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再談 digital stream 的方案

雖然目前很喜歡 Shigaclone 的聲音,但我對 digital stream 還是很有興趣。之前寫過一篇文章,稍微討論了目前的 digital stream solution。我始終覺得 HTPC (Home Theater Personal Computer) 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方案,或許有些人不以為然,但一般 PC 的問題在於,體積大、耗電兇、溫度高、內部的震動和雜訊來源太多,難以控制。許多人費盡心血,自製上百瓦輸出的 linear power,加上厚重的機箱,還要搭配特別的散熱方式,才能造就稍微理想的 HTPC。這就我何以認為吃力不討好的原因。

但 HTPC 卻也有很好的可能性,可以做出類似 Linn DS 系列的產品,只是要跳脫往常「夸父追日」式的 approach 而已(之前有網友說「夸父追日」太過刻薄,但我才疏學淺,想不到更好的辭彙。如果有更貼切的形容,請留言指教,我會考慮更換用辭)。前述一般 PC 有著體積大、耗電兇、溫度高的問題,但只要用 ARM 之類 embedded system 的平台來代替一般 Intel PC,就一口氣解決了這三個問題。Embedded system 好處是小巧、省電、不太需要額外的風扇,缺點是運算能力較慢,空間小。慢雖慢,現在的 embedded system 往往也有 GHz 以上的能力了,RAM 也有 128MB 甚至 256MB 以上,對於播放音樂(即使是有壓縮的 flac 或 mp3)綽綽有餘。而且 embedded system 開發板並不貴,功能卻相當強大。例如 BeagleBoard,小小一張板子,採用 TI OMAP3530 處理器,支援各種輸出入介面,甚至還有 I2S 輸出!重點是,BeagleBoard 只要 2W 5V 的供電,也就是說,最大只要 400mA 就夠了。做一個高品質的 5V / 400mA 穩壓再簡單不過,即使是 LM7805 之類的穩壓 IC 也有相當好的表現,難度與數百瓦的 HTPC 有天壤之別。區區 2W 的耗電,這個板子也不可能太熱,所以風扇等散熱措施自然通通不必了。而且這張板子非常小,7.6cm見方,加上電源,仍然可以裝在堅固緊實的小盒子裡。



要怎麼將 BeagleBoard 當作 digital stream 訊源,有幾個環節要考慮,我目前的構想分別如下:

1. 音樂來源。有兩個方法,一是像 Linn 一樣,把檔案放在網路硬碟上,BeagleBoard 透過網路抓取音樂內容。另一個方法是將音樂放在 SD 卡或 USB 隨身碟上,插入 BeagleBoard 即可。(BeagleBoard 內建 SD 卡槽,當然也內建了 USB port)。

2. 音樂輸出。BeagleBoard 內建了類比訊號輸出,效果如何不知。除非其內建 DAC 出奇的好,不然仍是拉數位訊號,送到 DAC 上處理比較理想。BeagleBoard 可以輸出 I2S,所以可以將 I2S 直入 DAC,也可以用額外的板子,將 I2S 轉成 SPDIF 再輸出。diyAudio 上有人指出,BeagleBoard 的 I2S 其 clock 是由 PLL 產生,會引入額外的 jitter。這是值得考慮的問題,但實際上未必差很多,要測試方知。另外也可以走 USB 輸出,和一般 PC 類似。但因 BeagleBoard 電源乾淨,沒有風扇,震動少,比起一般電腦仍有優勢。

3. 系統與控制。BeagleBoard 隨板已裝好 Linux 系統,Linux 的彈性很大,可以把不需的功能都關掉,再重編 kernel。而且目前已有現成的音樂播放軟體,要播放 flac 或 mp3 也不困難。當然也可以針對系統的組態,重新寫程式,用更理想的方式處理 stream,得到更佳的輸出。至於控制,最原始的方法當然是用 ssh 連進 BeagleBoard,下指令播放音樂。如果覺得這種介面過份 nerd ,也可以用其他方式解決,例如用 UPnP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協定來控制,於是又和 Linn DS 一樣方便了。

其餘的部份與一般音響 DIY 大同小異,電源、機箱、避震、reclock,CD-Player 能玩的,這兒也都能試試。我很好奇這種 BeagleBoard 能達到多好的效果,因此已經預訂了一張板子,就看到時能怎麼玩了。反正 BeagleBoard 等於是 general purpose PC,在音響上不理想,尚可用來玩其他 DIY 應用。

上述的架構大致接近 Linn 的 approach。除此之外,Ayre QB-9 所使用的 USB asynchronous transfer 以及 Mircomega WM-10 以 Apple AirPort Express 為基礎改造的無線數位訊源,也都是挺好的主意。現在坊間已經有不少 USB asynchronous transfer 的產品或套件,並不貴;買台 Apple AirPort Express 來改也是差不多的價格。這些方式不但比 HTPC 簡單、便宜,又從先天上避開了 HTPC 的問題,作為 DIY digital stream 的基礎,無疑更有 niche。


從 Apple AirPort Express 改造而來的 Mircomega WM-10

1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http://mightyohm.com/blog/2009/05/building-a-wifi-radio-part-10-building-the-box/
老大竟然沒講到wrt系列...

WF 提到...

板子還沒拿到,所以目前還沒有考慮到一些太細節的部份。另外,我對 WIFI Audio 還不太有信心,不知道和 Ethernet 比起來如何?
BeagleBoard 可以插 WIFI 網卡走 WRT,看起來也是滿省事的,謝啦!

大眼睛 提到...

WF兄大可不必大費周章。市面上早已有符合耗電低,沒有風扇,震動少等條件,價格又平易近人的linux-based digital streaming solution。操控簡單、軟體穩定、而且大部分的運算都可在分離的server端完成。

它叫做Squeezebox Touch。 :D

大眼睛 提到...

對了,我雖不曾比較過SBT與DIY solution的表現 (only have the former);不過,diyaudio上那位推薦beagleboard的soundchekk,最近SBT似乎玩的頗有心得,不妨可以問問他的意見,再決定是否要投入大把心力在diy digital stream solution上。

WF 提到...

眼睛兄好久不見,

Squeezebox touch 很炫,而且現在 SB 的確是越來越便宜了,但仍然是 BeagleBoard 兩倍的價錢。

不過 SBT 真的是省事許多,介面、搖控都是現成的,買來就能用,也有 SPDIF 輸出。如果其 SPDIF 品質很好的話,倒也是個方便的選擇。BeagleBoard 比較合適 geek 啦。

您的 SBT 目前組態是怎樣樣呢?和 CD-Player 或 CD-Transport 相比,聲音的特色是什麼樣呢?

大眼睛 提到...

OT一下,《山海經》記載「夸父追日」這個神話時說他“不量力”,晉代陶潛在《讀山海經》詩中卻稱讚說“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猜想兩者應該都跟WF兄想表達的意思不太相同。

若改為「牛刀式」的computer as transport如何?至少以processing power的最低需求來看,一般的個人電腦用於music playback可以說是大大的overkill。

至於WF兄的inquiry,很抱歉,我這幾年來都在玩computer based audio,手邊沒有像樣的CD-Transport可以直接比較。我只能不負責任的說,外接乾淨電源的SBT的聲音表現無論在音樂性或音響性都"相當不錯",應該至少可以打敗售價10倍以上的Commercial CDT :P

最近若有足夠的時間跟動力(想到得搬筆電、router、SBT跟附屬電源就懶),我會把SBT搬去"hi-end seller"的朋友店裡跟高檔轉盤pk,再來報告心得。

我沒有任何的programming capability,所以目前僅由squeezebox內建的控制項做調整 (還有從SSH關掉wifi)。我的setup是由server端解壓,經ethernet stream PCM到SBT,再由SPDIF輸出到DAC。據soundchekk說,SBT linux software mod對音質有明顯正面的影響,但究竟如何,要等他釋出細節才知道。(或許WF兄願意造福我們這些"technically challenged people"?)

有趣的是,SBT若使用內建server直接讀取SD卡、USB Storage,對音質影響相當大,透過wifi與ethernet傳輸也有明顯的差別。這或許是low power system的pitfall,若進行太多本地端的運算,就很可能破壞音質。當然,這也有可能只是個案,但WF兄在拿到BeagleBoard後不妨比較看看。

WF 提到...

眼睛兄,感謝您提供 idea。用 PC 來作 digital stream transport,其龐大笨拙的形相,的確有點「牛刀」的味道。但「殺雞用牛刀」原意是大材小用,即您說的 overkill。然而 PC 對 DS playing 來說,除了普遍、家家都有之外,並沒有先天上的優勢,似乎並不能算是「大材」。

DS 系統設定太複雜,難以搬移比較,的確是一大不便。依您的情況,應該是帶一台好的 CD-Transport 到您府上,接上您的 DAC 試聽比較會來得簡單些。

我在網路上看 DIYer 討論他們的 DS 機器,也很少見到與 hifi 級 CD-Transport 比較的評論。實在對各 DIYer 的 DS 成果感到十分好奇。

去年在網路上看到某人說他的 HTPC 經過如何如何修改,重金打造,可以幹掉 XX hi-end CD-Transport,有數十萬元的實力。興沖沖跑去試聽,動態、頻寬、氣勢果然很強勁,但完全沒有音樂性和氣質,聽不出深度。後來很失望,也就好長一陣子提不起興致。直到後來聽了 Linn DS Akurate 之後,才又對 DS 燃起希望。

關於 DS 系統的調整,我覺得還滿有趣的。您提到接上 USB 或 SD Card,聲音比 Ethernet 差,除了電源被這些裝置干擾之外,不知道和 I/O 太多,許多系統中斷影響了 CPU 輸出音樂訊號的穩定性?比較理想的情況是,CPU 將資料算完,可以再放入一段 buffer 中,然後再輸出。但這要如何實作我目前也沒有 idea,不知道是否能用軟體的方式實作,還是增加額外的輸出電路。

我對 system 不太熟,programming 技術也只是業餘水準,收到板子之後只能胡亂一試。說「造福」真是太抬舉我了,屆時還要向您等先進請益。

大眼睛 提到...

WF兄果然眼尖,我的比喻其實帶點「PC也可能成大材」的隱意。我曾投資不少的時間在computer-as-transport上,其間試過AMD、Intel、mATX、iTX、也有玩過VIA Nano等非主流的low power PC,勉強算小有心得。

WF兄提到的耗電、高熱、干擾多等缺點,的確都是玩CAT必須克服的重大課題。但隨著製程進步、以及越來越多DIY、programming高手的參與,這些問題雖然還是存在,卻似乎不再是無法overcome的原罪。就我(最後?)的CAT所用的i3平台來說,其耗電量之低可比Atom (若周邊採外接供電,主板及CPU的power consumption僅十來W),雖仍遠高於BeagleBoard等embedded systems,但也算very managable。

當然,若僅僅是缺點不明顯,還是當不得大材,甚至能不能成材都是問題。但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一台針對music playback調校過軟硬體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power supplies) 的PC,仍是我目前聽過表現最佳的 “one-box” digital streaming solution。我過去也曾試過用低功耗、低效能的system當作one-box transport,但說也奇怪,表現就是不如PC transport。我對電腦沒有太深的研究,推測可能PC的運算能力、架構,使其可以應付頻繁的I/O、大量運算,而low power system的load一大,就容易造成中斷?這或許可以靠軟體克服,國外玩家所寫的cPlay,似乎是將運算好的資料存放在RAM中。不知道這是否近似於WF兄所說的 “CPU 將資料算完,可以再放入一段 buffer 中,然後再輸出”?

話又說回來,要做出一台近似Hi-End表現的PC transport,投資可觀的金錢、心力只是基本要求,還要有相當的相關知識和DIY能力*。就算萬事俱備,龐大的變數量**也保證讓大多數人心力交瘁 (這也是我最後選擇放棄PC transport的主因)。最有效率的做法,還是DIY/購買WF兄文中所述的low power system (w/ Ethernet) solution;將電腦的一切干擾擋在router的另一端,讓server的歸server,streamer的歸streamer。突然有感而發,囉嗦了這麼多,謝謝您耐心看完,哈哈。

謝謝WF兄的建議,但我想想,還是覺得我帶一套可以塞進小行李箱的DS,總比說服朋友把總重幾百公斤的器材搬來容易許多。我雖對自己的系統也有一定信心,但朋友店裡備有多組的$$$後端可以交叉比較,又不時有各路同好齊聚,會比我搬一台CD Transport回來更具參考性。

看到WF兄聽了某HTPC敗興而歸的經歷,忍不住也想牙尖嘴利一番。不知您所說的是否是根據MyAV討論串打造的「終極HTPC」?不得不說,該討論串的立意雖善,卻稍嫌因循守舊,critical thinking和創新太少;對老formula奉若圭臬,盡管在現在看來那是完全沒有common sense的選擇。印象中,不久前還有人在推薦full ATX主機板、 65nm製程的“省電”CPU,3.5吋的“低耗電”硬碟等,ah well…

就我的使用經驗,Asynch USB的音效裝置還是多少會受電腦端的影響。而squeezebox touch這類network streamer,就算用完全不同的電腦當server,我也聽不出差別。不知WF兄使用Asynch USB裝置時是否也有這樣的情形?


*最近AA上有一位jackwong網兄,從解焊多餘晶片、在主機板背面做bypass、到抓出RAM circuit用電池供電,舉重若輕,勇敢無畏,看得我心神俱醉、志為之奪。

**用想的就頭暈…

大眼睛 提到...

WF兄果然眼尖,我的比喻其實帶點「PC也可能成大材」的隱意。我曾投資不少的時間在computer-as-transport上,其間試過AMD、Intel、mATX、iTX、也有玩過VIA Nano等非主流的low power PC,勉強算小有心得。

WF兄提到的耗電、高熱、干擾多等缺點,的確都是玩CAT必須克服的重大課題。但隨著製程進步、以及越來越多DIY、programming高手的參與,這些問題雖然還是存在,卻似乎不再是無法overcome的原罪。就我(最後?)的CAT所用的i3平台來說,其耗電量之低可比Atom (若周邊採外接供電,主板及CPU的power consumption僅十來W),雖仍遠高於BeagleBoard等embedded systems,但也算very managable。

當然,若僅僅是缺點不明顯,還是當不得大材,甚至能不能成材都是問題。但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一台針對music playback調校過軟硬體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power supplies) 的PC,仍是我目前聽過表現最佳的 “one-box” digital streaming solution。我過去也曾試過用低功耗、低效能的system當作one-box transport,但說也奇怪,表現就是不如PC transport。我對電腦沒有太深的研究,推測可能PC的運算能力、架構,使其可以應付頻繁的I/O、大量運算,而low power system的load一大,就容易造成中斷?這或許可以靠軟體克服,國外玩家所寫的cPlay,似乎是將運算好的資料存放在RAM中。不知道這是否近似於WF兄所說的 “CPU 將資料算完,可以再放入一段 buffer 中,然後再輸出”?

話又說回來,要做出一台近似Hi-End表現的PC transport,投資可觀的金錢、心力只是基本要求,還要有相當的相關知識和DIY能力*。就算萬事俱備,龐大的變數量也保證讓大多數人心力交瘁 (這也是我選擇放棄PC transport的主因)。最有效率的做法,還是DIY/購買WF兄文中所述的low power system (w/ Ethernet) solution;將電腦的一切干擾擋在router的另一端,讓server的歸server,streamer的歸streamer。突然有感而發,囉嗦了這麼多,謝謝您耐心看完,哈哈。

謝謝WF兄的建議,但我想想,還是覺得我帶一套可以塞進小行李箱的DS,總比說服朋友把總重幾百公斤的器材搬來容易許多。我雖對自己的系統也有一定信心,但朋友店裡備有多組的$$$後端可以交叉比較,又不時有各路同好齊聚,會比我搬一台CD Transport回來更具參考性。

看到WF兄聽了某HTPC敗興而歸的經歷,忍不住也想牙尖嘴利一番。不知您所說的是否是根據MyAV討論串打造的「終極HTPC」?不得不說,該討論串的立意雖善,卻稍嫌因循守舊,critical thinking和創新太少;對老formula奉若圭臬,盡管在現在看來那是完全沒有common sense的選擇。印象中,不久前還有人在推薦full ATX主機板、 65nm製程的“省電”CPU,3.5吋的“低耗電”硬碟等,ah well…

就我的使用經驗,Asynch USB的音效裝置還是多少會受電腦端的影響。而squeezebox touch這類network streamer,就算用完全不同的電腦當server,我也聽不出差別。不知WF兄使用Asynch USB裝置時是否也有這樣的情形?


*最近AA上有一位jackwong網兄,從解焊多餘晶片、在主機板背面做bypass、到抓出RAM circuit用電池供電,舉重若輕,勇敢無畏,看得我心神俱醉、志為之奪。

大眼睛 提到...

分享一下soundchek發表的SBT mods (主要是software部分),改善相當顯著,如果以後WF兄決定玩SBT,一定要試試看。

Btw, sorry about the double post, I thought it didn't go through the first time

WF 提到...

眼睛兄,真的非常感謝您分享這些寶貴的經驗和資訊,真的讓小弟眼界大開。

您說的 PC-Audio 魔人 jackwong,應該是指 Audio Asylum 上的 jackwong96 吧?看您提到 AA 兩字,真是感慨萬千。以前一提 AA,就知道是 Audio Asylum,如今 AA 卻變成國內某個音響討論區的通用簡稱了,一嘆。

我這兩天去找 jackwong96 的文章來看,十分有趣,而且還看到熟面孔 Thorsten 的文章。相較於 diyhifi.org 那派人對 digital stream 保守的態度,Thorsten 真的是少數功力深厚而觀念開闊的資深 DIYer(現在或許算是業者了)。但 jackwong96 那種搞法,我當然還是不太認同,有點事倍功半的感覺。不知道他何以如此執著 PC 架構,在 PC 的框架內下這麼多功夫,不如直接改用先天條件更好的架構。

PC 確實有運算效能的優勢。不過目前的 low power system 的硬體效能對音樂播放來說,理論上真的是綽綽有餘了。所以我贊同您的看法,應該是軟體的問題,要在軟體上改善。但我對 system 沒什麼經驗,在實際下手之前,也只能信口嘴炮。

Asynchronous USB 還是要與電腦連接,因此仍然無法完全獨立於電腦主機的環境,Ayre 的官方文件也不否認這點。所以我覺得 Linn 提出的架構真的非常漂亮,Linn DS 唯一連接的就是 NAS(透過 Ethernet),或許 NAS 也會稍微影響表現,但了不起幫 NAS 再做個 linear power,也不是太困難的事。但依您的經驗,SBT 透過 Ethernet 連到電腦,已經有很好的表現,看來 Ethernet 真是很理想的傳輸媒介,有效隔離電腦端的雜訊。

我對 asynchronous USB 頗有興趣,但目前還未試過,也沒有聽過廠製機。所以沒什麼經驗可以說。之前只有 DIY 過 synchronous 的PCM27xx-based USB-to-SPDIF 轉換器,連接電腦與 DAC。聲音普普通通,比我最差的 CD-Transport CEC 還差上一截:低頻猛,動態大,但聲音很硬,沒什麼韻味,不耐久聽。用來看電影倒是不錯。

最近 asynchronous usb 架構的產品越來越多了,已不限於昂貴的 Ayre 一家。我最近對 XMOS 的 USB Audio 2.0 solution 滿感興趣的,也不貴,不知道眼睛兄有沒有接觸過這類的產品?

https://www.xmos.com/tw/products/development-kits/usbaudio2

MyAV 那串真的讓我受到不小的驚嚇,與您的感想完全雷同。之前本想多寫一點感想,但時有那邊的網友前來指摘,於是也就懶得多講了。

WF 提到...

眼睛兄,想再請教一下,您如何處理 SBT 的供電呢?據我所知,它要的電力是 5V/3A,雖亦不大,但到了 3A 一般音響用的穩壓就不足以應付了。
對於 3A 的需求我比較熟的是 LT1083 之類的大電流穩壓 IC。不知道眼睛兄如何處理這個部份?

如果要玩 SqueezeBox,我可能會選耗電量最小的 Squeezebox Duet,9V/0.6A 的需求感覺比較親切,不過就沒有那個很炫的 UI 了。

大眼睛 提到...

WF兄,您客氣了,應該算是走了很大一段的冤枉路 (雖然還蠻好玩的)。或許我該東施效顰寫一個教人不玩PC transport的audio blog,雖不像WF兄發聾振聵,但也許能讓一些同好少做些吃力不討好的投資。

根據我有限的經驗,如果不堅持one-box,目前看來還是ethernet solution的先天體質最好、好聲機會高,遠比PC transport simple and elegant。當然,純就音質表現來看,SD撥放器也是個值得研究的方向;但跟ethernet solution相比,即便不考慮儲存媒體的額外成本,SD card在方便性等aspect上仍不討喜,如果軟體量龐大,可能比CD還要難以管理。

作為PC transport的(前)玩家之一,我想我能體會jackwong執著於PC transport的原因。首先是龐大的變數量。我知道這聽起來前後矛盾,但正因為軟硬體可玩性大,對一些有輕微自虐傾向的發燒友來說,別人的毒藥反是他們的肉。尤其PC Transport "stock"與"modded"前後表現落差之大,在音響界也該算少見的。把一台不如平價CDP的PC,改造成好廠機水平的訊源,這段摸索過程中獲得的成就感對這些中毒的人來說是可能是無價的。

而聲音表現上,若不論投資報酬率,PC transport其實有相當的潛力。我自己的transport不敢說多發燒,但之前搬去朋友那請同好指教時,也獲得不錯的反應,說是有10萬以上等級廠機的水準。當然,也有可能是大家看在我玩得很認真的份上,多給了它一些友情分數吧!

但我終究不是cics、jackwong那樣的魔人,玩到無機械結構、線性電源、音效卡及周邊獨立供電、拉i2s、(嚐試各種平台、PCI/USB輸出裝置、細微的軟硬韌體微調就不說了)已經是極限了,不想也無力繼續精進,只好慧劍斬情絲。

WF兄,我相信不只是您,許多發燒友應該都會對27xx-based的表現失望。我認為跟電腦直接扯上關係的音效裝置,其軟體/驅動是重中之重,地位不下於電路設計。因此,您說的XMOS based USB Audio Solution,我雖沒有玩過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heard about it :P),但我看了您給的連結,感覺應該大有可為。我最近很偏愛這種把很多功能整合在一起的可程式化晶片;大概是因為我的DA新歡就是用一個像integrated processor勝過DA Chip的晶片吧!不過前陣子很紅的Musiland 01US/Mini系列,好像也是使用programmable chip,我認為先天體質還不差 (電源、clock、output stage不佳得改),而且好買 (記得露天就有)、便宜,值得一玩。

其實SBT本身的耗電量並不是很大,原廠變壓器的spec之所以那麼離譜,主要是因為考量Touch用家可能有外接USB硬碟的需求。我沒有實地量過,但diyaudio有位網兄說他的SBT最高耗電量不超過600ma。我則是手邊剛好有5v/2A的ucc穩壓,就很愉快的直接上機,還很惡趣味的在plug上加了一個電腦上拆下來的的BG NX當 decoupling cap (大大的oversized)。當然,這樣的組合並不optimal,或許1085跟SBT還比較合拍;但最近對新DAC比較有興趣,等我DAC玩無可玩,再來考慮升級的問題。

我同意WF兄的觀點,duet極簡的設計的確是比較符合audiophile標準的裝置。只是用家們(其中包括John Swenson等熟面孔)們一面倒的稱讚Touch的數位輸出,甚至認為stock Touch的表現僅稍遜於Transporter,明顯優於其他squeezebox產品,就不曾考慮duet了。

剛剛才發現我上一篇回覆忘了貼soundchek SBT mods的連結,真不好意思
http://soundcheck-audio.blogspot.com/p/squeezebox-touch-great-base-for-network.html

WF 提到...

眼睛兄,這幾天正在忙一些事,只能先簡略回覆,失禮之處尚請見諒。

您對 DIY HTPC 的描述真是令人悠然神往,什麼東西都可以調,都可能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數如此眾多、如此敏感,真是一個有趣而可怕的深淵。像 jackwong 這樣的 DIYer,就算覺得他的 approach 有點吃力不討好,但他這麼奮起不息的 hi-end 精神,還是不能不教人敬佩。這和眾多道聽塗說、因循陳規、重覆發明輪子的玩家是截然不同的層次。

您提到的 Musiland 和我所說的 XMOS 是差不多定位的東西,只是我對 XMOS 比較有好感一點。我對 USB 方案不太熟,但我覺得,同樣是 asynchronous mode 傳輸,不同的 implementation 仍然會有不同的表現。但我很好奇其中的差距如何,例如 XMOS 能有 Ayre QB-9 幾成的水準。

不過我喜歡我的電腦 "stand alone",專心負責上網、工作等事情,和音樂播放搞在一起反而不便,所以 USB 方案對我比較沒有吸引力。Ethernet 還是最讓我感興趣的 approach。

您提到的 SD Card 或 USB Flash 也的確是不錯的方案,和 Ethernet 在先天上的優勢差不多,還可能更佳。但對聆聽音樂來說實在太不方便,除非永遠只聽固定幾首曲目,不然我實不知該如何簡便地管理音樂檔案、更換曲目。像我習慣隨心所欲地從上千張 CD 中任挑一張出來聽,SD Card 這條路勢不可行。

所以目前看來 Ethernet 就是固定的方向了。在您一直介紹 SBT 之後,我還真是頗為心動。如果買來,把裡面的電路板取出來,移除螢幕、無線等雜七雜八的東西,再配上線性穩壓和 reclock,光用想得就覺得非常有趣。而且內建 SPDIF 輸出(您還說品質很好),對我來說比 BeagleBoard 那品質仍不確定的 i2s 更方便。

UCC 穩壓還不錯,但我的經驗裡,似乎不太適合作數位供電或預穩壓。不知道若用簡單的 LM7805 之類 IC 供電,效果如何?我最近非常喜歡 TI 前陣子出的穩壓 IC TL780-05,若眼睛兄有興趣,小弟可以提供一顆給您試用。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