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外內幾個 DIY 論壇都有點冷清,開張七年,有許多專業業餘高手加持的 DIYHiFi,近來熱度也大幅銳減。即便如此,DIYHiFi 仍然偶爾有精彩的火花,不容錯過。更難能可貴的是,每篇文章,即使是新手的發問,也可能得到 Charles Hansen、Gordon Rankin、Thorsten Loesch、Jonathan Carr 等知名業界設計師的回應。世界各地的音響愛好者可以與最頂尖的業界人士如此近矩離交流,實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DIYHiFi 最近一個月都沒有新文章,今天連進去一看,卻見頭條大大地寫著:
It has been great all these years but due to the lack of time from the moderators and admin and the little movement lately, the forum will be closed soon. Thank you all!
雖然不覺得非常意外,但一時之間仍然百感交集。想起 2004 年開張的盛況,快速地成長,變成 diyAudio 與 Audio Asylum 之外,另一個風格獨特而高手密度極高的音響 DIY 社群。如今 diyAudio 與 Audio Asylum 依舊(儘管已不能與十年前百花齊放的盛況相提並論),DIYHiFi 卻已經難再支持,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現在還能做的,恐怕是在休站之前,即時把重要的文章備份下來。或甚至 mirror 一份到自己的硬碟裡,以資來日檢索與憑弔。當然,還是希望 DIYHiFi 能像 Audio Asylum 的際遇:有善心人士願意接手,繼續營運下去。
8 則留言:
幸好Elso Kwak和roiibm接手了,不然DIYHiFi 真的要收了。
是啊!看到 Elso Kwak 出來接手,真是高興,衷心為他喝采!
Jocko Homo貌似离开蛮久了?交棒给其他人也许对DIYHiFi是好事。
Jocko Homo 之前一怒之下就離開 DIYHiFi 的管理職了,另闢一個論壇 Jocko Homo Audio:
http://jockohomo.net/forum
我一直覺得DIY興盛,Audio 才走得長久與興盛。我的眼光窄如井蛙,一直以為如台灣的現況,audio末日不遠矣,但是這才知道大陸DIY人口不算少,而日本與許多國家還是不少人在DIY這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的DIY會變成這樣,大家都不喜歡自己動手了嗎?
國內現在真是一攤死水,之前賣套件的網站,收得收,不然就轉型出成品機。連討論區都很清淡,最熱門的 DIY 討論區搞不好反而變成 myav 的 DIY 板了?
回想 diyzone 當年的盛況,其實也隔五六年而已。不過事實上台灣從「經濟起飛」之後,DIY 的風氣就漸漸褪色。像特力屋剛進台灣時,進了一堆工具材料,結果都乏人問津,現在工具材料只剩一點點,改賣現成家具或者只要螺絲起子就能在十分鐘之內組立的半成品。
可能是台灣人工便宜,外包或買成品都比自己準備工具來做便宜,又沒有車庫可以讓大家亂搞吧。不過我覺得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民族性。台灣人很懶,殊乏熱血和研究精神,對於美感與細節也不太講究,也不喜歡搞怪做有個性的東西。所以各種廉價的 3C 用品和家具就足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了。
這要看DIY的心態,台灣人DIY通常是為了省錢,一般就是山寨高級機,捨不得花大錢,又羨慕這些機器,DIY完再大改後不是沾沾自喜,就是以為可以幹掉模仿對象的廠機,不知道這樣有什麼好。
所有的模仿都是希望以後可以創新,但是用上面的心態就很難要求之後的創新,您說得對,台灣人懶又貪,看了這麼多年的科技業,老實說,真正的創新很少來自國內。學術研究也指是去國外看看,然後回來做follow-up的研究比較多。創造的野心很小。
很多人都說,這跟教育有關,我是不知道這觀點正不正確,填鴨式教育也不是只有台灣,為什麼日本玩音響的怪咖這麼多?
做家具那種木工的活實在是不能苛求,尤其是在台北市這種幾乎都住公寓大廈地方,而且工具雖然不貴但也算不上便宜,如果住是在會礙手礙腳還要擔心吵到鄰居的公寓內,再考慮工具的投資報酬率和存放問題,心沒有涼一半也難。
台灣audio diy的現狀感覺就是一灘死水,最近有印象的新套件大概就是阿仁的Shark Platinum dac和新耳擴了吧,反倒是網拍冒出一堆來自大陸的套件。
不過就價位來說,現在diy一台機器的花費、過程可能真的比買成品貴就是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