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Helene Grimaud 台北 2016
大約十年前看了 Stereo Sound 的軟體推薦,買了葛莉茉在 DG 專輯 credo,這張不只錄音優秀,演奏也相當精彩。後來陸續收集了葛莉茉的其他唱片,她的巴哈/布索尼《夏康》也是我很喜歡的版本,很有魔力。然而最近幾年的專輯,封面上臉佔得比例越來越大,聽起來卻總有些失望。得知今年會來舉行演奏會,但一直提不起勁購票。
直到開演前三天,看到主辨公司努力的催票,發現票房頗差。本來以為葛莉茉很有號召力,想來可能是曲目太有個性,終於還是買了票支持一下,也順便買了同曲目的最新專輯。
今天演出果然頗為冷清,但葛莉茉的表現卻遠遠超越我的期待。不是那種技巧完美精緻雕琢的彈法,但一氣呵成,充滿了感染力。散場之時,坐不滿半個廳的樂迷間忽然熱鬧起來,湧向簽名處,從三號出口沿著車道一路排到二樓大廳入口,與慘淡的票房呈現跨張的對比,彷彿所有聽眾都來排隊簽名了。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DIY 網路硬碟與 iTunes Music Server
過去音響廠商稱聲經過網路傳送傳送的數位流播放,可以隔離 jitter,排除前端的影響。但音響的奇妙總是出人意料,沒過多久,就有人指出 USB 線與網路線對聲音其實仍有影響,前端的電腦,甚至網路路徑上的交換器,也都或多或少會影響音質。於是,音響級網路硬碟(NAS)漸漸流行起來,日本 NAS 大廠 Buffalo 前陣子也復興早期音響品牌 Melco,用固態硬碟(SSD)與傳統硬碟(HDD)出了幾款音響級 NAS。
我很好奇專屬 NAS 的效果,電源和避震要好處理,最直覺的做法就是單板電腦。如今單板電腦成為顯學,各式各樣的板子百花齊放,數不盡的 "Maker" 也把軟體資源建造的十分周到,與我五六年前玩 BeagleBoard 已不可同日而語。我先從手邊的 Raspberry Pi 開始,裝上 forked-daaptd,模擬原本裝在日用桌機的 iTunes 當作 music server。Raspberry Pi 除了預設的 SD 卡,也可以外接 USB 硬碟,或掛戴遠端檔案系統,但沒有 SATA 接口,無法直接連接 SATA 硬碟。簡便起見,也為了測試最理想情況下的效能,我把少量音樂檔案儲存到 SD 卡上,就這樣聽了起來。forked-daaptd 不但可以支援 AirPlay,也支援 Apple Remote 等 app,操作與 iTunes 全無二致,不過對於 metadata 的處理以及音樂檔案的組織方式與官方 iTunes 略有不同。
比起桌機上的 iTunes,把音樂放在 Raspberry Pi 上的 SD 卡來播放,音質的確略有上升。我聽到更為乾淨柔順的聲音。確定這個方向可行之後,便買了一張 Banana Pro 來代替 Raspberry Pi。Banana Pro的 I/O 功能比 Raspberry Pi 強大許多,有 SATA 2.0 接口,可以連接大多數的硬碟機,Ethernet網路頻寬上達 1G,而且內建無線網路卡,可以做 WIFI NAS。
Banana Pro 須要 5V/2A 的電源,2.5 吋的 HDD 也要 5V/1A 左右的電源,我用慣用的 Talema Nuvotem 和三端子穩壓單簡搭了兩組線性 5V 電源,裝進薄型鋁殼機箱,也就上電了。作業系統用 Bananian,把 HDD mount 上去,再裝了 forked-daaptd。此外也裝了 samba,變成 NAS 讓我的 Windows 桌機可以存取,把 iTunes 資料庫整個移到這台小電腦上。我的 AirPlay 音樂播放器,之前是修改過的 Airport Express,後來又用了 BeagleBone Black 做了一台,我把這台 NAS 與 AirPlay 播放器放在同一個 LAN 裡,就這麼聽了幾個月。
比起桌機上的 iTunes,把音樂放在 Raspberry Pi 上的 SD 卡來播放,音質的確略有上升。我聽到更為乾淨柔順的聲音。確定這個方向可行之後,便買了一張 Banana Pro 來代替 Raspberry Pi。Banana Pro的 I/O 功能比 Raspberry Pi 強大許多,有 SATA 2.0 接口,可以連接大多數的硬碟機,Ethernet網路頻寬上達 1G,而且內建無線網路卡,可以做 WIFI NAS。
Banana Pro 須要 5V/2A 的電源,2.5 吋的 HDD 也要 5V/1A 左右的電源,我用慣用的 Talema Nuvotem 和三端子穩壓單簡搭了兩組線性 5V 電源,裝進薄型鋁殼機箱,也就上電了。作業系統用 Bananian,把 HDD mount 上去,再裝了 forked-daaptd。此外也裝了 samba,變成 NAS 讓我的 Windows 桌機可以存取,把 iTunes 資料庫整個移到這台小電腦上。我的 AirPlay 音樂播放器,之前是修改過的 Airport Express,後來又用了 BeagleBone Black 做了一台,我把這台 NAS 與 AirPlay 播放器放在同一個 LAN 裡,就這麼聽了幾個月。
和桌機 iTunes 相比,獨立的 NAS 聲音比較乾淨平順,少了一點毛躁感。但差別有限,不像其他音響器材,隨便換一個零件、換個墊材都有顯著差異。畢竟從 NAS 到類比訊號隔了太多層,中間還有 AirPlay 播放器作為緩衝。對我來說,這部 NAS 好處更多是功能面上的:省電、不熱、體績小、無風扇、低噪音(用 SSD 就完全無噪音了),可以輕易地整合到我的音響系統,不會與日常使用的 Windows 桌機互相干擾,也不必擔心電腦使用時負荷太重影響撥放品質。而這台 NAS 既然掛載到 Windows 上,我仍然可以透過桌機上的 iTunes 來管理音樂檔案,匯入新唱片。匯入唱片是我現在仍然使用 iTunes 的最大理由,iTunes 的 CD 資料庫非常強大,大約 99% 的 CD 都能順利找到音軌資訊,省去我太多煩腦。
傳統硬碟是高速轉動的機械裝置,無疑是震動和背景噪音的來源。聽了一陣子之後,買了四顆上下為 M3 螺絲的橡膠隔震墊,固定在硬碟與機殼之間,稍微抑制運轉的噪音。當然,最根本的改善方式是改用非機械原理的 SSD。SSD 讀取速度快,而且是純電子裝置,沒有機械震動與噪音,似乎非常適合音響應用。雖然有寫入次數的限制,但對於幾乎是唯讀使用的音樂伺服器而言,壽命也不成問題。過去 SSD 最大的缺點是售價昂貴,尤其是無損高清的音樂檔案,須要很高的容量。前陣子 SSD 大幅降價,目前 1T 的 2.5" 硬碟報價是七千到一萬元台幣,已經大為實用。
有些音響級 NAS 產品聲稱可以隔離外部網路與內部網路,讓音響專用的 LAN 更乾淨。據我所知,Ethernet 網卡本來就有變壓器作隔離,不太了解這些廠家所謂的隔離有什麼不同。這似乎是個有趣的方向,也還在研究當中。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Pierre Boulez, 1925-2016
布列茲是我最喜歡的指揮之一,更是活到二十一世紀的指揮中我最欣賞的。最早注意到布列茲,是十多年前在台北車站前的華格納圖書館看他的尼布龍根指環錄影,這個版本的詮釋和設計處處讓人耳目一新。覺得布列茲特別擅長掌握音樂的結構,將複雜的樂曲處理得架構森嚴,次第有序。雖然布列茲是法國人,但我更喜歡他德奧曲目的錄音,例如布魯克納、華格納、馬勒,幾乎見一張買一張。特別是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他處理得清新簡潔,聽起來一點也不讓人覺得冗長重複。
去年年底高齡91歲的馬利納來台指揮,看到馬利納活力充沛的樣子,奢望哪時也有機會聽到布列茲的現場。結果昨天朋友忽然傳來布列茲過逝的訊息,比當年聽到克萊巴與阿巴多的死訊更令我傷心。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2015 台北國際音響大展
今年冬天音響展來到圓山飯店舉行。展場不多,這次音響展展房很少,好聽的更少,三個小時就看完了。
國內小廠笙偉展出自製管機,鬆爽輕快的個性管機少見,非常有潛力。老闆兼設計師說機箱是用竹材打造,他喜歡這種輕盈、有彈性的材料,不知道是否因此聽感接近碳纖維墊材。竹製板材最近很流行,常用於家具與地板,取得比以前容易許多。
三樓美德聲的無音箱喇叭,來自法國品牌 LEEDH。喇叭的確幾乎完全消失於舞台,營造出非常寫真的音場,音象的輪廓尺寸與深度都很自然。中低音部每聲道都是由兩顆單體反向發聲,藉此抵消震動。
振錩應該是老代理商德錩的關係企業,風格也有雷同之處,都是昂貴而有趣,聲音有特色的品牌。F1 排氣管喇叭非常吸睛,但不知道聲音如何?
除了訊源是 Accuphase 之外,全套的 Daniel Hertz。其實一樓還有另一間台笙的展房,用 Accuphase 系統推動更大的 Daniel Hertz 落地喇叭,但我比較喜歡樓上這間。樓上這套 Daniel Hertz,承襲了當年的 Mark Levinson 與 Cello 的路線,活潑奔放、透明直率的聲音非常動人。
米迪安科技展出 VDP Audio 全音域喇叭,聲音清新自然。音盆尺寸雖大,但高頻仍然很豐盈。
惠樺這次似乎比從前都好聽,可惜 Mircomega 的訊源等級似乎差了全系統一截。離開前回到惠樺再聽一下,當時展房沒客人,老闆陶先生人在現場播放馬勒第三號最末樂章。我對這首曲子有很多回憶,不知不覺就一直聽下去。陶先生忽然說,這是 Kegel 的版本,鐵幕末期的錄音,充滿了悲悽之情,是他最愛聽版本,每次沒人就會放來自己聽。接著又跟我說最後的定音鼓如何悽美,又說某一段 Kegel 的詮釋充滿反諷的意味。多年前便曾聽聞惠樺的陶先生不只對音響執著,對音樂更是熱情無比,有獨到的見解,這次見面終於體會到了。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Fibonacci Clock with Soap Finish
費伯納西數列(Fibonacci Number) 應該是等差級數、等比級數之外最常見的數列,從 1, 1 開始,每一項是前兩項之和,前幾項就是 1, 1, 2, 3, 5, 8, 13, 21....。半年前在看到 Kickstarter 的 Geek Clock/Fibonacci Clock 專案,用不同大小的方格代表 1, 1, 2, 3, 5 這前五項費伯納西數,依據不同燈色相加數字,表示時針與分針,做成外形帶有蒙得理安風格,使用上又有點 geek 的鐘。
之前覺得許多 Kickstarter 的計畫完成度不高,看似新潮卻未必實用,因此從未參加過 Kickstarter 的募資活動。但 Fibonacci Clock 非常吸引我,一來是有 DIY 的套件方案,可以買零組件自己裝。二來是反正這就是一個燈,造型取勝,沒有實不實用的問題(或者說,本來就不實用),價格尚可,也就參加了。
參加這些幕資計畫最怕的就是主事者做不出來,收了錢出不了貨。先前很紅的 CatFi 貓臉辨識餵食器據說就傳出了成本估計錯誤、資金用罄卻無法做出成品的窘況。Fibonacci Clock 也許是構造單純,照著原訂時程順利進行。不過理論上我的貨品應該是九月出貨,但主事者表示,他們選到一種非常慢的運送方式,從加拿大寄到亞洲須要兩個月。最後,我在12月初收到了我的 Fibonacci Clock 套件,從參加募資到現在,歷時半年。
零件分成木箱與電路板兩部份。外箱的材料是樺木夾板,箱內的結構是 MDF。已經事先挖好榫接口,裁切品質尚佳,不上膠就能牢固的接合。按照官網詳盡的說明文件,用砂紙稍微修一下接口,假組確認後,就上木工膠組合。用夾具或重物加壓,放置到乾固。樺木夾板用在此處非常適合,質感不俗。這在國外是相當常見的木工材料,在台灣卻不易零買到。
完成之後,用 220 號砂紙打磨一下。由於接口做得還滿準的,假組合時也有修過,幾乎沒有多餘的凸起。這時真的很感歎歐美產品的完成度,價格不便宜,但品質也不會另人失望。頻繁的進度回報、詳細的說明書,處處讓人感覺周到。
電路的部份,對於常在焊接的音響 DIYer 自然更為熟悉,零件不多,PCB 品質也不錯,按照詳細的說明書一下子就完成了。做這種無涉音質的電路,不須理會電阻的方向性、用料是否要改善之類的問題,焊接時順暢無比。Fibonacci Clock 須要接市電,因此額外加入一顆水銀電池記憶時間,插拔電源不需重設時間。
然後先上電測試一下,在桌燈模式下,九顆 LED 的色彩冉冉變幻,想起當年做的 LED 摺紙燈,富有情趣。
最後是塗裝。這次決定不上油也不上漆,嘗試北歐家具常用的「皂裝」(soap finish)。這種低調的塗裝很適合山毛櫸和樺木等淺色的木材,而且非常適合在家裡施作:在少量熱水中加入純皂絲,攪拌溶解成漿糊般的稠度,塗在木材表面。不必非常均勻仔細,如上圖即使有多餘的皂漿也無所謂。大約十分鐘後,用布擦去皂漿,放在通風處晾乾,再用砂紙打磨。由粗磨至細磨,反覆上述流程數次即成。
這次我用 220 號、400 號、到 800 號砂紙各磨兩次,最後一次晾乾後不再打磨,只用軟布擦亮表面,也就完成了。皂漿乾得很快,一回合只要一兩個小時,整個塗裝程序可以在一兩天之內完成。過程中無有機溶劑、沒有噴漆汙染,也不需筆刷技巧,只有沾滿肥皂水的筆刷和抹布要清洗而已,比用天然護木油塗裝更為省事。
皂裝完成之後,樺木僅僅稍微變成奶油色,但帶有薄薄一層光澤,渲染出清晰的木紋,效果很好。
再次裝上電路模組和面板,上電設定時間,皂裝 Fibonacci Clock 就完成了。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Soekris dam1021 R-2R DAC 調整心得
Soekris dam1021 不知不覺也聽了半年有餘,期間陸續做了些修改與調整,聲音也逐漸進步。
輸出級
先前覺得 dam1021 最大的弱點是類比輸出的部份,聽了幾次之後,很早就放棄內建的 buffer,寧可直出推力稍弱的 raw output。後來試著拿 Pass B1 Buffer 來作緩衝,聽了一陣子,最後還是組了一套 OPA861 buffer,得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Non-Oversampling Filter
Soekris 在今年七月提出官方修改建議,增加 DAC 參考電壓的併聯電容。對於板子上左右聲道各一組正負 4V 的穩壓輸出電容,換成更大的容量( 47uF X5R 0603)。前後文章和測試指出此處用上更大的電容似乎並無不妥,還可以上千 uF,最好是用低 ESR 的固態電容。於是我試著在此處焊上 820uF 的 Nichicon FPCAP,ESR 只有 5mΩ。開聲之後,音質真的進步許多,主要在低頻,厚度增加,變得更為耐聽,動態和規模感也提升了,而且70Hz以下的低頻清楚開朗了起來,好像多出一截。
HIFIDUINO 先前也提出了與官方類似的修改建議,在 16 顆 LVC595A shift register 附近各併了一顆固態電容,有詳細圖解。官方是加大穩壓輸出端的電容,HIFIDUINO 則是加大穩壓負載端的電容。
據說正式的 1.0 版將會提供 DSD 支援,令人期待。
輸出級
先前覺得 dam1021 最大的弱點是類比輸出的部份,聽了幾次之後,很早就放棄內建的 buffer,寧可直出推力稍弱的 raw output。後來試著拿 Pass B1 Buffer 來作緩衝,聽了一陣子,最後還是組了一套 OPA861 buffer,得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OPA861 buffer 是取用 Rogic Pedja 的設計,本來用於 AYA TDA1541A 的 I/V 與輸出,我直接拿庫存的 AYA II DAC 空板來做。Soekris dam1021 本來就是電壓輸出,所以無須 I/V,一聲道僅用一顆 OPA861 接成共集極 buffer 使用。電源穩壓照樣使用 Pedja 採用的 TL431 併聯穩壓。OPA861 buffer 的聲音直接、純粹,對我來說就是單純地提升驅動力,在大動態時不會失去厚度與寬鬆感,此外沒有太多的變化。聽起來很「正常」,就是我最喜歡這個 buffer 的原因。與 Pass B1 相比,OPA861 buffer 的控制力似乎更好一點,比較厚實,Pass B1 的聲音則較為飄逸,再加上輸出入交連電容的影響,可以調出比較華麗的聲音。
聽了一陣子之後,手邊正好有一對 Lundahl LL1585 輸出變壓器,便接在 OPA861 buffer 之後。多過一層變壓器,聲音的透明度有所下降,但背景似乎更為安靜,響應也微微往中頻集中,聽感比較豐厚。這還不算是我最滿意的情況,不過半年也就這麼聽下來了。
Non-Oversampling Filter
Soekris dam1021 預載有數位濾波器,在初出之時,就有很多網友希望能改成 Non-Oversampling。Soekris 官方釋出了說明與工具,讓玩家自行設計數位濾波器,於是便有網友實驗、分享各式濾波器,不過多久就有 Non-Oversampling 的韌體可以下載。更新韌體的方式,除了 Soekris 官方說明之外,HIFIDUINO 現在已有詳細的說明,非常實用。
換上 non-oversampling filter 之後,立刻察覺鮮明的不同。乍聽之下,覺得高頻變得比較暗,比較粗一點,但聽感非常自然,多出一股鮮活的空氣感,一下子開闊舒暢了起來。
官方修改建議
Soekris 在今年七月提出官方修改建議,增加 DAC 參考電壓的併聯電容。對於板子上左右聲道各一組正負 4V 的穩壓輸出電容,換成更大的容量( 47uF X5R 0603)。前後文章和測試指出此處用上更大的電容似乎並無不妥,還可以上千 uF,最好是用低 ESR 的固態電容。於是我試著在此處焊上 820uF 的 Nichicon FPCAP,ESR 只有 5mΩ。開聲之後,音質真的進步許多,主要在低頻,厚度增加,變得更為耐聽,動態和規模感也提升了,而且70Hz以下的低頻清楚開朗了起來,好像多出一截。
HIFIDUINO 先前也提出了與官方類似的修改建議,在 16 顆 LVC595A shift register 附近各併了一顆固態電容,有詳細圖解。官方是加大穩壓輸出端的電容,HIFIDUINO 則是加大穩壓負載端的電容。
韌體更新
最後是韌體的更新,在 2015 年八月釋出的 0.99 版有了大幅改進。修正了一些 bug,新增了好幾種數位濾波器(Linear, Mixed, Minimum, Soft)並且可以在音樂播放中即時更換數位濾波器、調整相位,而且 ISP 也開通了,可以搭配 Arduino 或 Raspberry Pi 等板子來控制 dam1021。更新的方式同樣可以參考 HIFIDUINO 圖文並茂的說明。
韌體更新調整的是功能、操作上的問題,音質方面只差在新的數位濾波器。更新 0.99 版之後,我原先使用的 non-oversampling 數位濾位波器被洗掉,試了 0.99 內建的濾波器,都沒有很習慣,最後還是再自行載入 non-oversampling 濾波器韌體。不過 0.99 的濾波器設定格式與過去不同,之前眾多網友分享的濾波器不能直接使用。所以最後是以 Soekris 提供的 1021filt.txt 範本來修改,將原本 Minimum 這組濾波器取代為 non-oversampling 濾波器。這是我現在使用的濾波器組,已經組譯為 1021filt.skr,可以直接 update 到 0.99 版韌體,再選擇 6 號濾波器 (即原本的 Minimum filter)即可使用。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