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3日 星期六

Intact Audio Autoformer Volume Control (AVC) 自耦變壓器音量控制器


玩音響不知不覺已經超過二十年,或許是時過境遷,或許是邊際效應,如今越來越難透過改機、DIY 的過程中得到驚喜與悸動,不過還是像成癮一樣,時不時就手癢想試新東西找刺激。這次腦筋動到音量控制器上,除了最常見的可變電阻,逐一試 IC 電位器、光敏電阻級進電位器軟體音控,最後最喜歡的是 Sparkler Audio 設計的音量控制。除了自然開闊的調性之外,最好之處在於輸出入阻抗衡定,不會隨著音量的調整而變化,因此不論如何調整音量,音質與響應幾無不同,小音量下仍然保有豐富的細節。而剩下尚未嘗試,又深感興趣的就是變壓器音量控制(TVC)了。

相較於絕大多數的音量控制,變壓器音量控制最大的優點就是,衰減的原理並不是用電阻把能量變成熱,而是換成電流,除了鐵損之外能量並未耗散。所以能量感、推力、動態遠勝於電阻式音控,可以直接當成被動式前級使用。不過可想而知,阻抗亦會隨著音量設定之不同而變化。變壓器音量控制的另一優點是接點數只有 ladder type 級進電位器的一半,與串連式級進電位器相同,卻又不像串連式級進電位器訊號路徑上串了數十顆電阻,大幅影響透明度。

變壓器遠比電阻複雜,那顆變壓器對於最終音質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自不待言。DIYer 較有機會買到的音量控制變壓器,應屬英國的 Sowter 9335 和美國的 Intact Audio AVC。其實兩者不太一樣,前者是一般的變壓器音控(TVC),後者則採用只有單線圈的自耦變壓器(autotransformer、autoformer)作自耦變壓器音控(AVC)。據 Intact Audio 自己的說法,TVC 功能較強(可以 DC 隔離、可以平衡/不平衡轉換),但 AVC 因結構相對簡單,比 TVC 容易做得理想,而試聽文亦指出 Intact Audio AVC 聲音比 Sowter 9335 略勝一籌,加上運費便宜服務迅速,就先訂了一對 28 段的 Intact Audio AVC 來試。


不管 TVC 或 AVC,另一個重要的元件就是切換檔位的開關。如廠機 Passive Preamp icOn4用的晶體開關,沒有機械接點又可以輕鬆支援搖控等功能,固然不錯,不過我還是喜歡簡單不插電的做法,所以搭了一顆 23 段的日本 SEIDEN 波段開關,手感頗佳。接下來就是裝箱的問題了,這次找了一個尺寸非常緊湊的加拿大製 Hammond 鋁箱。這系列鋁板不算厚實,不過尺寸小自然顯得紮實。為了增加重量穩固,裁了一片 5mm 厚的 6061 鋁合金板當作基底,鎖上變壓器。最後只剩接線了,變壓器音量控制難以避免的就是繁雜的走線,段數越多走線也越多,上百個焊點要處理。

開聲之後,AVC 的走向真的很有特色。聲音乾淨鮮活,但最大的差別自然是控制力和能量感,特別是對低頻的控制力,變得凝聚紮實,強韌有力許多。與我經年使用的電阻式電位器相比,AVC 聲音略硬一點,寬鬆、開闊、自然的感覺較為不及,不過動態、密度、能量感自然是明顯勝出,因此目前留在主系統上繼續聽著。

也試過把 AVC 當被動式前級使用,跳過現役的自製 5687 Kondo M7 Line 前級。雖然 AVC 比用其他電阻式電位器有力,不過現在後級 TPA3255 沒有輸入緩衝電路,僅靠被動式前級聲音不免單薄扁平,表現欠佳。 但與前級搭配下,AVC 52dB 的最大衰減量不夠,音量調到最小有時仍然太大聲,只好額外在輸入級加上分壓電阻(DIY 真好)。

TVC 或 AVC 玩的人似乎不多,其實 Intact Audio 14 段的 AVC 一對只要 200 美元,比起高階可變電阻、級進電阻並不算太貴,卻有電阻式電位器先天所不及的強大優勢,非常適合 DIYer 嘗試。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SUGOI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