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

資訊封閉的台灣音響圈

台灣地處亞洲邊彊,位於小小的海島。島上人民沒有獨立思考的素養,拙於吸收外文資訊,國內媒體和社群成為灌輸人民知識的唯一來源。在這種情況下,資訊封閉的情況非常嚴重,等於兩千萬人一起坐在一起小小的井裡,看著天上偶然經過的浮雲飛鳥,就以為世界如此。

在封閉保守的音響圈,更是如此。在台灣對 hi-end 品牌的認識和評價,和英語世界的看法有天壤之別,和日語世界的看法也大異其趣。有人歸諸國人的「音響品味」有別於日本或英美,對於這些 hi-end 品牌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其實是代理商與音響雜誌掌握資訊,國人對音響的認識,泰半只能經由代理商和音響雜誌所開的一小扇天窗去認識,而很少人能走出門外,一覽世界之奇之大。

最誇張的無疑是 MBL。MBL 在台灣如日中天,高倨德國品牌的第一位(甚至歐陸第一品牌也不為過),每次新器材推出,彷彿都是了不起的鉅作。但在國外呢?有多少人討論 MBL?有多少國外媒體像台灣的雜誌如此全力盛讚,讓 MBL 享受帝王般的待遇?又如 B&W,在台灣更是呼風喚雨,音響外行人或許不知道 MBL,但稍微接觸劇院喇叭的新手,必定耳聞 B&W。但在國外呢?在 Audio Asylum 上有這麼多人討論 B&W 嗎?再說 BBC LS3/5A ,在台灣二手行情水漲船高,據說快要漲到原價的兩倍了。但在美國二手市場根本就像垃圾一樣隨便亂賣。有人在國外撿到便宜,還沾沾自喜,以為外國人不識貨。事實上 LS3/5A 又是什麼好貨了?把垃圾拿回來當寶貝,就叫做識貨嗎?

正是台灣音響迷吸取資訊的方式這麼狹窄,只要有心,代理商和雜誌社很容易聯手打造形象,把二線品牌重新包裝,塑造為 hi-end 精品的一方之霸。之前某位主筆很意得的說,台灣人非常欣賞某個歐洲品牌,該廠一半以上的貨都銷至台灣。國際一線大廠,竟然一半以上的市場要靠台灣人捧場?事實上該廠本是二三線品牌,經過台灣代理商雜誌社包裝宣傳,當然貨都銷過來了。說難聽一點,這分明就是外國人不要的東西,通通丟到台灣來嘛!雜誌社和代理商支手遮天,改造台灣人對音響的認知,洗腦如此成功,難怪要得意了。

說穿了,台灣音響迷就和大多數台灣人一樣沒出息,沒有思辨能力,不會學以致用。在網路普及,重視外文的年代,這些有錢有閒的音響迷竟然不會好好利用網路,了解天地之大,世界之無奇不有。網路普及,結果只會在 MyAV 上貼圖打屁,上萬篇文章卻沒有多少火花。重視外文,但外文能力侷限於考試工作,餘暇卻不能閱讀外文雜誌外文網站。這不就像民國初年死不肯剪辮子的「前朝遺民」一樣,賦與自由的權力卻不敢享受,自甘淪為資訊奴隸,任由商人媒體剝屑欺凌。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黃兄最近文章量比較多喔~看你的文章收穫很多~謝謝你!

WF 提到...

剛剛考完大考,比較有心情亂寫。^_^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