場地展出新的大喇叭,但我反而有些失望,以前舊款的喇叭在樓上小小展間裡聽起來遠為飄逸有靈氣。
最後來到 FM Acoustics。一踏進展間,就看到滿頭白髮、從瑞士遠道而來的老闆 Manuel Huber 坐鎮中央,不禁會心一笑。可想而知又是音量極大,瀕臨切割的奇異播放了。這次放的唱片是史特拉文斯基的《火鳥》,LP。坐下來聽了一下,卻發覺這次有點不同。音量一樣很大,也甚至有一點粗聲,但這音樂就是好聽,好聽到我只存有無形的音樂而或忘有形的器材了。Manuel Huber 和同來的洋人非常客氣,挪動身體讓出「皇帝位」,要我坐在正中間聽。就這麼一路聽下去,不知不覺聽完了火鳥全曲。聽到後來直是心神俱醉,心中充滿了幸福之感。雖然這場音響展質量貧乏,但聽了這首火鳥,卻有不虛此生的感慨。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Hélène Grimaud 的莫札特鋼琴協奏曲
最近 Hélène Grimaud 在 DG 新出了專輯,莫札特19號與23號鋼琴協奏曲。雖然日前看到了關於她的負面新聞,不過在唱片行看到 CD 上架還是立刻買了。對於這些耳語,其實我也不太意外。事實上最近總覺得 Grimaud 的專輯有些每況愈下,例如上一張 resonances(莫札特、Berg、李斯特、Bartok 等人的獨奏曲),我實在是聽不出所以然來。當年她在 DG 的第一張專輯 credo,那驚艷的感覺,已經許久不見。
不過這次是我喜歡的曲目,莫札特兩首協奏曲,當然還是買來聽聽。第 19 號我仍然有點聽不出個所以然,不過我卻喜歡她的 23 號,不過卻還是有點草率的感覺。這兩首曲目,我心中最愛的盤仍然是 Pollini 與 Bohm 在 DG 的錄音。DG 現在不斷朝著打造明星的綜藝化經營路線,與當年古典大廠的品味與堅持漸行漸遠了。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便宜簡單的「DIY」電源線
話說線材真的很重要,尤其是電源線,真的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音響系統的影響往往超乎想像的重要。雖然如此,知名品牌的電源也總是超乎想像的昂貴,我總是無法下定決心去買這麼貴的被動周邊。而諸多數千元級的電源線,容或突出了某些音響性,但往往不夠全夠不夠平衡,要花更多心思去調整。於是會發現數百元或是一兩千元上下的電源線其可愛之處。這種平價的電源線,多半不是以音響表現為訴求,而只是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把線做好。線上的導體有一定的品質,工業級的接頭也足以穩固地置入座插,其實這樣就很好了。聽很多 Audio Grade 的「調音」之後,這種簡單平直樸素的聲音,其實也是很可貴的。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47 Laboratory 終於有新套件了!
47 Laboratory(47 Lab,47 研究所)的套件系列 47 Treasure,過了將近一年,終於又有了新產品。今年初試做 47 Treasure 第一個產品 0147 耳機擴大機,對於該套件的高品質、高完成度以及驚人的聲音表現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可惜我自己早己不玩耳機,0147 再怎麼好,究竟不能加入我的主要系統。半年前曾經寫信給 47 Lab 的工程師,詢問 47 Treasure 這系列的後續發展。工程師答到,接下來將來前級、後級、DAC 等套件問世,而且還說他們正在開發中的離散電路晶體後級擴大機聲音非常優秀,值得期待。於是,我也就滿懷著期待,等著新套件的發行。
上個月底,想想也屆半年了,於是又寫信詢問進度,這次 47 Lab 給我了更明確的訊息:有一系列的套件已經在音響展中露面,並得到很好的評價,也即將要上市了。過不了幾天,果然見到 47 Lab 在首頁上發佈了兩樣新套件的照片,分別是 CD-Player 0647 以及帶有 USB DAC 的耳擴/前級 0247。
據我從 47 Lab 過去的產品,以及照片上的線索看來,0247 應該和 0147 相去不遠,只多了一個 USB DAC 而已。USB DAC 想來是用 PCM2707 之類的 USB 接收晶片,未知是否外接獨立 DAC(如 47 Lab 慣用的 TDA1543),或是直接取 PCM2707 的類比輸出來用。
比較讓我期待的自然是 CD-Player 0647。據 47 Lab 的說法,他們是使用 TEAC 的取讀機構再作修改而成,內建 NOS DAC,同時具備 SPDIF 輸出。這台 CD-Player 不論是外觀或功能都非常吸引我,我很好奇 47 Lab 為何要捨棄常年使用的 Sanyo 機構,改用 TEAC。也很好奇這部新唱盤聲音和過往 47xx 系列的成品機種 PiTracer、Flatfish、信樂燒等有什麼樣的不同,等級落在哪一個區間。
當然,我更待期的離散式晶體後級還未公開相片,非常好奇它的外型與聲音。
加拿大網兄 vkung 日前曾經造訪東京的 47 Lab 所在地,照了詳細的相片,請見:
http://www.diyaudio.com/forums/elekit/199786-47-labs-treasure-model-0647-a.html#post2768760
http://www.audioasylum.com/forums/triode/messages/10.html
本文照片擷自 47 Lab 官方網站:http://www.47labs.co.jp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DIYHiFi 要收了
最近國外內幾個 DIY 論壇都有點冷清,開張七年,有許多專業業餘高手加持的 DIYHiFi,近來熱度也大幅銳減。即便如此,DIYHiFi 仍然偶爾有精彩的火花,不容錯過。更難能可貴的是,每篇文章,即使是新手的發問,也可能得到 Charles Hansen、Gordon Rankin、Thorsten Loesch、Jonathan Carr 等知名業界設計師的回應。世界各地的音響愛好者可以與最頂尖的業界人士如此近矩離交流,實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DIYHiFi 最近一個月都沒有新文章,今天連進去一看,卻見頭條大大地寫著:
It has been great all these years but due to the lack of time from the moderators and admin and the little movement lately, the forum will be closed soon. Thank you all!
雖然不覺得非常意外,但一時之間仍然百感交集。想起 2004 年開張的盛況,快速地成長,變成 diyAudio 與 Audio Asylum 之外,另一個風格獨特而高手密度極高的音響 DIY 社群。如今 diyAudio 與 Audio Asylum 依舊(儘管已不能與十年前百花齊放的盛況相提並論),DIYHiFi 卻已經難再支持,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現在還能做的,恐怕是在休站之前,即時把重要的文章備份下來。或甚至 mirror 一份到自己的硬碟裡,以資來日檢索與憑弔。當然,還是希望 DIYHiFi 能像 Audio Asylum 的際遇:有善心人士願意接手,繼續營運下去。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